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學說

(重定向自五运六气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運氣學說(theory of Yun-Qi),中國古代研究氣候變化規律,以及氣候變化對自然界的動植物生長發育、水旱蝗螟,人體的生理病理、疾病種類,甚至人類社會的吉凶悔吝、祥瑞災異等方面影響的學說。運氣指木、火、土、金、水等五行和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等六氣,故又稱五運六氣

運氣學說認為,根據天文曆法可推算出一個具體年度和季度的氣候、物候、人體生理反應及疾病流行的情況,並據以決定防治方針。對這一學說歷來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看法,贊同者以其能預測發病規律,並據此進行疾病分類,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等而備加推崇;反對者則認為以干支推算氣候變化和疾病的發生有定命論傾向,缺乏實踐的驗證,且忽略了地區差異。

目錄

沿革

運氣之說首見於《素問》七篇大論,系唐代王冰所補。宋代有人懷疑王冰所補非《素問》舊文,而是古醫經陰陽大論》的內容,其說待考,但王氏補輯之功,固不可沒。迨至北宋運氣學說大行,當時的著名科學家沈括對此有深入的研究,並在其《夢溪筆談》里記載了運氣學說的有關論述和驗證實例。提出「隨其所變,疾厲應之,皆視當時當處之候……豈可膠於一定」的看法。徽宗趙佶崇信道教,尤大力提倡運氣之說,將其輯入當時「御撰」的《聖濟經》和《聖濟總錄》,作為醫學教育和醫生考試的必要內容。並由官方頒布「運歷」,預測下年度氣候特點及其對農業的影響以及發病的規律,並據此確定治療原則等。金代劉河間素問玄機原病式》則以五運六氣作為疾病分類的綱領,側重以「火熱」闡發疾病的病理機制,提出「六氣皆從火化」、「五志過極皆為熱甚」的理論。其後馬宗素程德齋醫家並有運氣學之專著。明清以下,撰述亦多。其中以汪機《運氣易覽》、張景岳類經.運氣類》及《類經圖翼》較為著名,所述較《素問》七篇大論更為系統明確,容易掌握。他們都主張言運氣而不泥於運氣,持論較為允當。清代陸懋修於其《世補齋醫書》中提出「六氣大周天論」,主張天時氣象的變化每30年為一紀,60年為一周,360年為一大運,3 600年為一大周。

由於七篇大論內容深奧,文辭古樸,其主要精神和規則雖已確知並能推算,但有些內容尚未闡發清楚。如拘泥於其中的現成格局,則往往與實際天氣情況不符,因此歷來也遭到不少醫家的反對。如南齊託名褚澄的《褚氏遺書》中認為:「氣難預期,故疾難預定;氣非人為,故疾難預測。推驗多舛,拯救易誤……吾未見其是也。」明代的繆希雍、清代的張倬等,均對此持以異議。

基本內容

運氣學說是以陰陽五行為核心,在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干支甲子

干支即天干地支,是中國古代用來記敘年、月、日、時和方位的符號,沿用至今。從早期的古六歷(黃帝、顓頊、夏、殷、周、魯六種古歷的合稱)到清代的時憲歷,以至現時的農曆,都通用干支記法。天干有十個,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原是古代記錄次第的序數,由序數而用來記錄一旬之日次。地支有十二個,依次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來自十二個朔望月,最早用來記月。十干與十二支依次相配,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共得60個組合,起於甲子,終於癸亥,稱為一個甲子,可用來記更長的時間周期,因而東漢光武以後就逐漸用來記年。

無論是天干還是地支,其次第不只是單純數字的排列,而且蘊有事物的由小到大,由盛而衰,妊養更替,新舊代謝的含義。因而在中醫學上把它與季節、方位、臟腑性能、治療方法等密切聯繫起來。

干支配陰陽五行

干支在運用於醫學時,和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緊密配合。干支與陰陽相配,天干屬陽,地支屬陰;分開來說,則天干地支又可以再分陰陽,即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天干中的甲、丙、戊、庚、壬屬陽,稱為陽干;乙、丁、己、辛、癸屬陰,稱為陰乾。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屬陽,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屬陰,為陰支。天干地支相配時一定是陽干配陽支,陰乾配陰支,包括天干配五行和地支配五行。天干配五行,即以甲乙配於木,丙丁配於火,戊己配於土,庚辛配於金,壬癸配於水。地支配五行,則以寅卯配於木,巳午配於火,申酉配於金,亥子配於水,辰戌丑未配於土。

五運

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的統稱,指五種不同的氣候變化系統。《素問.天元紀大論》說:「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木火土金水本是五行之名,現在稱為五運,說明二者有所不同。劉溫舒說:「運之為言動也」(《運氣論奧諺解》),五行大都用來解釋地面上的物質變化,五運則包括整個自然界的五行之氣的運動。因此除己土庚金外,其他八干絕然不同。

