腠理不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腠理泛指皮膚肌肉臟腑的紋理及皮膚、肌肉間隙交接處的結締組織。腠理的疏密影響著汗孔開合和汗液的排泄。在正常情況下,衛氣充盈於腠理之中,控制和調節腠理之開合。若腠理緊密則汗孔多閉,故體表無汗;若腠理疏鬆則汗孔多開,故體表有汗。所以,腠理的疏密直接影響到汗液的多少,調節人體的津液代謝體溫的高低。在病理情況下,若腠理開,則令汗出,可致傷津脫液。

目錄

腠理不固的原因

腠,又稱肌腠,即肌肉的紋理,或肌纖維間的空隙。理,皮膚紋理,即皮膚上的縫隙。腠理,是滲泄體液、流通氣血的門戶,有抗禦外邪內侵的功能。腠理與三焦相通,三焦通行的元氣津液,外流入於腠理,以濡養肌膚,並保持人體內外氣液的不斷交流。腠理有時又被視為汗孔。腠理是外邪入侵人體的門戶。腠理緻密可提高人體抗病能力,防止外邪入侵。若腠理疏鬆或腠理不固,則風寒外邪易於侵襲人體,發作感冒等病證。腠理閉郁,則毛竅閉塞肺氣不宣衛氣不得外達,在表的風寒之邪難出,可引發惡寒發熱無汗等症。

腠理不固的診斷

表證的一種類型。指衛外的陽氣不足,腠理不固而出現的症候。其表現除有表證症状外,以自汗或汗出惡風脈浮緩無力為特點。

腠理不固的鑒別診斷

1、汗證與生理性多汗、出汗是人體的正常生理現象,在天氣炎熱、穿衣過厚、高溫環境、渴飲熱湯、情緒激動及緊張時、勞動奔走等情況下,出汗量明顯增加,都屬於生理性多汗;而汗證為陰陽失調腠理不固,汗液外泄所致汗出異常增多,且不因外界環境因素而出現的多汗。

2、自汗盜汗:自汗為不因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在白晝時汗出增多者,動則益甚;盜汗則為寐中汗出,醒來汗可自止者。《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自汗證治》即對自汗、盜汗作了鑒別:「無問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日自汗;或睡者汗出,即名盜汗,或雲寢汗。」從病理上,自汗多屬氣虛不固,盜汗則多為陰虛內熱如《丹溪心法》所概括的:「自汗屬氣虛、血虛、濕、陽虛、痰,盜汗屬血虛、陰虛」,但《景岳全書.汗證》認為:「自汗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盜汗必屬陰虛也。」

3、戰汗脫汗黃汗:戰汗發生於急性熱病過程中,症見發熱煩渴,突然全身惡寒戰慄,繼而出汗,而熱勢逐漸下降,多因正氣拒邪,此時若正勝邪退,則屬疾病趨於好轉之象。脫汗發生於病情危重之時,由於正氣欲脫,陽不斂陰,以致汗液大泄,表現為大汗淋漓或汗出如珠,常常同時伴有聲低息短、精神疲憊、四肢厥冷、脈微欲絕或脈散大無力症状。黃汗則以汗出色黃如柏汁,染衣著色為特點,是因濕熱內蘊所致。

表證的一種類型。指衛外的陽氣不足,腠理不固而出現的症候。其表現除有表證症状外,以自汗或汗出惡風脈浮緩無力為特點。

腠理不固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自發性多汗症的主要病機陰陽失調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以虛證為多見,治當辨明陰陽氣血之所偏而補之、調之,審其病位之所在,以益氣養陰、固表斂汗為其治療原則;屬實證者,當以祛邪為要,以化濕泄熱、祛痰化瘀為治療原則;對虛實夾雜者,則應根據虛實的主次而適當兼顧。臨證時根據不同病因病機,辨證分型施治,總以調理人體陰陽平衡、調和營衛扶正祛邪為要則,在辨證論治同時可酌加麻黃根浮小麥糯稻根五味子、癟桃干、龍骨牡蠣等固澀斂汗之品,以增強止汗的作用。

西藥治療自發性多汗症,主要為對症治療,選用抗膽鹼藥和鎮靜劑等,對有病因可查者,同時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參看

關於「腠理不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