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谷穴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漏谷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太陰絡。屬足太陰脾經。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脛神經大隱靜脈及脛後動、靜脈。主治腹脹腹鳴消化不良小便不利丹毒腳氣偏墜,腿膝厥冷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取穴方法〗漏谷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內踝尖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解剖〗 在脛骨後緣與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肢後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內側後方有脛神經

〖主治疾病腹脹腸鳴小便不利遺精下肢痿痹。

〖人體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腹脹腸鳴。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漏谷穴 足太陰絡。

〖別名〗太陰絡穴

〖穴義〗脾經中的濁重物質在此沉降。

〖名解〗

1)漏谷。漏,漏落也。谷,五穀也、細小之物也。該穴名意指脾經中的濁重物質在此沉降。

本穴物質由三陰交穴傳來,因脾經的濕熱之氣與肝經及腎經氣血物質進行了交換,上行至本穴的氣態物質則溫度偏低,在本穴的變化是散熱縮合冷降的變化,濁重的部分由天部沉降到地部,如細小的穀粒漏落之狀,故名。

2)足太陰絡、太陰絡。本穴物質為三陰交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其氣與脾經其它的氣血物質相比溫度較低,穴內氣壓亦較低,脾經其它部位的水濕之氣向本穴匯聚並沉降地部,本穴有聯絡聚集脾經天部氣血物質的作用,故為足太陰絡。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及氣態物中的脾土塵埃。

〖運行規律〗混濁的氣態物由天部沉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脾經陰濁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瀉之。

目錄

參看

人體穴位專題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主頁(包含找穴方法視頻教程等內容)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穴位功能說明圖 十四經脈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足部.jpg
X tui.png
Jx-5-dan.jpg
Toubuxue.jpg
關於「漏谷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