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感冒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兒科學》 >> 肺臟病證 >> 感冒 |
中醫兒科學 |
|
感冒是小兒時期常見的外感性疾病之一,臨床以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噴嚏為特徵。感冒又稱傷風。感冒可分為兩種,普通感冒為冒受風邪所致,一般病邪輕淺,以肺系症状為主,不造成流行;時行感冒為感受時邪病毒所致,病邪較重,具有流行特徵。
本病發病率占兒科疾病首位,除了4-5個月以內小兒較少發病外,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小兒。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多見,在季節變換、氣候驟變時發病率高。小兒患感冒,因其生理病理特點,易於出現夾痰、夾滯、夾驚的兼夾證。
西醫學將感冒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後者即相當於中醫學時行感冒。
[病因病理]
小兒感冒的病因有外感因素和正虛因素。主要病因為感受外邪,以風邪為主,常兼雜寒、熱、暑、濕、燥等,亦有感受時行疫毒所致。外邪侵犯人體,是否發病,還與正氣之強弱有關,當小兒衛外功能減弱時遭遇外邪侵襲,則易於感邪發病。
感冒的病變臟腑在肺,隨病情變化,可累及肝脾;外邪經口鼻或皮毛侵犯肺衛。肺司呼吸,外合皮毛,主腠理開合,開竅於鼻。皮毛開合失司,衛陽被遏,故惡寒發熱,頭痛身痛。咽喉為肺之門戶,外邪上受,可見鼻塞流涕,咽喉紅腫;肺失清肅,則見噴嚏咳嗽。風為百病之長,風邪常兼夾寒、熱、暑、濕等病因為患,病理演變上可見兼夾熱邪的風熱證、兼夾寒邪的風寒證及兼夾暑濕的濕困中焦等證。
肺臟受邪,失於清肅,津液凝聚為痰,壅結咽喉,阻於氣道,加劇咳嗽,此即感冒夾痰。小兒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後往往影響中焦氣機,減弱運化功能,致乳食停積不化,阻滯中焦,出現脘腹脹滿、不思乳食,或伴嘔吐、泄瀉,此即感冒夾滯。小兒神氣怯弱,感邪之後熱擾肝經,易導致心神不寧,生痰動風,出現一時性驚厥,此即感冒夾驚。
體稟不足,衛外功能不固之小兒,稍有不慎則感受外邪,久之肺脾氣虛、營衛不和,或肺陰不足,更易反覆感邪,屢作感冒、咳嗽、肺炎等病症,稱為反覆呼吸道感染兒。
[臨床診斷]
1.發熱惡寒、鼻塞流涕、噴嚏等症為主,多兼咳嗽,可伴嘔吐、腹瀉,或發生高熱驚厥。
2.四時均有,多見於冬春,常因氣候驟變而發病。
3.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單核細胞增加。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感冒辨證可從發病情況、全身及局部症状著手。冬春多風寒、風熱及時行感冒,夏秋季節多暑邪感冒,發病呈流行性者為時行感冒。感冒日久或反覆感冒則多為正虛感冒。除常證外,辨證時還應結合辨別夾痰、夾滯、夾驚的兼證。
二、治療原則
感冒的基本治療原則為疏風解表。因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發汗不宜太過,以免耗損津液。小兒感冒容易寒從熱化,或熱為寒閉,形成寒熱夾雜之證,單用辛涼汗出不透,單用辛溫恐助熱化火,常取辛涼辛溫並用。感冒若單用解表法易汗出後復熱,應據證情合用清熱解毒、清暑化濕、化痰消食、鎮驚熄風等治法。體質虛弱者不宜過於發表,或採用扶正解表法。反覆呼吸道感染患兒應在感冒之後及時調理,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
三、分證論治
(一)主證
1.風寒感冒
證候: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喉癢,舌偏淡,苔薄白,脈浮緊。
分析:風寒外束,衛表不和。肌表為寒邪所束,經氣不得宣暢,故發熱無汗,惡寒頭痛;風邪犯肺,肺氣失宣,故喉癢,噴嚏咳嗽;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徵象。
