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脈性肝硬化
A+醫學百科 >> 門脈性肝硬化 |
門脈性肝硬化(portal cirrhosis)為各型肝硬化中最常見者。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營養之調,腸道感染,藥物或工業毒物中毒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病因均可引起,但本病在歐美因長期酗酒者引起多見(酒精性肝硬化),在我國及日本,病毒性肝炎則可能是其主要原因(肝炎後肝硬化)。
病理變化
肉眼觀,早、中期肝體積正常或略增大,質地正常或稍硬。後期肝體積縮小 ,重量減輕,由正常的1500g減至1000g以下。肝硬度增加,表面呈顆粒狀或小結節狀,大小相仿,最大結節直徑不超過1.0cm。切面見小結節周圍為纖維組織條索包繞。結節呈黃褐色(脂肪變)或黃綠色(淤膽)瀰漫分布於全肝。
出自A+醫學百科 「門脈性肝硬化」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9%97%A8%E8%84%89%E6%80%A7%E8%82%9D%E7%A1%AC%E5%8C%96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門脈性肝硬化」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