大運

主管每年全年氣候變化的歲運稱作「大運」,又叫「中運」,中運有太過與不及之分。太過即主歲的歲運旺盛而有餘;不及即主歲的歲運衰少而不足。甲丙戊庚壬五陽干,均主歲運的有餘,是為太過;乙丁己辛癸五陰乾,均主歲運的衰少,是為不及。

除了主歲的大運外,還有分司一年五個運季的主運和客運。

主運

指每年氣候的一般常規變化。全年分作五步運行,即五個運季。從木運開始,而火運、土運、金運、水運,按五行相生的次第運行,每步運各主73日零5刻(一晝夜共100刻)。每年木運的起運都開始於大寒日,歲歲如此。各運的特點與五行的特性一致,在各運季主事時,其氣候變化和人體臟腑的變化也就表現出與它相關的五行屬性。

客運

指每個運季中的特殊變化。每年的客運也分為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五種。各運的特點也與五行的特性一致。客運的推算是在每年值年大運的基礎上進行的,每年的值年大運就是當年客運的初運。客運的初運按照當年大運確定後,以下即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次序依次類推。如天干逢丁逢壬年的大運為木運,故1987年農曆丁卯年客運的初運便是木運;木生火,故二運是火運;火生土,故三運是土運;土生金,故四運是金運;金生水,故五運是水運。又如天干逢甲逢己年的大運為土運,故凡遇此等年,其客運的初運便是土運;土生金,故二運是金運;金生水,故三運是水運;水生木,故四運是木運;木生火,故五運是火運。其餘各年准此。

已知客運的推算是在每年值年大運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大運(即中運)又有太過和不及之分。陽干為太過,陰乾為不及,故客運之年非太過即不及。太過是運本身之氣勝,由於本身氣勝,雖遇克我之氣而不能勝我,我則能與勝我之氣齊平,後世稱為齊化。所以土太過則濕氣流行,水太過則寒氣流行,火太過則熱氣流行,金太過則燥氣流行,木太過則風氣流行。不及是運本身的氣衰,由於本身氣衰,更不能抵禦克制之氣,則勝我者乘我衰來兼其化,後世稱為兼化。所以土不及則風氣大行,風為木,木克土也;水不及則濕氣大行,濕為土,土克水也;火不及則寒氣大行,寒為水,水克火也;金不及則炎暑大行,炎為火,火克金也;木不及則燥氣大行,燥為金,金克木也。

平氣

五行之氣非太過即不及,但在運氣化合上,則有運太過而被抑,運不及而得助等格局,而為平氣之年,又稱為正化。正化之年,在氣候方面的徵象就是無偏無頗,不勝不衰,五運之性,各守其平。所謂運太過而被抑,即凡屬歲運太過之年,如果同年的司天之氣在五行上與它是一種相剋關係時,那麼這一年的歲運便可因受司天之氣的剋制而不致太過,從而形成平氣。如戊辰年火運太過,寒水司天,太過的火運被寒水之氣所抑,因而變為平氣。所謂運不及而得助,即凡屬歲運不及之年,如果同年的司天之氣在五行屬性上與之相同,或它的年支五行屬性與之相同,這一年的歲運也可以成為平氣。如乙酉年,金運不及,燥金司天,不及的金運得燥金之氣相助而為平氣。又如丁卯年,木運不及,但寅卯在五行配於木,不及的木運得年支五行屬性之助而為平氣。此外,還有一種情況也可以產生平氣。即每年初運交運的第一天,其年乾和日干相合,或交運的時刻,其年乾和時干相合,稱為「干德符」亦為平氣。

六氣

十二支與五行相配,在運氣學說中也有所發展,這就是以十二支配三陰三陽六氣。陰和陽本身都可按所含陰氣陽氣的多少而區分為三。所謂三陰由少到多就是厥陰(一陰)、少陰(二陰)、太陰(三陰),所謂三陽由少到多就是少陽(一陽)、陽明(二陽)、太陽(三陽)。而六氣則是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各見五行特性。由於暑和火基本屬於一類,所以一般不列暑與火,而把火分為君火與相火兩種。三陰三陽與六氣搭配則為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每年的六氣一般分為主氣與客氣兩種,主氣用以述常,客氣用以測變。

主氣

主氣和主運的意義基本相同,也是指每年各個季節氣候的一般常規變化。其推算方法是把一年二十四節氣分屬於六氣六步之中,從每年大寒日開始,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之序推移,每一步為60天又87刻半。其次序為初之氣厥陰風木,二之氣少陰君火,三之氣少陽相火,四之氣太陰濕土,五之氣陽明燥金,六之氣太陽寒水。當某一氣主令時,在各方面便會表現出與之相關的五行特點。

