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證
A+醫學百科 >> 虛證 |
虛證,八綱之一。人體精氣、營血不足或臟腑虛證出現的虛弱證候。《素問.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症見精神萎靡,面色(白光)白,身倦無力,或五心煩熱,形體消瘦,心悸氣短,自汗盜汗,大便溏泄,小便頻數或不禁,舌質胖淡或光絳,脈虛細無力等。治以補益滋養為主。虛證有陽虛、陰虛、氣虛、血虛、心虛、肝虛、脾虛、肺虛、腎虛等之分。詳見各條。
目錄 |
簡介
虛證 中醫名詞。指人體因精氣不足而出現的正氣虛弱的證候。與實證相對而言。如面色不華.精神
疲憊.氣短音低.自汗盜汗.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飲食減少,舌質淡胖或瘦癟.脈虛細無力等。
中醫
中醫學認為,人體發生疾病,是由於「正邪相爭」的反映特彆強調「氣虛」是人體發病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一個方面,故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說,即人的抗病的能力充實於體內,則外來的一切致病因素均不可能干擾,人體而發生疾病。反過來一切外來的致病因素侵犯人體,必先由於人體抗病能力的低下和不定,故《內經》又講:「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含義
虛的含義非常豐富,涉及到人體各個方面。氣血津液都會在疾病的某個階段出現虧虛不足的狀況,氣虛,涵蓋了心氣不足,肺氣不足,脾氣虧虛,腎氣不足,氣虛導致的肝氣瘀滯,或者營衛氣虛,宗氣不足等,都是氣虛範圍內的;津液的虧虛,也是虛證中的一個方面,陰津不足,不能濡養臟腑,在上,則雙目乾澀,口舌乾渴,苔紅少津,在中,則有舌紅苔或淡或黃;心統血,肝藏血,血液不足則心肝血虛,心無血,則血不養心,出現失眠多夢,心神不寧,肝血虧虛,則四肢拘攣,兩目乾澀,在女子則月經量少等血虛症状;陰虛,則是基於津血虧虛之上,當津血虧虛到一定程度,則產生陰虛,出現陰虛火旺,則有舌紅苔黃,肝陽上亢,腰膝酸軟無力,潮熱盜汗等。
然而氣血津液是相互依託的,任何一個方面的不足,都會影響到其他方面。所以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不足,血無力運行,無力生化,血不足,氣無所依託,得不到滋養,氣與津液也是如此。所以「虛」,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整體分析,辯證論治,區分虛中夾實,實中夾虛。
中醫所講的「證」是疾病的證據和表現,是泛指異乎於人體正常生理狀態的總稱,可以概括表示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質、以及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互相鬥爭的情況。故虛證,是指人體正氣虛弱不足的證候的總稱。虛證的治療要抓根本,潞党參口服液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滋補強壯,增強人體免疫能力。用於脾肺虛弱引起的各種虛證,效果不錯。
參看
關於「虛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