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經八脈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奇經八脈經絡分類名詞,簡稱奇經。奇經八脈指十二經脈以外的八條經脈。奇經是相對十二正經而言。

奇經八脈即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陽蹻脈陰蹻脈陽維脈陰維脈。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裡配合關係,"別道奇行",故稱"奇經"。

奇經八脈的內容,最早散見於《黃帝內經》,集於《難經.二十七難》,提出奇經八脈之名並詳載它們的分布路線和病候,提出:「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奇經八脈具有內不聯屬臟腑,外無本經輸穴(任、督兩脈除外)和無表裡相配的特點。它錯綜於十二經脈之間。起著調節溢蓄正經脈氣的作用。

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因有其所屬的腧穴,故與十二經脈合稱為「十四經」。

目錄

奇經八脈的分布

奇經八脈的分布部位與十二經脈縱橫交互,八脈中的督脈、任脈、沖脈皆起於胞中,同出於會陰,其中督脈行於背正中線;任脈行於前正中線;沖脈行於腹部會於足少陰經。奇經中的帶脈橫行於腰部,陽蹻脈行於下肢外側及肩、頭部;陰蹻脈行於下肢內側及眼;陽維脈行於下肢外側、肩和頭項;陰維脈行於下肢內側、腹和頸部。  

奇經八脈的作用

奇經八脈交錯地循行分布於十二經之間,其作用主要體現於兩方面。

其一,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奇經八脈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繫起來,達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督脈與 六陽經有聯繫,稱為「陽脈之海」, 具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任脈與六陰經有聯繫,稱為「陰脈之海」, 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沖 脈與任、督脈,足陽明、足少陰等經 有聯繫,故有「十二經之海」、「血 海」之稱,具有涵蓄十二經氣血的作 用;帶脈約束聯繫了縱行軀幹部的諸條足經;陰陽維脈聯繫陰經與陽經, 分別主管一身之表裡;陰陽蹺脈主持 陽動陰靜,共司下肢運動與寤寐。

其二,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當十二經脈及臟 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 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

沖、帶、蹺、維六脈腧穴,都寄 附於十二經與任、督脈之中,惟任、 督二脈各有其所屬腧穴,故與十二經 相提並論,合稱為「十四經」。十四 經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病候及所 屬腧穴,是經絡系統的主要部分,在臨床上是針灸治療及藥物歸經的基礎。  

奇經八脈的特點

難經.二十七難》說:「凡此八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就是說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不同,其特點如下:

  1. 奇經八脈不隸屬於臟腑,又無表裡配合關係。五臟主人之一身,六腑固守五臟,經脈為臟腑之隧道,才可謂有行與體,精與神,猶水能浮舟亦能復舟之理
  2. 奇經八脈除任、督二脈有自己的獨立腧穴外,其他六條經脈的腧穴都寄附於十二正經與任、督脈之中。
  3. 奇經八脈的循行錯綜於十二經脈之間,而且與正經在人體多處相互交會,因而奇經八脈有涵蓄十二經氣血和調節十二經盛衰的作用。當十二經脈及臟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難經.二十八難》把十二經脈比作「溝渠」,把奇經八脈喻作「湖澤」,即形象地說明了這一功能。  

奇經八脈列表

督脈

督脈

  督脈:督,有總督的意思。督脈行於背正中,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故又稱"陽脈之海"。

[循行部位] 起於胞中,下出會陰,後行於腰背正中,經項部,進入腦內,屬腦,並由項沿頭部正中線,經頭頂、額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帶處。並有地脈絡腎、貫心。

主要病證:脊柱強直角弓反張、脊背疼痛、精神失常、小兒驚劂等。

交會腧穴:長強穴陶道穴大椎穴啞門穴風府穴腦戶穴百會穴水溝穴神庭穴。  

任脈

任脈

任脈:任,即擔任。任脈行於胸腹部的正中,能總任一身之陰經,故有"陰脈之海"的稱號。

[循行部位] 起於胞中,下出會陰,經陰鼻,沿腹部正中線上行,通過胸部頸部,到達下唇內,環繞口唇,上至齦交,分行至兩目下。

主要病證:疝氣、帶下、少腹腫塊、月經不調流產不孕等。

交會腧穴:會陰穴曲骨穴中極穴關元穴陰交穴下脘穴中脘穴上脘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漿穴。  

沖脈

沖脈

沖脈:為總領諸經氣血的要衝。

[循行部位] 起於胞中,並在此分為三支:一支沿腹腔後壁,上行於脊柱內;一支沿腹腔前壁挾臍上行,散佈於胸中,再向上行,經喉,環繞口唇;一支下出會陰,分別沿股內側下行至大趾間。

