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硬化
A+醫學百科 >> 酒精性肝硬化 |
酒精性肝硬化是由於長期大量飲酒所致的肝硬化。是酒精肝的終末階段。
酒精性肝硬化的發生與飲酒者的飲酒方式、性別、遺傳因素、營養狀況及是否合併肝炎病毒感染有關。一次大量飲酒較分次少量飲酒的危害性大,每日飲酒比間斷飲酒的危害性大。飲酒的女性較男性更易發生酒精性肝病。營養不良、蛋白質缺乏、合併慢性B肝或C肝病毒感染等因素都會增加肝硬化的危險。
目錄 |
發病機制
長期過度飲酒,可史肝細胞反覆發生脂肪變性,壞死和再生,最終導致肝纖維化和肝硬化.酒精性肝病在病理上表現為三部曲: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且三者常有重疊存在。酒精性肝硬化發生機制有:
肝臟損傷
過去認為酒精性肝損傷是由於進食受影響,導致營養不良所致。而現在研究證實,即使沒有營養缺陷,甚至在攝入富含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前提下,飲酒仍可導致肝超微結構損傷,肝纖維化和肝硬化。
免疫反應紊亂
A、乙醇可激活淋巴細胞。B、可加強乙型、C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C、加強內毒素的致肝損傷毒性。D、酒精性肝炎時細胞因子增加,如腫瘤壞死因子(TNF)、白細胞色素(TL)等。這些細胞因子主要來源於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纖維細胞及膠原增加,導致肝纖維化。TGF-β是目前發現的最重要的導致纖維化的細胞因子。E、乙醇及代謝產物對免疫調節作用有直接影響,可史免疫標記物改變。
膠原代謝紊亂及尬硬化形成
A、脂質過氨化促進膠原形成。B、酒精性肝病患者膠原合成關鍵酶脯氨酸羥化酶被激活。C、酒精可使貯脂細胞變成肌成纖維細胞,合成層黏蛋白,膠原的mRNA含量增加,合成各種膠原。D、酒內含有鐵,飲酒導致攝入和吸收增加,肝細胞內鐵顆粒沉著,鐵質可刺激纖維增生,加重肝硬化。
臨床表現
一般於50歲左右出現症状,男女比例約為2:1,常於60歲前後死亡.早期常無症状,以後可出現體重減輕,食欲不振,腹痛,乏力,倦怠,尿色深,牙齦出血及鼻出血等(到失代償期可出現黃疸,腹水,浮腫,皮膚粘膜和上消化道出血等).面色灰黯,營養差,毛細血管擴張,蜘蛛痣,肝掌,腮腺非炎性腫大,掌攣縮,男性乳房發育,睾丸萎縮和陰毛呈女性分布,以及厭氧菌所致的原發性腹膜炎,肝性腦病等.
診斷
酒精性肝硬化屬於門脈性肝硬化類型,近年來在我國有明顯增加,僅次於病毒性肝炎後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早期,肝臟假小葉形成的再生結節較小,周圍的纖維束較狹窄而整齊,B型超聲檢查各徑線測值常增大,肝內回聲密集增強,稍增粗,與其他慢性肝病不易區別。隨著病程進展,肝細胞大量破壞,肝細胞再生和大量纖維組織增生,超聲檢查切面圖像可顯示無數圓形或類圓形低回聲結節,瀰漫分布於全肝,結節較肝炎後肝硬化者細小而均勻,大小多為0.2-0.5cm之間,結節周邊可見纖維組織包繞而呈網格狀強回聲。
肝包膜增厚,回聲增強,但並不出現肝炎後肝硬化常見的鋸齒狀改變,肝臟體積常縮小。超聲檢查發現門脈系統增寬、門體靜脈側支循環開放和腹水等對診斷肝硬化門脈高壓有很大幫助,但敏感性較低。門脈性肝硬化時,肝細胞再生結節壓迫周圍門靜脈分支、Disse間隙及匯管區纖維組織大量增生使血管扭曲、閉塞,使肝動脈和門靜脈阻力增加,門靜脈血流減慢,甚至出現高肝血流。彩超能顯示肝內血液循環改變的主要特徵,顯著提高酒精性肝硬化超聲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肝硬化病人門靜脈血流速度明顯降低,而肝動脈搏動指數(PI)升高(1.28士 0.18,正常對照 0.95士0.17,P<0.001=。肝血管指數是指門靜脈血流速度/肝動脈搏動指數,以該指數降至12cm/s為限,對肝硬化的診斷敏感性為97%,特異性為93%。新近發展起來的二次諧波顯像技術與新型聲學造影劑相結合,使肝硬化的超聲診斷提高到一個的水平。造影后肝硬化病人的都卜勒時間強度曲線與正常組和非硬化性肝病組有很大差異。肝硬化組造影顯示平均開始時間為18s,繼而出現一個較陡的上升,正常組和非硬化組平均開始顯示時間為52s和39s,繼而出現一個較遲而緩慢的上升。有研究表明,造影劑到達肝靜脈的時間若小於24,對肝硬化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為100%,這種非創傷性診斷肝硬化的新技術可望在今後減少肝活檢的數量。在酒精性肝硬化病人,門靜脈血流速度和平均流量與門脈高壓的程度相關。
發展狀況
據統計,世界上有1500萬-2000萬人酗酒,其中10%-2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在我國,也有不少人嗜好飲酒。大家都知道,適量飲酒對大多數人的健康並沒有損害,少量飲用某些酒,如葡萄酒,對身體還有一定的好處。但是,長期過量飲酒,特別是飲用高度數的酒,就會使肝細胞反覆發生脂肪變性、壞死和再生,最終導致肝硬化 。
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沒有症状,發病前往往短期內曾大量飲酒,有人可出現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腹脹、噁心、嘔吐等表現,還會有肥胖 、肝臟腫大等體征。
酒精性肝炎患者發病前往往短期內曾大量飲酒,臨床表現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還有發熱、腹痛、 腹瀉等,且有明顯的體重減輕。患者可出現貧血和中性粒細胞增多、轉氨酶升高、血清膽紅素增高等表現。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早期無症状,中後期可出現體重減輕、食欲不振、腹痛、乏力、發熱、尿色深、齒齦出血等症状。肝硬化失代償期可出現黃疸、腹水、浮腫、上消化道出血 等症状,實驗室檢查可有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表現。
國外有研究表明,每天飲酒量160克,連續20年,便可引起酒精性肝硬化。女性較男性更易發生酒精性肝病。
據專家介紹,酒精性肝硬化的發生與飲酒者的飲酒方式、性別、遺傳因素、營養狀況及是否合併肝炎病毒感染有關。一次大量飲酒較分次少量飲酒的危害性大,每日飲酒比間斷飲酒的危害性大。飲酒的女性較男性更易發生酒精性肝病。營養不良、蛋白質缺乏、合併慢性 B肝 或 C肝 病毒感染等因素都會增加肝硬化的危險。
參看
關於「酒精性肝硬化」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