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陰脾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脾經。本經穴位主治胃病婦科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證。循行部位起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 8 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本經脈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交於手少陰心經

靈樞.經脈》:「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該經自足大趾的內側端(隱白)起始,經核骨(第一跖趾關節)後面,向上到達內踝骨的前邊(商丘),在三陰交穴處與足厥陰足少陰兩經交會,再沿脛骨內緣,向上交叉淺出足厥陰肝經的前邊,經過膝關節,沿大腿內側前邊,進入腹腔,入屬脾臟,聯絡胃腑,再向上貫穿膈肌,挾食道兩旁,連繫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脈從胃部分出,通過膈肌,流注心中。脈氣由此與手少陰心經相接。

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舌根強痛,腹脹噯氣胃痛嘔吐心煩泄瀉黃疸,身體沉重,動作不利,不能臥,膝股內側腫、厥冷,足大趾不用等。

目錄

足太陰脾經循行部位

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起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著大趾內側赤白肉際上行,經內踝前面(商丘穴),上小腿肚內側,沿脛骨後緣上行,至內踝上8寸處(漏谷穴)交出足厥陰肝經前面,經膝股內側前緣至沖門穴,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通過橫膈上行,挾食管旁(絡大包,會中府),連繫舌根,散於舌下。

足太陰脾經病機分析和主治

脾經失調主要與運化功能失調有關。中醫認為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對於維持消化功能及將食物化為氣血起著重要的作用。若脾經出現問題,會出現腹脹便溏下痢胃脘痛噯氣、身重無力等。此外,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等均顯示脾經失調。

病機分析:脾經之脈連干舌本,病則舌本強痛;脾病及胃,胃氣上道則嘔;氣機阻滯,則胃脘痛;健運失職,升降失司洲腹脹善噫;濕困脾土則身重乏力,活動不利;脾脈起於足(足母)趾上行膝股內廉,經氣不利,則股膝內腫脹厥冷,足大趾麻木,活動欠佳;脾與胃相表裡,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測食不下,煩心;脾虛水濕內停,傳化失司,則大便溏薄或泄瀉;水濕泛濫則水腫;脾虛水濕影響肝膽,肝失疏泄,膽汁橫溢,則黃疸。

足太陰脾經主治:胃脘痛、腹脹、嘔吐噯氣便溏、黃疸。身體沉重無力、舌根強痛、膝股部內側腫脹、厥冷等病證。

足太陰脾經腧穴

主條目:足太陰脾經穴

本經脈腧穴有:隱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孫穴商丘穴三陰交穴漏谷穴地機穴陰陵泉穴血海穴箕門穴沖門穴府舍穴腹結穴大橫穴腹哀穴食竇穴天溪穴胸鄉穴周榮穴大包穴,共21穴,左右合42穴。

參看


關於「足太陰脾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