主要病證:月經不調、經閉、崩漏、乳少、吐血氣逆上沖等。

交會腧穴:會陰穴陰交穴氣沖穴橫骨穴大赫穴氣穴四滿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關穴陰都穴通谷穴幽門穴。  

帶脈

帶脈

帶脈:帶脈圍腰一周,有如束帶,能約束諸脈,所以有"諸脈皆屬於帶"的說法。

[循行部位] 起於季脅,斜向下行至帶脈穴,繞身一周。

交會腧穴: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  

陰維脈

陰維脈

陰蹺脈、陽蹺脈:蹺,有輕健蹺捷的意思。生理功能是:陽蹺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蹺主一身左右之陰。同時還有濡養眼目,司眼瞼開合和下肢運動的作用。

[循行部位] 蹺脈左右成對。陰陽蹺脈均起於足眼。

主要病證:陰蹺為病,肢體外側肌肉馳緩而內側肌肉拘急、喉痛、嗜睡;陰蹺為病,肢體內側肌肉馳緩而外側肌肉拘急、癲狂、不眠、目內眥赤痛。

交會腧穴:築賓穴府舍穴大橫穴腹哀穴期門穴天突穴廉泉穴。  

陽維脈

陰維脈、陽維脈:維,有維繫的意思。陰維脈維繫三陰經,陽維脈維繫三陽經。

[循行部位] 陰維起於小腿內側足三陰經交會之處,沿下肢內側上行,到腹部,與足太陰脾經同行,到脅部,與足劂陽肝相合,然後上行至咽喉,與任脈相會。

主要病證:陰維脈發生病變時,常患胸痛心痛胃痛等證。

交會腧穴:金門穴陽交穴臑俞穴天髎穴肩井穴頭維穴本神穴陽白穴頭臨泣穴目窗穴正營穴承靈穴腦空穴風池穴風府穴啞門穴。  

陰蹻脈

陽蹻脈

循行:①起於足舟骨的後方②上行內踝的上面,③直上沿大腿內側,④經過陰部,⑤向上沿胸部內側,⑥進入鎖骨上窩,⑦上經人迎的前面,⑧過顴部,⑨到目內眥,與足太陽經和陽蹻脈相會合。

主要病候:多眠、癃閉足內翻等證。

交會腧穴:照海穴交信穴睛明穴。  

陽蹻脈

循行:①起於足跟外側,②經外踝上行腓骨後緣,沒股部外側和脅後上肩,過頸部上挾口角,進入目內眥,與陰蹻脈會合,再沿足太陽經上額,③與足少陽經合於風池。

主要病候:目痛從內眥始,不眠,足外翻等證。

交會腧穴:申脈穴仆參穴跗陽穴居髎穴臑俞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髎穴地倉穴巨髎穴承泣穴睛明穴風池穴。  

奇經八脈的醫學應用

在中醫臨床實踐中,各科的診斷和治療都要運用奇經八脈的理論,尤其是針灸推拿氣功都直接作用於奇經八脈。如有關外感熱病神經系統疾患、胸腹腰背部之疾患以及一些臟腑疾患等,既要依八脈而辨證,又要選入歸奇經之藥配方治療。氣功中練功之「大小周天」皆以奇經八脈為核心。推拿按摩同樣不離任督二脈及陰陽脈,故古稱為「按」。最突出的是針灸臨床,既可以在八脈上進行切診,又是選取治療穴位的方法。尤其任督二脈有所轄獨立腧穴,各穴治療範圍皆不同,多為臨床常用重點穴位。除此之外,奇經八脈交會於十二經脈在四肢末端有八穴,命名為「交經八穴」,今通稱為「八脈交會穴」。初時依分經辨證選配此八穴,稱為「陰四針、陽四針」,其療效顯著,後在按時取穴中用此八穴,依奇經八脈納入於八卦而按時序方位取穴,稱作「奇經納卦法」,今通稱靈龜八法飛騰八法,獨樹一幟。  

奇經八脈的分布規律

奇經八脈的分布部位與十二經脈縱橫交互,八脈中的督脈、任脈、沖脈皆起於胞中,同出於會陰,其中督脈行於背正中線;任脈行於前正中線;沖脈行於腹部會於足少陰經。奇經中的帶脈橫行於腰部,陽蹻脈行於下肢外側及肩、頭部;陰蹻脈行於下肢內側及眼;陽維脈行於下肢外側、肩和頭項;陰維脈行於下肢內側、腹和頸部。

奇經八脈的作用:一是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繫起來,起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二是對十二經脈氣血有著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奇經八脈猶如湖泊水庫,而十二經脈之氣則猶如江河之水。

參看


關於「奇經八脈」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