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疝
A+醫學百科 >> 寒疝 |
①指一種劇烈之腹痛,由內臟虛寒,復感寒邪(或風寒)而發病。《素問.長刺節論》:「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諸病源候論》卷二:「寒疝者,陽氣積於內,則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則寒氣盛也。故令惡寒、不欲食,手足厥冷,繞臍痛,自汗出,遇寒即發,故云寒疝也。」治以溫經散寒為大法,兼以活絡通下。用大烏頭湯、烏頭桂枝湯、大黃附子湯、當歸生薑羊肉湯等方治療;亦可以玄胡索,胡椒、小茴香等分為末,酒調服。
②指陰囊硬結、腫痛。由寒邪襲於厥陰經所致。《儒門事親》卷二:「寒疝,其狀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睾丸而痛。得於坐臥濕地,或寒月涉水,或冒雨雪,或臥坐磚石,或風冷處使內過勞。宜以溫劑下之。」如寒氣不盛者,用荔香散、暖肝煎、溫經湯、神應丁香楝實丸等方;寒邪盛,用醫林四神丸、胡蘆巴丸、沉香桂附丸等方、《百選方》十補丸等。
③七疝之總稱。《醫學綱目》卷三:「疝圖雖七,然寒疝即疝之總名。」參見疝、陰疝條。
④指厥疝。參見該條。
概述
一種急性腹痛的病症。見《金匱要略》。由脾胃虛寒,或產後血虛,復感風寒外邪,結聚於腹中而致。症見臍周絞痛、冷汗、四肢厥逆、脈沉緊,甚則全身發冷. 四肢脈木;見於血虛者,腹痛連及兩脅、小腹擊急。指寒邪侵於厥陰經的痛證。症見陰囊冷痛腫硬、痛引睾丸、陰莖不舉、喜暖畏寒、形寒肢冷等。
寒疝
①指一種劇烈之腹痛,由內臟虛寒,復感寒邪(或風寒)而發病。《素問.長刺節論》:「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諸病源候論》卷二:「寒疝者,陽氣積於內,則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則寒氣盛也。故令惡寒、不欲食,手足厥冷,繞臍痛,自汗出,遇寒即發,故云寒疝也。」治以溫經散寒為大法,兼以活絡通下。用大烏頭湯、烏頭桂枝湯、大黃附子湯、當歸生薑羊肉湯等方治療;亦可以玄胡索,胡椒、小茴香等分為末,酒調服。
②指陰囊硬結、腫痛。由寒邪襲於厥陰經所致。《儒門事親》卷二:「寒疝,其狀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睾丸而痛。得於坐臥濕地,或寒月涉水,或冒雨雪,或臥坐磚石,或風冷處使內過勞。宜以溫劑下之。」如寒氣不盛者,用荔香散、暖肝煎、溫經湯、神應丁香楝實丸等方;寒邪盛,用醫林四神丸、胡蘆巴丸、沉香桂附丸等方、《百選方》十補丸等。
③七疝之總稱。《醫學綱目》卷三:「疝圖雖七,然寒疝即疝之總名。」
治療
治寒疝攻注,胸脅滿痛,汗出,木香湯方
木香(三分) 檳榔(銼) 細辛(去苗葉) 赤茯苓(去黑皮) 人蔘 芍藥 當歸(切焙)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寒疝手足逆冷,身體疼痛,冷汗自出,烏頭湯方
烏頭(炮裂去皮臍二兩) 桂(去粗皮一兩) 細辛(去苗葉三分)
上三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治寒疝來去,腰腹攻痛,茱萸湯方
吳茱萸(湯浸焙炒三分) 生薑(切焙微炒) 豉(微炒) 桂(去粗皮各半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酒少許,同煎七分,去滓溫服。
治寒疝冷痛氣弱,汗自出,不欲食,人蔘湯方
人蔘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 乾薑(炮各半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檳榔 白朮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上八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治寒疝亦治陰疝,走馬湯方
上二味,取綿裹,椎令極碎,投熱湯二合,絞取白汁服之,未瘥更一服。
關於「寒疝」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