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脘穴
A+醫學百科 >> 人體穴位 >> 上脘穴 | 人體穴位圖 |
上脘穴,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脈經》名上管。別名胃脘。屬任脈。任脈、足陽明、手太陽之會。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5寸。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上動、靜脈。主治胃痛,呃逆,嘔吐,反胃,癲癇,以及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下垂,食道痙攣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
目錄 |
視頻: 上脘穴定位方法
上脘穴概況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5寸。
〖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肝下緣及胃幽門穴部;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疾病〗胃脘疼痛,腹脹,嘔吐,呃逆,納呆,食不化,黃疸,泄利,虛勞吐血,咳嗽痰多,癲癇。
〖人體穴位配伍〗配豐隆穴治納呆;配天樞穴、中脘穴治噯氣吞酸、腹脹、腸鳴、泄瀉。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任脈、足陽明、手太陽之會。
上脘穴 足陽明手太陽任脈之會。
〖別名〗上管,胃管,胃脘,上紀。
〖穴義〗胸腹上部的地部經水在此聚集。
〖名解〗
1)上脘。上,上部也。脘,空腔也。該穴名意指胸腹上部的地部經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聚集本穴後再循任脈下行,經水由此進入任脈的巨空腔,故名。上管名意與上脘同。
2)胃管。胃,胃腑也。管,管道也。胃管名意指穴內的地部經水可直接作用於胃腑氣血的陰陽虛實。本穴物質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性溫熱,與胃腑氣血同性,能直接作用於胃腑,故名胃管。胃脘名意與胃管同,脘通管。
3)上紀。上,上部也。紀,綱紀之意。上紀名意指本穴對胸腹體表的氣血有抓總提綱的作用。本穴物質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在本穴為先聚集後下行,本穴如有對胸腹體表氣血抓總提綱的作用,故名上紀。
4)足陽明手太陽任脈之會。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它不光來自於任脈上部經脈的冷降之水,還有手太陽足陽明二經的冷降水液,故為足陽明手太陽任脈之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循任脈下行。
〖功能作用〗聚集及傳導地部水液。
〖治法〗寒則補之留針或多灸,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注〗上、中、下三脘穴的氣血運行變化基本相同,氣血物質皆是匯聚胸腹上部的地部經水,且皆為循任脈下行,所不同的是,上、下脘穴匯聚的經水稍少,中脘穴匯聚的經水量大,上脘匯聚的經水溫稍高,中脘穴則次之,下脘穴的經水溫度最低。
人體穴位專題
|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穴位圖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 穴位功能說明圖 | 十四經脈穴位圖 |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
參看
關於「上脘穴」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