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母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川貝母
Chuān Bèi Mǔ
川貝母
別名 貝母、川貝、虻、黃虻、苘、空草、貝父、藥實、苦花、苦菜、勤母、莔
功效作用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英文名 Unibract Fritillary Bulb, Bulb of Unibract Fritillary, Bulb of Tendrilleaf Fritillary, Bulb of Przewalsk Fritillary, Bulb of Delavay Fritillary
始載於 滇南本草
毒性 無毒
歸經 肺經
藥性
藥味

川貝母  

目錄

簡介

[來源]

百合科(Liliaceae)川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Ftanch.的乾燥鱗莖。前三者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後者習稱「爐貝」。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時採挖,除去鬚根、粗皮及泥沙,晒乾或低溫乾燥。

[產地分布]

川貝母主產四川、西藏、雲南等省區。暗紫貝母主產四川阿垻藏族自治州。甘肅貝母主產甘肅、青海、四川等

[藥材特徵]

松貝 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鬚根。質硬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川貝母

青貝 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爐貝 呈長圓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白爐貝)或淺棕黃色(黃爐貝),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主要化學成分]

川貝商品較複雜,從商品川貝中分出貝母丙素(Fritimine)。甘肅貝母含岷貝鹼(Minpeimine)及岷貝分鹼(Minpeiminine)、青貝鹼(Chinpeimine)。蘆貝中含蘆貝鹼(Fritiminine)。

[功效主治]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3~9g;研末沖服一次~2g。

【英文名】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拉 丁 名】Bulbus Fritillariae Uninbracteatae

【別名】貝母、川貝、貝殼母

川貝母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或梭砂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的乾燥鱗莖。前三者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後者習稱「爐貝」。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時採挖,除去鬚根、粗皮及泥沙,晒乾或低溫乾燥。

【性狀】

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垡?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鬚根。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青貝: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爐貝 呈長圓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鑒別】

本品粉末類白色。

松貝、青貝 澱粉粒甚多,廣卵形、長圓形或不規則圓形,有的邊緣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狀,直徑 5~64μm,臍點短縫狀、點狀、人字狀或馬蹄狀,層紋隱約可見。表皮細胞類長方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偶見不定式氣孔,圓形或扁圓形。螺紋導管直徑5~26μm。

爐貝 澱粉粒廣卵形、貝殼形、腎形或橢圓形,直徑約至60μm,臍點人字狀、星狀或點狀,層紋明顯。螺紋及網紋導管直徑可達64μm。

性味歸經】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功能主治】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街、肺痿、肺癰喉痹乳癰

【用法用量】 3~9g;研粉沖服,一次~2g。

【注意】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中成藥:秋梨膏、川貝枇杷露養陰清肺丸牛黃清肺散鐵笛丸、至寶錠、蛇膽川貝膠囊貝母瓜蔞散

藥膳:川貝冰糖湯、川貝釀梨

【摘錄】《中國藥典》

【概 述】川貝母是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療效卓著,馳名中外。由於川貝母不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養肺陰、宣肺、潤肺而清肺熱,是一味治療久咳痰喘的良藥,因此,在許多治療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結核病症中藥方劑或中成藥製劑中都有川貝,如蛇膽川貝露、川貝枇杷露等,這樣會增強治療疾病的效果。

【來 源】百合科植物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藥用部位】乾燥鱗莖。

【歷史沿革】貝母之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曰:「貝母。味辛平,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喉痹乳難,金瘡風痙。」陶弘景謂:「形似聚貝子,故名貝母」。《本草綱目拾遺》將川貝與浙貝分開,謂川貝味甘而補肺,不若用象貝治風火痰嗽為佳。治虛寒咳嗽以川貝為宜。  

別名大全

別名】川貝,虻,黃虻,莔,貝母,空草,貝父,藥實,苦花,苦菜,勤母,尖貝母,尖貝,卷葉貝母,棱砂貝母,雪山貝,鳥花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小貝母,商草,母龍精,阿皮卡(藏族名)。

