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茛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毛茛
Máo Gèn
毛茛
別名 魚疔草、鴨腳板、野芹菜、山辣椒、老虎腳爪草、毛芹菜、起泡菜、水茛、毛建、毛建草、猴蒜、天灸、毛堇、自灸、鶴膝草、瞌睡草、老虎草、犬腳跡、老虎腳跡草、火筒青、辣子草、辣辣草、老虎鬚、千里光、老鼠腳底板、爛肺草、三腳虎、水芹菜、、撲地棕、翳子藥、一包針
功效作用 瘧疾黃疸偏頭痛胃痛風濕關節痛鶴膝風癰腫惡瘡,疥癬,牙痛火眼
英文名 Japanese Buttercup Herb, Herb of Japanese Buttercup
始載於 本草綱目拾遺
毒性 有毒
歸經 胃經心經膽經肝經
藥性
藥味

毛茛

buttercup  

目錄

簡介

學名: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英文名:Japan Buttercup

科名:毛茛科 Ranunculaceae

亦作crowfoot。

毛茛科(Ranunculaceae)毛茛屬(Ranunculus)顯花植物,約250種,草本。分布於全世界,北溫帶的樹林和田野尤為普遍。多具有塊莖或鬚根。花單生或聚生成稀疏的花簇,萼片5枚,綠色;花瓣5枚,黃色或白色,有光澤;雄蕊和雌蕊多數。波斯毛茛(R. asiaticus)是商品花卉,重瓣花型的波斯毛茛為冬季花卉。野生種類甚多,其中歐亞原產的高大草間毛茛(R. acris)已被各地廣泛引種。池生毛茛(R. peltatus)和普通水生毛茛(R. aquatilis)在同一植株上有寬闊的漂浮葉和極細裂的沉水葉。原產於北美東部濕地的沼澤毛茛(R. septentrionalis)和原產於歐亞的匐枝毛茛(R. repens)已在美洲廣為歸化。

多年生草本;莖高20—60厘米,有伸展的白色柔毛。基生葉和莖下部葉有長柄,長可達20厘米,葉片五角形,長3-6厘米,寬5-8厘米。深裂,中間裂片寬菱形或倒卵形,淺裂,疏生鋸齒,側生裂片不等地2裂,莖中部葉有短柄,上部葉無柄,深裂,裂片線狀被針形,上端有時淺裂成數齒。花序具數朵花。花黃色,直徑約2厘米;萼片船狀橢圓形,外有柔毛;花瓣5,也有6-8,少數為6-8,少數為重瓣,圓狀寬倒卵形,基部蜜腺有鱗片;雄蕊和心皮均多數。聚合果近球形,長2-3毫米,兩面突起,邊緣不顯著,有短喙稍向外曲。花期3-5個月。

R. glaberrimus,陸上的毛茛。

產各地,生於田野、路邊、溝邊、山坡雜草叢中;東北至華南都有分布。

全草為外用發泡藥,治瘧疾黃疸病;鮮根搗爛敷患處可治淋巴結核;也可作土農藥。 全草含毛茛苷,鮮根含原白頭翁素。為有毒植物。

【別名】魚疔草、鴨腳板、野芹菜、山辣椒、老虎腳爪草、毛芹菜、起泡菜

【來源】為毛茛科毛茛屬植物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以帶根全草入藥。夏秋採集,切段,鮮用或晒乾用。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有毒。

【功能主治】利濕,消腫,止痛,退翳截瘧,殺蟲。用於胃痛黃疸,瘧疾,淋巴結結核翼狀胬肉角膜雲翳,滅蛆、殺孑孓。

【用法用量】胃痛:鮮品搗爛敷胃俞腎俞穴位,局部有灼熱感時棄去;黃疸:外敷手臂三角肌下;瘧疾:於發作前6小時敷大椎穴,局部有灼熱感時棄去,如發生水泡消毒紗布覆蓋;淋巴結結核:敷局部;翼狀胬肉、角膜雲翳:敷手腕脈門處,左眼敷右,右眼敷左,雙眼敷雙手,至起水泡止,然後挑破水泡,外敷消炎藥防止感染

【注意】一般不作內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藥理作用

毛莨含有強烈揮發性刺激成分,與皮膚接觸可引起炎症及水泡,內服可引起劇烈胃腸炎和中毒症状,但很少引起死亡,因其辛辣味十分強烈,一般不致吃得很多。發生刺激作用的成分是原白頭翁素,聚合後可變成無刺激作用的白頭翁素。原白頭翁素在豚鼠離體器官(支氣管迴腸)及整體試驗中,均有抗組織胺作用。浸劑或煎劑在1:100以上濃度時在試管內有殺滅鉤端螺旋體的作用。