治法:辛溫解表。
方藥:荊防敗毒散、蔥豉東加減。常用藥:蔥白、蘇葉、豆豉解表發汗,荊芥、防風疏風散寒,杏仁、前胡宣發肺氣,桔梗開肺利咽,甘草調和諸藥。
表寒重,惡寒發熱加羌活、白芷祛風解肌;咳甚加白前、紫菀宣肺止咳;痰多加半夏、陳皮燥濕化痰。
2.風熱感冒
證候:發熱重,惡風,有汗或無汗,頭痛,鼻塞流膿涕,噴嚏,咳嗽,痰黃粘,咽紅或腫,曰干而渴,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浮數。
分析:風熱外襲,肺衛不利。感受風熱或寒從熱化,腠理開泄,發熱重而有汗出;風熱上乘,肺氣失宣故咳嗽流涕,痰粘,咽紅或腫;熱易傷津,口乾而渴;舌紅苔薄黃,脈浮數皆風熱徵象。
治法:辛涼解表。
方藥:銀翹散或桑菊飲加減。常用藥:金銀花、菊花、連翹清熱解表,薄荷、牛蒡子疏風散熱、宣肺利咽,豆豉發表除煩,桔梗、前胡宜肺化痰。
表熱證候明顯者,選銀翹散;咳嗽症状較重者,選桑菊飲。咳甚痰黃加黛蛤散、前胡清肺化痰;咽紅腫甚加山豆根、土牛膝根清咽解毒;高熱便秘加生大黃、全瓜蔞通腑瀉熱。
3.署邪感冒
證候:發熱無汗,頭痛鼻塞,身重睏倦,咳嗽不劇,胸悶泛惡,食欲不振,或有嘔吐泄瀉,舌質紅,苔黃膩,脈數。
分析:暑邪夾濕,束表困脾。暑邪外襲,衛表失宣則見高熱、無汗;濕遏肌表則身重睏倦;暑濕困於中焦,故胸悶泛惡,食欲不振,或嘔吐泄瀉;舌紅苔膩為暑濕之徵象。
治法:清暑解表。
方藥:新加香薷飲加減。常用藥:香薷發汗解表化濕,金銀花、連翹解暑清熱,藿香、佩蘭祛暑利濕,厚朴、白豆蔻、扁豆花化濕和中。
熱甚心煩加黃連、淡豆豉、梔子;泛惡嘔吐加竹茹、半夏;身重睏倦苔膩加鮮荷梗、荷葉、佩蘭、西瓜翠衣。
4.時行感冒
證候:全身症状較重,壯熱嗜睡,汗出熱不解,目赤咽紅,肌肉酸痛,或有噁心嘔吐,或見疹點散布,舌紅苔黃,脈數。
分析:疫毒侵襲,火熱燔熾。疫毒襲表,故壯熱嗜睡,肌肉酸痛;上焦熱熾,故目赤咽紅;邪伏中焦故噁心嘔吐;舌紅苔黃、脈數均為熱盛之象。
方藥:銀翹散合普濟消毒飲加減。常用藥: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荊芥、羌活辛溫疏邪,山梔、黃芩清肺泄熱,板藍根、貫眾、蚤休泄熱解毒,薄荷辛涼發散。
如症見高熱惡寒,脘痞噁心、頭痛納呆,苔如積粉,為時邪夾穢濁疫氣,侵於募原。治宜透達募原,辟穢化濁。方選達原飲加味。常用藥:檳榔、草果、厚朴、知母、白芍、甘草、黃芩、柴胡、板藍根。
(二)兼證
1.夾痰
證候:感冒兼見咳嗽較劇,咳聲重濁,喉中痰鳴,苔滑膩,脈浮數而滑。
分析:咳嗽多痰、痰白清稀或有泡沫為風寒,痰黃粘稠為風熱。
治法:偏於風寒者辛溫解表,宣肺化痰;偏於風熱者辛涼解表,清肺化痰。
方藥:在疏風解表的基礎上,偏風寒配用二陳湯加減,常用藥:半夏、陳皮、白前、枳殼等燥濕化痰;偏於風熱者配用青黛、海蛤殼、浙貝母、瓜蔞皮等清化痰熱。
2.夾滯
證候:感冒兼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酸腐,口氣穢濁,大便酸臭,或腹痛泄瀉,或大便秘結,舌苔垢膩,脈滑。.
分析:食滯中焦則脘腹脹滿;升降失司則嘔惡、納呆、泄瀉;食積化腐則口氣穢濁,大便酸臭;苔垢膩脈滑為內有積滯之象。
治法:解表合消食導滯。
方藥:佐用保和丸。常用藥:山楂、雞內金、麥芽消食導滯,萊菔子、枳殼降氣消積。
3.夾驚
證候:兼見驚惕啼叫,夜臥不安、磨牙,甚則驚厥抽風,舌尖紅,脈弦。
分析:小兒神氣怯弱,筋脈未盛,感受外邪,心神失寧故見驚惕啼叫,夜臥不安、磨牙,甚而驚厥抽風,舌尖紅、脈弦為心肝熱象。
治法:解表清熱,鎮驚熄風。
方藥:湯劑中可加用鉤藤、蟬蛻、僵蠶平肝熄風,煅龍骨、茯苓寧心安神。另服小兒回春丹或小兒金丹片。
(三)復感證
1.肺衛不固
證候:面色欠華,常自汗出,惡風怕冷,鼻塞流涕,發熱不甚,反覆感邪,舌質淡,苔薄白,脈緩弱。
分析:肺衛不固,外邪易侵。小兒正氣不足,肺衛不固故常自汗出,反覆感冒;面色欠華,惡風怕冷為肺氣虛證;舌淡苔薄、脈細弱為氣虛之象。
治法:益氣固表。
方藥:玉屏風散加味。常用藥:黃芪益氣固表,白朮健脾補氣,防風祛風護衛,蘇葉理氣和中,生牡蠣斂汗護表。
汗出較甚者加生龍骨、糯稻根固表止汗;氣虛明顯者加党參、茯苓健脾益氣;食欲不振者加陳皮、焦山楂運脾開胃。
2.營衛不和
證候:平素汗多,汗出不溫,面色觥白,肌肉鬆弛,肢涼畏寒,舌淡紅,苔薄白或花剝,脈無力。