商品名】川貝母:又名京川貝、西貝母、西貝、新疆貝、伊貝、伊貝母,松貝、青見,爐貝、岷貝、川貝、尖貝,平貝。為百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棱砂貝母,烏花貝母的地下鱗莖。主產於四川、雲南、甘肅和西藏等地。以質堅、色白、粉性足者為佳。

松貝:又名松潘貝、松貝母。為產於四川松潘地區的川貝母。為植物卷葉貝母和暗紫貝母的鱗莖。品質最優。

珍珠貝:為松貝中個體較小者。

青貝:又名青貝母。為產於青海,四川、雲南等地的川貝母。為卷葉貝母和暗紫貝母的鱗莖。品質亦優。

爐貝:又名知貝,知貝母、爐貝母、虎皮貝、虎皮貝母等。為產於甘肅等地的川貝母。為植物棱砂貝母的鱗莖。

岷貝:又名岷貝母。為產於甘肅地區的川貝母。為植物甘肅貝母的鱗莖。

平貝;又名平貝母。為產於東北地區的川貝母。為植物平貝母的鱗莖。

西貝:叉名新疆貝、新疆貝母、伊犁貝母,天山貝母、伊貝、伊貝母、生貝、生貝母、西貝母。為植物伊貝母或新疆貝母和灘貝母的鱗莖。

北貝:為植物一輪貝母的鱗莖。主產於華北等地。  

生態環境

川貝母生長於溫帶高山、高原地帶的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中。土壤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

川貝母野生於海拔3500~4500米高寒地區、土壤比較濕潤的向陽山坡。分布於四川西部及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及東部。主產於四川康定、雅江、九龍、丹巴、稻城、得榮、鄉城、小金、金川;西藏芒康、貢覺、江大、察雅、左克、察隅;雲南德欽、貢山、中甸、寧茛、麗江、維西、福貢、碧江。

暗紫貝母野生於海拔3200~4500米、陽光充足、腐殖質豐富、土壤疏鬆的草原上。分布於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及甘肅南部。主產於四川紅原、若爾蓋、松潘、南坪、茂縣、汶川、黑水、理縣、平武、馬爾康等;青海班瑪、久治、達日、甘達、瑪泌、瑪多、同仁、同德等。

甘肅貝母野生於海拔2800~4400米高寒山地之灌叢或草地間。分布於四川西部、青海東部及南部、甘肅南部。主產於四川康定、雅江、九龍、丹巴、、壤塘、小金、金川、馬爾康、汶川、茂文、理縣、黑水、南坪;甘肅隴南、岷縣、洋縣、甘谷、文縣、武都;青海班瑪、久治、達日、甘德、瑪泌、同德等。

梭砂貝母野生於海拔4400~4600米高寒地帶流石灘之岩石縫隙中。分布於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青海南部、西藏東南部。主產於四川石渠、德格、甘孜、色達、白玉、新龍、阿壩等;西藏芒康、貢覺、江達、左貢、察雅等;青海玉樹、稱多、雜多、治多等;雲南德欽、貢山、副攻、碧江、麗江等。  

生物學特性

川貝母喜冷涼的氣候條件,具有耐寒、喜濕、怕高溫、喜蔭蔽的特性。氣溫達到30℃或地溫超過25℃,植株就會枯萎;海拔低、氣溫高的地區不能生存。

川貝母種子具有後成熟特性,保持一定濕度和溫度在5~25℃,胚胎繼續分化。播種出苗的第一年,植株纖細,僅1匹葉;葉大如針,稱針葉。第2年具單葉1-3片,葉面展開,稱飄帶葉。第3年抽莖不開花,稱樹兜子。第4年抽莖開花,花期稱燈籠,果期稱果實為八卦錘。

在幼苗期即開始生長鱗莖,僅米粒大,以後每年隨植株發育而增大。川貝母植株年生長期約90~120天。

【栽 培】種植川貝母應選背風的陰山或半陰山為宜,並遠離麥類作物,防止鏽病感染,以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油沙土為好。川貝母以種子繁殖為主,播種前要進行種子的培育和處理。一般於9~10月下學前播種。播種後,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蓋物,分畦搭棚遮蔭。

