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
A+醫學百科 >> 養心 |
養心 (preserve one』s health)涵養心志;養性。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五臟淳厚,氣血勻和,陰平陽秘,所以能健康長壽。
「心理平衡」是健康長壽的基石。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誰擁有了心理平衡誰就擁有了健康和長壽。「養心」就是擁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
《黃帝內經》認為是「恬虛無」,即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
目錄 |
德者養心
「積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中醫認為德高者五臟淳厚,氣血勻和,陰平陽秘,所以能健康長壽。莊子說,有修養的人「平易恬,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管子言:「人能正靜,皮膚裕寬,耳目聰明,筋信而骨強」;荀子也說「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孔子精闢指出:「大德必得其壽」。唐代大醫孫思邈則認為「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相反,德劣者往往病多壽短。巴西一位學者經三十年研究發現,有貪污受賄罪行的人,癌症、心臟病、腦出血發病率遠遠高於正常人群。可見,道德修養不僅是品質的要求,而且是養生的手段。
仁者養心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具體可以概括為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恭」有謙遜、尊敬之義;「寬」有寬容、寬大之義;「信」有誠信、有信用之義;「敏」有勤勉之義;「惠」有柔順之義;「智」有智慧、智謀之義;「勇」即勇敢之義;「忠」有忠誠、盡心竭力之義;「恕」有仁愛、寬宥之義;「孝」為善待父母;「弟」同悌,為敬愛兄長之義。一個人如果能仁全如此,其心境必定是欣慰和寬鬆,而不是懊惱、憤恨和作姦犯科後的恐懼,因此,「仁者壽」。善良者能獲得內心的溫暖,緩解內心的焦慮,故而少疾,惡意者終日在算計與被算計之中,氣機逆亂,陰陽失衡,故而多病而短壽。難怪《戒庵老人漫筆》記載「一士取科第不以正,然與正人相來往,外貌雖軒昂,而心中實綏,竟不一載而死」。
影響
養心,人的習慣是多年養成的,不可能一下子戒除所有毛病,需要日積月累地調整,逐漸把多年養成的壞習慣消除。因此,人心本身也需要「養」,我們要學習把自己的心當作一棵樹、一株盆景來養育(你會嗎?)。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孟子-盡心》)。通過減少不健康的慾望,可以達到涵養心靈的作用。如果把我們的心比作一株植物的話,那麼也可以說,清除貪心和私慾,保持淨心,發展自己性格中善良的一面,就好比是在給自己的心澆水、施肥,保證心的健全生長。孟子還強調,「養心」一定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不能「一曝十寒」。「專心致志」和「一曝十寒」這兩個今天無人不曉的成語,就是孟子針對養心專門發明出來的。雖然孟子所提出的「存心」和「養心」,都是針對「心」而發,但含義略有不同。「存心」是就具體的心理活動而言,強調抓住良心不放;「養心」則強調培養健全的心靈需要時間和耐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存心」從短期行為著眼,「養心」從長遠效果著眼;「存心」需要毅力和決心,「養心」需要細心和體驗。故宮裡有一個「養心殿」,這是帝王養心的地方。可見孟子的養心思想,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影響很大。
食物
蓮子性味甘平、具有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心安神等功效。蓮子除含有大量澱粉外,還含有β-固甾醇,生物鹼及豐富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和維生素。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它有鎮靜、強心、抗衰老等多種作用。據《太平聖惠方》介紹,蓮實30克研末,先用粳米100克煮粥後,再加入蓮子末,攪勻服食。可以補中強志、益耳目。也可用蓮子30克,加瘦肉30克,炖食。或用蓮子30克、百合30克,加冰糖適量,炖水作飲。中老年人特別是腦力勞動者常吃,可養心安神,增強記憶力,提高工作效率。蓮子中的青嫩胚芽叫蓮子心。蓮子心味苦、性寒,和蓮子不同。它的功能是清心、去熱、止血、澀精,可以治療心火亢盛所致失眠煩躁、吐血遺精等症。和蓮子相同的是,都有清心安神作用,且味道很苦。蓮子心可泡水飲,適於火旺之體,亦可研末吞服。蓮子和蓮心的合製品,具有複合作用,可清心安神,健身延年。
關於「養心」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