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龍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小青龍湯  

目錄

出處

傷寒論》  

分類

解表劑-辛溫解表  

組成

麻黃(去節,9克) 芍藥(9克) 細辛(6克) 乾薑(6克) 甘草炙 (6克) 桂枝(去皮,9克) 五味子(6克) 半夏(洗,9克)  

方訣

麻桂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記要諳。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發熱句中探。  

方組趣味記憶

馬老五跪下細心燒乾姜。 解:馬(麻黃),老(國老,即甘草),五(五味子),跪(桂枝),下(半夏),細心(細辛),燒(芍藥),乾薑(乾薑)。  

方劑速記法

姜五麻細辛半草藥枝(想像:姜五媽細心拌草藥汁;解:乾薑 五味子 麻黃 細辛 半夏 炙甘草 芍藥 桂枝)  

功用

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治

外寒里飲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乾嘔,或痰飲喘咳,不得平臥,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本方常用於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過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屬於外寒里飲證者。)[亦可作為處方藥減輕花粉症病狀]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現代用法:水煎溫服)。  

禁忌

因本方多溫燥之品,故陰虛乾咳無痰或痰熱證者,不宜使用。  

方解

本方主治外感風寒,寒飲內停之證。風寒束表,皮毛閉塞,衛陽被遏,營陰鬱滯,故見惡寒發熱、無汗、身體疼痛。素有水飲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動內飲,《難經.四十九難》說:「形寒飲冷則傷肺」。水寒相搏,內外相引,飲動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滯氣機,故胸痞;飲動則胃氣上逆,故乾嘔;水飲溢於肌膚,故浮腫身重;舌苦白滑,脈浮為外寒里飲之佐證。對此外寒內飲之證,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飲,則表邪難解;不化飲而專散表邪,則水飲不除。故治宜解表與化飲配合,一舉而表裡雙解。方中麻黃、桂枝相須為君,發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黃又能宣發肺氣平喘咳,桂枝化氣行水以利里飲之化。乾薑、細辛為臣,溫肺化飲,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飲,脾肺本虛,若純用辛溫發散,恐耗傷肺氣,故佐以五味子斂肺止咳、芍藥和營養血,二藥與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強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約諸藥辛散溫燥太過之弊;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亦為佐藥。炙甘草兼為佐使之藥,既可益氣和中,又能調和辛散酸收之品。藥雖八味,配伍嚴謹,散中有收,開中有合,使風寒解,水飲去,宣降復,則諸症自平。  

名字由來

古有「左青龍右白虎」之說。青龍,是神話中東方木神,色主青,主發育萬物。張秉成曰:「名小青龍者,以龍為水族,大則可興雲致雨,飛騰於宇宙之間;小則亦能治水驅邪,潛隱於波濤之內耳。」(《成方便讀》)二方發汗逐飲之功,猶如青龍之興雲治水,但依其發汗力強弱而命名「大、小青龍湯」。  

化裁

若外寒證輕者,可去桂枝,麻黃改用炙麻黃;兼有熱象而出現煩躁者,加生石膏黃芩以清鬱熱;兼喉中痰鳴,加杏仁射干款冬花化痰降氣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蒼耳子以宣通鼻竅;兼水腫者,加茯苓豬苓以利水消腫。  

附方

射干麻黃湯  

附註

本方是治療外感風寒,寒飲內停喘咳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無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脈浮為辨證要點。因本方辛散溫化之力較強,應以確屬水寒相搏於肺者,方宜使用,且視病人體質強弱酌定劑量。

關於「小青龍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