用種子繁殖的,播種3或4年即可收穫。鱗莖繁殖的,播種第2年~7月倒苗後收穫。  

植物形態

川貝母:多年生草本。鱗莖粗1~1.5厘米,由3~4枚肥厚的鱗莖瓣組成。莖高20~45厘米,常中部以上具葉。最下部2葉對生,狹長矩圓形至寬條形,鈍頭,長4~6厘米,寬0.4~1.2厘米,其餘的3~5枚輪生或2枚對生,稀互生。狹披針狀條形,漸尖,頂端多少捲曲,長6~10厘米,寬0.3~0.6厘米,最上部具3枚輪生的葉狀苞片,條形,頂端捲曲,長5~9厘米,寬2~4毫,單花頂生,俯垂,鍾狀;花被片6,長3.5~4.5厘米,內輪的矩圓形,寬1.1~1.5厘米,綠黃色至黃色,具脈紋和紫色方格斑紋,基部上方具內陷的蜜腺;雄蕊長約花被片1/2;花絲平滑;花柱粗壯;柱頭3裂,裂片長約5毫米。

暗紫貝母: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鱗莖球形或圓錐形,由2枚鱗片對合而成,直徑6~8毫米。莖直立,單一,無毛。葉在下面的1~2對為對生,無柄,上部的1~2枚散生或對生,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3.6~6.5厘米,寬3~7毫米,先端急尖,不捲曲。花單生於莖頂,深紫色,有黃褐色小方格,葉狀苞片1枚,先端不捲曲;花被片6,2輪,長2.5~2.7厘米,內3片倒卵狀長圓形,寬約l厘米,外3片近長圓形,寬約6毫米;蜜腺窩稍凸出或不很明顯;雄蕊6,花藥近基著生,花絲具或不具小乳突;子房上位,3室,柱頭3裂,裂片短而外展。蒴果長圓形,具6棱。花期6月,果期8月。

甘肅貝母:多年生草本。鱗莖粗5~8毫米,由3~4枚肥厚的鱗莖瓣組成。莖高20~30~(45)厘米,常中部以上具葉。葉5~7枚,條形,長3.5~7.5厘米,最下部2葉對生,寬5毫米,其餘的互生。向上部葉漸狹,寬約2米,上部葉的頂端略捲曲。單花頂生,稀為2花,俯垂,花被鍾狀;花被片6,矩圓形至倒卵狀矩圓形,略鈍,長2.2~3厘米,寬0.6~1厘米,外輪的略窄而短,黃色,散生紫色至黑紫色斑點,基部上方具卵形的蜜腺;雄蕊6,長約為花被片1/2;花絲除頂端外密被乳頭狀突起;花柱比子房長1倍;連同子房略比雄蕊長,柱頭3裂,蒴果六稜柱形,長1.2~1.5厘米,寬約1厘米,具窄翅。

梭砂貝母:多年生草本。鱗莖粗1.5~2厘米,由3~4枚肥厚的鱗莖瓣組成。莖高20~30厘米,近中部以上具葉。葉3~5枚,下部的互生,最上部2枚有時對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頂端鈍頭,基部抱莖,長3~6厘米,寬1.5~2厘米,上部的比下部的短而窄,有時長2厘米,寬0.7厘米,單花頂生,略俯垂,花被寬鍾狀;花被片6,較厚,長倒卵形至倒卵狀長矩圓形,長3~5厘米,寬1~2厘米,外輪短而窄,綠黃色,具深色的平行脈紋和紫紅色斑點,基部上方具長6~10毫米,寬約2毫米的蜜腺凹穴;雄蕊6,長約花被片1/2;花柱遠比子房長,連同子房略比雄蕊長;柱頭3裂,裂片長約1毫米。

