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出處】 《傷寒論

【分類】 解表劑-辛溫解表

【組成】 桂枝(去皮)(9克) 芍藥(9克) 生薑(9克) 大棗(切)(3枚) 甘草(6克)

【方歌】 藥枝棗姜甘(方劑速記法)

桂枝湯

【想像】要支走蔣干;芍藥 桂枝 大棗 生薑 甘草  

目錄

功用

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主治

外感風寒表虛證。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者。本方不單可用於外感風寒的表虛證,對病後、產後、體弱而致營衛不和。證見時發熱自汗出,兼有微惡風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熱、產後及病後的低熱、妊娠嘔吐多形紅斑凍瘡、蕁(qian)麻疹等屬營衛不和者。)  

用法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極為講究,首先是藥煎成取汁,「適寒溫」服,「服已須臾,啜熱稀粥」,借水谷之精氣,充養中焦,不但易為釀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復感。(去渣溫服,服後少停一二分鐘,飲熱稀粥一碗,以助藥力。)同時「穩覆令一時許,」即是避風助汗之意。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氣已合,津液得通,營衛和諧,腠理復固,所以說「益佳」。(服後用被子溫覆取汗。以遍體濕潤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過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風寒。)至於服後汗出病瘥,停後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劑」;。(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藥必須早午晚連續服用,時間不可拉長。每服一次,必須檢查病情有無變化,最要緊的是必須注意口渴與不渴,或喜冷性飲食與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現象,可以馬上把藥停止,或配合石膏一類的寒性藥品,以免誤犯陽盛之戒。如病情沒有變化,可以繼續服用,雖二三劑也可。)以

《傷寒論》

及禁食生冷粘膩,酒肉臭惡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劑後應該注意的通則。(除此以外,注意避風,飲食方面可吃些有營養的流動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膩、酒肉、五辛、臭惡等不易消化或帶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療效。)  

禁忌

表實無汗,或表寒里熱,不汗出而煩躁,以及溫病初起,見發熱口渴,咽痛脈數時,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禁用。服藥期間禁食生冷、粘膩、酒肉、臭惡等物。)  

方解

風寒傷人肌表,原應惡寒發熱而無汗,今汗自出而發熱,惡風不解,且有鼻鳴、乾嘔,是腠理不固衛氣外泄,營陰不得內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虛證。究其病機,是風寒外感,衛強營弱,即《傷寒論》第五十三條所說:「以衛氣不共營氣諧和故爾。」風寒在表,當用辛溫發散以解表,但本方證屬表虛,腠理不固,且衛強營弱,所以既用桂枝為君藥,解肌發表,散外感風寒,又用芍藥為臣,益陰斂營。桂、芍相合,一治衛強,一治營弱,合則調和營衛,是相須為用。生薑辛溫,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嘔。大棗甘平,既能益氣補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棗相合,還可以升騰脾胃生髮之氣而調和營衛,所以並為佐藥。炙甘草之用有二:一為佐藥,益氣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藥以益陰;一為使藥,調和諸藥。所以本方雖只有五味藥,但配伍嚴謹,散中有補,正如柯琴在《傷寒論附翼》中贊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總方也。」  

化裁

惡風寒較甚者,宜加防風荊芥淡豆豉疏散風寒;體質素虛者,可加黃芪益氣,以扶正祛邪;兼見咳喘者,宜加杏仁蘇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附方

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桂枝加桂湯桂枝加芍藥湯  

附註

本方為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的基礎方,又是調和營衛、調和陰陽治法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惡風,發熱,汗出,脈浮緩為辨證要點。

本方特點:「桂芍等量」  

方劑比較

上述四方皆為桂枝湯類方,其證之病機以營衛不和或氣血陰陽失調為共性,故用桂枝湯和營衛、調陰陽。前二方主治證以外感風寒表虛為基本病機,桂枝加葛根湯主治外感風寒,太陽經氣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經脈失去濡養之惡風汗出、項背強而不舒,故用桂枝東加葛根以解肌發表,升津舒經;桂校加厚朴杏子湯主治風寒表虛證兼見肺失肅降之喘逆,故加厚朴、杏仁降氣平喘。後二方因藥量之變化,已由治表之劑變為治里之方,其中桂枝加桂湯主治太陽病發汗太過,耗損心陽,心陽不能下蟄於腎,腎中寒水之氣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故加桂二兩以加強溫通心陽、平沖降逆的作用;桂枝加芍藥湯主治太陽病誤下傷中、邪陷太陰、土虛木乘之腹痛,故用桂枝湯通陽溫脾,倍芍藥以柔肝緩急止痛。  

桂枝東加/減/換三方

二十.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二十一.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去芍藥。將息如前法。

二十二.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方九、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去芍藥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這是桂枝東加一味主治,減一味主治,換一味藥主治的範例。可以細細品味。不要在吃完巧克力後食用。  

方歌

(一)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甘草姜棗同,解肌發表調營衛,表虛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湯方治中風,發熱汗出又惡風,芍姜草棗啜熱粥,調和營衛建奇功。

(三)頭痛項強汗憎風,桂芍生薑三兩同,棗十二枚甘二兩,解肌還借粥之功。(陳修園《長沙方歌括》)  

桂芝要炒姜棗

【方劑名稱】桂枝湯

【藥物組成】桂枝、防風、神曲使君子肉、厚朴木香白芍陳皮

【處方來源】《幼科直言》卷五。

【方劑主治】寒氣入胃,吐蟲,面青,手足作冷者。

【用法用量】生薑1片為引,水煎服。

桂枝湯

桂枝湯

【藥物組成】桂枝、厚朴(炒)、陳皮、甘草、桔梗、紅花、柴胡麥芽、神曲、木香。

【處方來源】《幼科直言》卷五。

【方劑主治】厥陰傷寒,腹痛作瀉,或成結胸者。

【用法用量】生薑1片,紅棗2枚為引。

桂枝湯

【藥物組成】桂(去粗皮)1兩。

【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七七。

【方劑主治】小兒中客忤,吐青白沫,及食飲皆出,腹中痛,氣欲絕。

【製備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用量】100-200日兒,每服半錢匕,以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空心、午後,分2次溫服。

桂枝湯

【藥物組成】桂(去粗皮)2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白朮1兩,甘草(炙,銼)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方劑主治】傷寒水在心下,心悸動,欲得人按。

【製備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取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關於「桂枝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