1.抗菌:原白頭翁素對革蘭陽性及陰性菌和黴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如對鏈球菌(1:60000),大腸桿菌(1:83000-33000)、白色念珠菌(1:100000)都有抑制作用。

2.抗組胺作用:噴霧呼入1%原白頭翁素,可降低豚鼠因吸入組胺而致的支氣管痙攣窒息死亡率;並可使靜脈注射最小致死量組胺的小鼠免於死亡。豚鼠離體支乞管灌流實驗證明;1%原白頭翁素能對抗0.01%組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先用1%白頭翁素後,在1-2小時內可全防止致痙量的組胺對支氣管的痙攣作用。1%原白頭翁素可拮抗組胺對豚鼠離體迴腸平滑肌的收縮作用。  

中藥化學成分

全草含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n)及其二聚物白頭翁素(anemonin)。

Ranunculus flabellaris,水生的毛茛。

功效

退黃;定喘;截瘧;鎮痛;消翳

考證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科屬分類

毛茛科

拉丁文名

Herba Ranunculi Japonici

主治

主治黃疸;哮喘;瘧疾;偏頭痛牙痛鶴膝風風濕關節痛;目生翳膜;瘰癧;癰瘡腫毒

生態環境

生於田野、路邊、水溝邊草叢中或山坡濕草地。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惡瘡癰腫疼痛未潰,搗葉敷之,不得入瘡,令人肉爛。主瘧,令病者取一握微碎,縛臂上。子和姜搗腹,破冷氣。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外用治癬癩。

3.《江西民間草藥》:治偏頭痛,眼生翳膜,黃疸,鶴膝風。

4.《本草推陳》:外用為皮膚刺激藥,治瘰癧,關節炎關節結核骨結核,支氣管喘息,及一切陰疽腫毒未潰者。

5.《重慶草藥》:治魚口及蛇咬傷

採收和儲藏

一般栽培10個月左右,即在夏末秋初7-8月採收全草及根,洗淨,陰乾。鮮用可隨采隨用。

資源分布

分布於全國各地(西藏除外)。  

用藥禁忌

本品有毒,一般不作內服。皮膚有破損及過敏者禁用,孕婦慎用。  

動植物形態

毛茛,多年生草本,高30-70cm。鬚根多數,簇生。莖直立,具分枝,中空,有開展或貼伏的柔毛。基生葉為單葉;葉柄長達15cm,有開展的柔毛;葉片輪廓圓心形或五角形,長及寬為3-10cm,基部心形或截形,通常3深裂不達基部,中央裂片倒卵狀楔形或寬卵形或菱形,3淺裂,邊緣有粗齒或缺刻,側裂片不等2裂,兩面被柔毛,下面或幼時毛較密;莖下部葉與基生葉相同,莖上部葉較小,3深裂,裂片披針形,有尖齒牙;最上部葉為寬線形,全緣,無柄。聚傘兵花序有多數花,疏散;花兩性,直徑1.5-2.2cm;花梗長達8cm,被柔毛;萼片5,橢圓形,長4-6mm,被白柔毛;花瓣5,倒卵狀圓形,長6-11mm,寬4-8mm,黃色,基部有爪,長約0.5mm,蜜槽鱗片長1-2mm;雄蕊多數,花藥長約1.5mm,花托短小,無毛;心皮多數,無毛,花柱短。瘦果斜卵形,扁平,長2-2.5mm,無毛,喙長約0.5mm。花、果期4-9月。

功效分類

祛濕藥;溫里藥  

藥用植物栽培

1.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日溫在25℃生長最好。喜生於田野、濕地、河岸、溝邊及陰濕的草叢中。生長期間需要適當的光照,忌土壤乾旱,不宜在重粘性土中栽培。

2.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7-10月果實成熟,用育苗移栽或直播法。9月上旬進行育苗,播後覆蓋少許草皮灰及薄層稻草,澆透床土,一般1-2星期後出苗,揭去稻草。待苗高6-8cm時,進行移植。按行株距20cm×15cm定植。

3.田間管理 定植後每月除草和鬆土1次,4-5月間生長旺盛時,追施1-2次人糞尿,遇乾旱天氣適當灌水。

4.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病毒病。在高溫高濕季節偶爾少數植株發生病毒,使受害葉片黃萎,發病時可立即拔除病株。蟲害有地老虎咬斷幼苗,可用毒餌誘殺。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莖與葉柄均有伸展的柔毛。葉片五角形,長達6cm,寬達7cm,基部心形。萼片5,船狀橢圓形,長4-6mm,有白柔毛;花瓣5,倒卵形,長6-11mm。聚合果近球形,直徑4-5mm。

參看

關於「毛茛」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