【採收加工】川貝母家種、野生均於6~7月採收。

貝母忌水洗,挖出後要及時攤放曬席上;以一天能曬至半干,次日能曬至全乾為好;切勿在石壩、三合土或鐵器上晾曬。翻動用竹、木器而不用手,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時,不宜翻動。乾燥後,裝入麻袋搖動,搓脫泥沙、殘根即可。  

藥材性狀

川貝母與甘肅貝母的乾燥鱗莖,是藥材「青貝」的主流品種;暗紫貝母的乾燥鱗莖,是藥材「松貝」的主流品種;梭砂貝母的乾燥鱗莖,是藥材「爐貝」的主流品種。

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鬚根。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青貝: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爐貝:呈圓錐形,高0.7~2.5厘米,直徑0.5~2.5厘米。表面類白色或淺黃棕色,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端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主要產地】四川、雲南、甘肅。

【功能主治】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貯藏方法】川貝母易蟲蛀,受潮後發霉、變色。宜低溫、乾燥貯存。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暗紫貝母、卷葉貝母、甘肅貝母的鱗莖,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棱砂貝母習稱「爐貝」 (1)松貝 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杯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厚鬚根。質根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2)青貝 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3)爐貝 呈長圓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徵:(1)暗紫貝母 類白色。①澱粉粒極多。單粒三角狀卵形、燈泡形、廣卵形、貝殼形、不規則4-7邊形等,邊緣略凹凸不平,直徑4-60μm,長約56(-64)μm,臍點點狀、人字形、短縫狀,層紋細密;復粒少數,2-3分粒組成;半復粒較多,臍點的單粒。②氣孔類圓形,直徑40-52μm,副衛細胞5-7個。表皮細胞較大,略延長,垂周壁波狀彎曲;有少數草酸鈣細小方晶。 (2)卷葉貝母 類白色。澱粉粒單粒多呈圓三角狀卵形、類貝殼形或廣卵形,直徑5-56μm,長約至51μm,臍點偶見,細點狀或短縫狀,層紋細密;復粒稀少,2-4分粒組成;2臍點的單粒偶見。 (3)棱砂貝母 類白色。澱粉粒單粒呈廣卵形、梨形、盾形,有的邊緣凹凸不平,直徑5-54μm,長約至66(-76)μm,臍點人字形、線形、馬蹄形或三叉狀,層紋明顯,復粒2-5分粒組成;半復粒臍點2-5;2-5臍點單粒較多見。 (4)甘肅貝母 類白色。澱粉粒單粒圓三角形、三角狀卵形、類圓形、泡形、類方形等,直徑約至49μm,長約至56μm,少數邊緣微凹凸,臍點人字形、馬蹄形、大字形、星狀、三叉狀、點狀、裂縫狀,層紋不甚明顯;復粒偶見,2(-3)分粒組成;半復粒多見,臍點2-8;2-8臍點單粒少見。 商品規格 商品川貝 松貝分兩等,青貝分四等,爐貝分兩等。 松貝 一等: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鱗瓣2,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頂端閉口,基部底平。味甘微苦。每50g在240粒以外,無黃貝、油貝、碎貝。二等:頂端閉口或開口,基部平底或近似平底。每50g在240粒以內。間有黃貝、油貝、碎貝、破貝,余同一等。 青貝 一等:扁球形或類圓形,兩鱗片大小相似。頂端閉口或微開口,基部較平或圓形。表面白色。味淡微苦。每50g在190粒以外。對開瓣不超過20%。無黃貝、油貝、碎貝。二等:第50g在130粒以外。對開瓣不超過25%。間有花油貝、花黃貝,不超過5%。無全黃貝、油貝、碎貝。余同一等。三等:每50g在100粒以外。對開瓣不超過30%,間有油貝、碎貝、黃貝不超5%。余同二等。四等:頂端閉口或開口較多。大小粒不分。兼有油貝、碎貝、黃貝、余同一等。  

