王瓜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王瓜
Wánɡ Guā
王瓜
別名 鉤、藈姑、土瓜、雹瓜、老鴉瓜、野甜瓜、馬雹兒、馬剝兒、馬瓟瓜、公公須、杜瓜、鴿蛋瓜、吊瓜、山冬瓜、水瓜、苦瓜蓮、小苦兜、鉤蔞、郭璞、山科瓜
功效作用 清熱;性津;化瘀通乳。主消渴黃疸噎膈反胃經閉;乳汁滯少;癰腫;慢性咽喉炎
英文名 Fruit of Japanese Snakegourd
始載於 神農本草經
毒性 無毒
歸經 心經腎經
藥性
藥味

王瓜為葫蘆科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塊根紡錘形,肥大。莖細弱,多發枝,具縱棱和槽,被短柔毛。生於山坡疏林中或灌叢中等處。國內具有分布。植物的果實、種子、根均可供藥用,中藥名分別為:王瓜、王瓜子王瓜根;其中,王瓜具有清熱生津化瘀通乳之功效。

  

目錄

植物描述

形態特徵

多年生攀援藤本;塊根紡錘形,肥大。莖細弱,多分枝,具縱棱及槽,被短柔毛。葉片紙質,輪廓闊卵形或圓形,長5-13 (-19) 厘米,寬5-12 (-18) 厘米,常3-5淺裂至深裂,或有時不分裂,裂片三角形、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先端鈍或漸尖,邊緣具細齒或波狀齒,葉基深心形,彎缺深2-5厘米,上面深綠色,被短絨毛及疏散短剛毛,背面淡綠色,密被短茸毛,基出掌狀脈5-7條,細脈網狀;葉柄長3-10厘米,具縱條紋,密被短茸毛及稀疏短剛毛狀硬毛。卷鬚2歧,被短柔毛。花雌雄異株雄花組成總狀花序,或1單花與之並生,總花梗長5-10厘米,具縱條紋,被短茸毛;花梗短,長約5毫米,被短茸毛;小苞片線狀披針形,長2-3毫米,全緣,被短柔毛,稀無小苞片;花萼筒喇叭形,長6-7厘米,基部徑約2毫米,頂端徑約7毫米,被短茸毛,裂片線狀披針形,長3-6毫米,寬約1.5毫米,漸尖,全緣;花冠白色,裂片長圓狀卵形,長14-15 (-20) 毫米,寬約6-7毫米,具極長的絲狀流蘇;花藥長3毫米,藥隔有毛,花絲短,分離;退化雌蕊剛毛狀。雌花單生,花梗長0.5-1厘米,子房長圓形,均密被短柔毛,花萼及花冠與雄花相同。果實卵圓形、卵狀橢圓形或球形,長6-7厘米,徑4-5.5厘米,成熟時橙紅色,平滑,兩端圓鈍,具喙;果柄長5-20毫米,被短柔毛。種子橫長圓形,長7-12毫米,寬7-14毫米,深褐色,兩側室大,近圓形,徑約4.5毫米,表面具瘤狀突起。花期5-8月,果期8-11月。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 (250-) 600-1700米的山谷密林中或山坡疏林中或灌叢中。  

地理分布

產於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地區。分布於日本。  

物種區別

該種與全緣栝樓T. ovigera Bl.) 相似,但後者的小苞片披針形或倒披針形,較大,中上部具粗齒;花萼裂片三角狀卵形;種子兩側室較小,中央環頻寬而隆起。  

化學成分

果實含β-胡蘿卜(β-carotene),番茄烴(ly-copene),7-豆甾烯-3β-醇(stigmast-7-en-3β-ol),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即是7,22-豆甾二烯-3β-醇(stigmasta-7,22-dien-3β-ol)。

瓜皮含有機酸:壬酸(pelargonic acid),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十五酸(pentadecano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等。

葉含黃酮類成分:山柰甙(kaempferitrin),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7-rhamnoside)。  

藥用價值

中藥名稱

藥名 王瓜 (《本經》)

拼音 wang gua

別名 鉤、藈姑(《爾稚,),土瓜(《本經》),雹瓜(《聖惠方》),老鴉瓜(《本草圖經》),野甜瓜馬雹兒(《丹溪纂要》),馬剝兒(《醫學入門》),馬瓟瓜、公公須(《綱目》),杜瓜、鴿蛋瓜(《福建民間草藥》),吊瓜(《浙江中藥手冊》),山冬瓜、水瓜(《閩東本草》),苦瓜蓮、小苦兜(《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藥材基源

植物-王瓜(圖2)

為葫蘆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 Maxim.的果實。  

中藥藥性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心、腎經。

①《日用本草》:「味苦,平涼,無毒。」

②《醫學入門.本草》:「味酸。」

③《醫林纂要.藥性》:「苦,寒。」

④《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⑤《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⑥《湖南藥物志》:「有毒。」

【功效主治】清熱,生津,消瘀,通乳。主治消渴黃疸噎膈反胃,經閉,乳汁不通,癰腫,慢性咽喉炎

【各家論述】

①《日用本草》:「止熱躁大渴,消腫毒,除黃疸,行乳汁,通經水。」

②《醫學入門.本草》:「治噎膈。」

【用法與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入丸、散。外用:搗敷。

【用藥禁忌】孕婦、虛證禁服。

①《品彙精要》:「妊娠不可服。」

②《本草從新》:「稍稍挾虛,切勿妄投。」   

藥方選錄

①治消渴飲水:雹瓜去皮,每食後嚼二、三兩,五、七度,瘥。(《聖惠方》)

②治反胃吐食:馬雹兒,燈上燒存性一錢,入好棗肉、平胃散末二錢,酒服。(《丹溪纂要》)

③治大腸下血:王瓜一兩(燒存性),地黃二兩,黃連半兩。為末,蜜丸梧子大。米飲下三十丸。(《指南方》)

④治淤血作痛:用土瓜仁連皮囫圇燒存性,研末,無灰酒空心服二錢。(《本草匯言》)  

附註說明

植物王瓜的種子和根亦均可供藥用,中藥名:王瓜子、王瓜根。

藥名 藥用部位 性味 功效
王瓜子 以植物的種子入藥 味酸;苦;性平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王瓜根 以植物的根入藥 味苦;性寒 瀉熱通結;散瘀消腫

參考

關於「王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