分析:營衛不和,正虛邪戀。衛陽不足故面色胱白,肢涼畏寒;營陰失守則多汗不溫;舌淡紅、苔薄白為氣陽不足之象。
治法:調和營衛。
方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常用藥:黃芪益氣固表,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調和營衛,斂汗固衛。
低熱綿延者加白薇、銀柴胡清其虛熱;出汗過多加浮小麥、酸棗仁固表止汗。
3.肺陰不足
證候:面色潮紅,形體消瘦,潮熱盜汗,口渴咽干,手足心熱,舌紅少津,苔少或花剝,脈細。
分析:肺陰不足,陰虛內熱。肺陰不足,則咽干口渴;陰虛生內熱故身有潮熱,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為陰虛之象。
方藥:百合固金湯加減。常用藥:百合、麥冬潤肺生津,玄參、生地養陰清熱,白芍、五味子斂肺止汗,桔梗、甘草利咽和中。
咽干乾咳加天花粉、川貝母潤肺止咳;潮熱盜汗加地骨皮、五味子清熱斂陰;寐少便干加酸棗仁、柏子仁安神潤腸。
[其他療法]
一、中成藥劑
1.午時茶每服1/2-1包,1日3次。用於風寒感冒夾滯。
2.小柴胡沖劑每服1包,1日-3次。用於感冒發熱,往來不已。
4.小兒回春丹每服每歲粒,最多10粒,1日—3次。用於感冒夾驚。
5.小兒金丹片每服2-3粒,1日3次:用於感冒夾驚。
6.玉屏風口服液每服1支,1日-3次。用於復感證肺衛不固證。
二、單方驗方
蔥白頭(連須)3-7個,生薑3-5片。濃煎後加糖適量。用於風寒感冒。
三、藥物外治
香薷、柴胡、厚朴、扁豆花、防風各30g,銀花、連翹、豆豉、雞蘇散、石膏、板藍根各50g。煎水3000ral,稍冷沐浴。1日-2次。用於暑邪感冒。.
四、針灸療法
1.針刺風池、合谷、大椎、風門、肺俞。中等刺激,不留針。用於風寒感冒。
2.針刺大椎、曲池、魚際、外關、少商。中等刺激,不留針。用於風熱感冒。
[預防護理].
一、預防
1.注意體格鍛煉,多做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2.注意隨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尤其氣溫驟變時。勿長期衣著過暖。
3.冬春感冒流行時,少去公共場所,避免感染。
二、護理
患病期間,多飲開水,給予易消化食物。高熱患兒及時物理降溫。做好口腔護理。
[文獻摘要]
《小兒藥證直訣.傷風》:「傷風昏睡,口中氣熱,呵欠頓悶,當發散,與大青膏解。」
《嬰童類粹.傷寒論》:「夫小兒傷寒於大人無異,所兼者驚、積而已。」
《幼幼集成.發熱證治》:「小兒無故發熱,多由外感風寒。其證喜人懷抱,畏縮,惡風寒,不欲露出頭面,面帶慘色,不渴,清便自調,吮乳口不熱。或鼻塞流涕,或噴嚏,渾身拘急,此表熱也。初起時一汗可解。」
[現代研究]
馬融.江育仁教授防治呼吸道復感兒的學術思想研究.新中醫1997;29(4):5
對131例呼吸道復感兒的發病機理及治療方法進行研究,指出復感兒發病機理不在邪多而在正虛,正虛的實質是營衛氣虛。探討了正虛的臨床表現,總結了以扶正為主治療復感兒的療效與機理。
周思瓊.透衛清氣湯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105例.新中醫1998;30(6):46
以透衛清氣湯治療105例患兒,取得較好療效。藥用生石膏12g,桑葉、冬瓜子各8g,金銀花、菊花、連翹、苦杏仁各6g,布渣葉log,桔梗3g,薄荷(後下)2.5g,甘草3g。治療結果:痊癒90例,好轉1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刃.1%。方以石膏為君,清熱泄火,以清氣分火熱,並能生津除煩;桑葉、菊花辛涼透表、疏風散熱,冬瓜子清熱化痰、利濕解毒共為臣;佐以杏仁、桔梗宣肺利氣、止咳化痰;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表裡雙解;薄荷疏散風熱;布渣葉清熱解毒消滯;甘草解毒和中,並調和諸藥為使。諸藥相伍,既可清衛分熱,又可清氣分熱,共奏透衛清氣、宣肺止咳、解毒之功。
參看
肺臟病證 | 咳嗽 |
關於「中醫兒科/感冒」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