分類

來源有幾種,分別為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及梭砂貝母。

川貝母:為多年生草本,鱗莖圓錐形,莖直立,高15-40cm。葉2-3對,常對生,少數在中部間有散生或輪生,披針形至線形,先端稍捲曲或不捲曲,無柄。花單生莖頂,鍾狀,下垂,每 花具狹長形葉狀苞片3枚,先端多少彎曲成鉤狀。花被片6,通常紫色,較少綠黃色,具紫色斑點或小方格,蜜腺窩在北面明顯凸出;蒴果具6縱翅。花5期-7月,果期8-10月。

暗紫貝母的葉僅下面的1-2對為對生外,均為互生或近於對生,先端不捲曲,葉狀苞片1。花被深紫色,略有黃色小方格,蜜腺窩不明顯。果棱上的翅很狹。花期6月,果期8月。

性味歸經:川貝母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歸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之功,可用於治療痰熱咳喘,咯痰黃稠之證;又兼甘味,故善潤肺止咳,治療肺有燥熱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證,及陰虛燥咳勞嗽等虛證;還有散結開郁之功,治療痰熱互結所致的胸悶心煩之證,及瘰癧痰核等病。此外,川貝母與烏賊骨甘草散劑,即烏貝散,治療胃潰瘍有效。

使用方法:內服:3-10g;研細粉沖服,每次-1.5g反烏頭。寒濕咳嗽不宜使用。

中成藥:秋梨膏、川貝枇杷露、養陰清肺丸、牛黃清肺散、鐵笛丸、至寶錠、蛇膽川貝膠囊、貝母瓜蔞散

藥膳:川貝冰糖湯、川貝釀梨。  

川貝母—太白貝母

川貝母—太白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Taipaiensis

(英) Taipei Fritillary Bulb

別名 尖貝。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太白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 Li的鱗莖。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40cm。鱗莖直徑1~1.5cm。葉對生,有的中部兼3~4枚輪生或散生,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5~10cm,寬3~7(~12)mm,先端有的稍彎曲。花單朵,每花有3枚葉狀苞片,苞片先端有時梢彎曲,但絕不捲曲;花被片6,長3~4cm,綠黃色,無方格斑,通常僅在花被片先端近兩側邊緣有紫色斑帶;外輪3片狹倒卵狀矩圓形,寬9~12mm,先端渾圓;內輪3片近匙形,上部寬12~17mm,基部寬3~5mm,先端驟凸而鈍,蜜腺窩幾不凸出或稍凸出;花藥近基著,花絲通常具小乳突;花柱分裂部分長3~4mm。蒴果長1.8~2.5cm,棱上的狹翅寬0.5~2mm。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於海拔2400~3150m的山坡草叢中或水邊,主產陝西、甘肅、四川、湖北。

採制 同暗紫貝母。

性狀 鱗莖扁卵圓形或圓錐形,直徑0.6~1.2cm,高4~8mm。表面白色,較光滑。外層兩枚鱗葉近等大,頂端開裂,底部平整。味苦。

化學成分 含生物鹼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暗紫貝母。  

營養分析

本品臨床可單味研粉吞服,或與梨蒸服,並宜隨症配伍。  

適合人群

脾胃虛寒及寒痰、濕痰者不宜慎服。  

食療作用

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歸肺、心經;質潤泄散,降而微升;

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的功效;

主治虛勞久咳,肺熱燥咳,肺癰吐膿,瘰癧結核,乳癰,瘡腫。  

食物相剋

川貝母反烏頭、礬石莽草,惡桃花。  

做法指導

1. 若久咳陰虛肺燥者,可與沙參麥冬生地等同用,以養陰潤肺,化痰止咳。

2. 若燥熱咳嗽者,可與知母相合。

3. 若痰熱咳嗽者,可配黃芩枇杷葉等,以清熱化痰止咳。

4. 痰火鬱結之瘰癘,可與玄參牡蠣等合用,以助軟堅散結之力。

5. 凡熱毒蘊結之瘡癰、乳前,可與蒲公英連翹金銀花等相配,以增添解毒消腫之功。

6. 川貝與雪梨、冰糖同食,其化痰止咳、潤肺養陰的效果更加明顯。

關於「川貝母」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