客氣

客氣是各年氣候上的異常變化。客氣同主氣一樣也分為風木、君火、相火、濕土、燥金、寒水六種,其五行特點與主氣一樣。所不同的是,主氣只管每年的各個節序,而客氣除了主管每年的各個節序外,還可概括全年。客氣也分六步。每步也是60天又87刻半。其中主管每年上半年和全年的客氣叫做司天之氣,為第三步,即三之氣;主管每年下半年的客氣叫在泉之氣,為第六步,即六之氣。在司天之氣和在泉之氣之間的四步氣為四間氣。這六步氣的次序則是從陰陽先後次序和由小到大來排定的。即先三陰,後三陽,簡稱「厥、少、太,少、陽、太」。每年的司天之氣,是由年支決定的,故《素問.五運行大論》說:「子午之上,少陰主之;丑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巳亥之上,厥陰主之」。「上」,即是司天之義。也就是說,凡是逢子逢午之年,就是少陰君火之氣司天;凡是逢丑逢未之年,就是太陰濕土之氣司天;凡是逢寅逢申之年,就是少陽相火之氣司天;凡是逢卯逢酉之年,就是陽明燥金之氣司天;凡是逢辰逢戌之年,就是太陽寒水之氣司天;凡是逢巳逢亥之年,就是厥陰風木之氣司天。其餘各氣隨之相應變動移位。客氣起作用的變動由具體年份而定,重要的不是第一氣,而是第三氣(司天之氣)和第六氣(在泉之氣)。其中又以司天之氣最為重要,它代表了本年的特徵性氣候。

客主加臨

將逐年的司天客氣加臨於主氣的第三氣上,其餘五氣以次相加,稱為客主加臨,也就是把主氣和客氣放在一起來加以比較和分析。主氣是一年中氣候的一般變化,而客氣則是一年中氣候的特殊變化。只有先了解了一般變化,才能進一步分析特殊變化。把主氣和客氣對照起來加以比較分析,才能找出它們的變化規律,並觀察其相生相剋的關係。正如《素問.五運行大論》所說:「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客主之氣彼此是相生的,便相得而安和,如果彼此是相剋的,便不相得而為病。如丁卯年,卯酉陽明燥金司天。初氣的主氣是厥陰風木,客氣是太陰濕土,既是木克土,又是主勝客,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主勝逆,客勝從」,屬於客主不相得的病氣。二氣的主氣是少陽君火,客氣是少陽相火,同一火氣,同氣相求,但須防其亢盛。三氣的主氣是少陰君火,客氣是陽明燥金;四氣的主氣是太陰濕土,客氣是太陽寒水;五氣的主氣是陽明燥金,客氣是厥陰風木;六氣的主氣是太陽寒水,客氣是少陰君火,均為主勝客的不相得的病氣。

運氣相合

各年氣候變化的詳細情況單從運上來分析或單從氣上來分析都不行,必須把各年的干支結合起來,也就是要把運和氣結合起來,才能分析和推算出各年的大致氣候,這正是運氣學說的命意所在。

根據運和氣的五行生剋關係可以測定運和氣的盛衰。運生氣或者運克氣叫做運盛氣衰,氣生運或者氣克運叫做氣盛運衰。運盛氣衰的年份,在分析當年氣候變化時,以運為主,氣為次;氣盛運衰的年份,在分析時,以氣為主,以運為次。後世又以氣生運為順化,氣克運為天刑,運生氣為小逆,運克氣為不和。認為順化之年,變化較為平和;小逆及不和之年,變化較大;天刑之年,則變化特別劇烈。

主運客運、主氣客氣在60年周期中,除互為生克、互有勝負外,還有20餘年的同化關係。所謂「同化」,又稱「化洽」,即指運與氣因屬同類而同其施化,從而加強了作用。如通主一年的中運之氣與司天之氣相符合,稱為「天符」;通主一年的中運之氣與地支的五行屬性相同,且地支方位當子、午、卯、酉、辰、戌、丑、未(即指當二十四氣中的四立、二分、二至方位)八方,稱為「歲會」;既為天符又為歲會的,稱為「太乙天符」;中運之氣與在泉之氣相合的稱「同天符」(陽年)、「同歲會」(陰年)。實際上這20餘年都反映了干支之間的關係,由於作用的一致和協同,使得該年的氣候特徵更為突出。因此,須防其亢害為災。故《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天符為執法,歲位為行令,太一天符為貴人」,「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

了解運氣學說的基本法則後,就可運用它推測每年氣候變化和疾病流行的一般情況和特殊情況。每年氣候的一般情況是:春風、夏熱、長夏濕、秋燥、冬寒。每年一般的發病情況是:春季肝病較多,夏季心病較多,長夏脾病較多,秋季肺病較多,冬季腎病較多,年年如此,周而復始。每年氣候變化和疾病流行的特殊情況則要根據值年的大運和司天在泉之氣來具體推算,並考慮到主運和客運、主氣和客氣,以及運氣之間的各種格局。此外,在太過或不及的情況下,還要考慮到勝復的問題。所謂勝復,就是在偏勝過度的情況下,自然界或人體中都會相應產生一種復氣,以制止過度的偏盛。至於司天之氣,則主管上半年氣候變化和相應病變,在泉之氣則主管下半年氣候變化和相應病變。從總的方面來講,則司天之氣又可影響在泉之氣和間氣而主管全年。

關於「運氣學說」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