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肺癰,病名。肺部發生的癰瘍。證見發熱振寒咳嗽胸痛,氣急,甚則咳喘不得平臥,吐出腥臭膿性粘痰,或咳吐膿血等。《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醫門法律》卷六:「肺癰由五臟蘊祟之火,與胃中停蓄之熱,上乘乎肺,肺受火熱熏灼,即血為之凝,血凝即痰為之裹,遂成小癰。」治宜清肺化痰解毒排膿,一般可選用《千金》葦莖湯清金飲、麥冬肺飲葶藶大棗瀉肺湯元參清肺飲等方。咳吐膿血者,用排膿散、《金匱桔梗湯、酌加魚腥草野蕎麥根等藥。日久傷及氣陰,治宜養血益氣清熱化痰,用桔梗杏仁煎。《濟生》桔梗湯等。本病與肺膿瘍、肺壞疽等相似。

基本概述:

肺癰,中醫病名。肺部發生的癰瘍。證見發熱振寒咳嗽胸痛,氣急,甚則咳喘不得平臥,吐出腥臭膿性粘痰,或咳吐膿血等。《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醫門法律》卷六:「肺癰由五臟蘊祟之火,與胃中停蓄之熱,上乘乎肺,肺受火熱熏灼,即血為之凝,血凝即痰為之裹,遂成小癰。」治宜清肺化痰解毒排膿,一般可選用《千金》葦莖湯清金飲、麥冬平肺飲、葶藶大棗瀉肺湯元參清肺飲等方。咳吐膿血者,用排膿散、《金匱桔梗湯、酌加魚腥草野蕎麥根等藥。日久傷及氣陰,治宜養血益氣清熱化痰,用桔梗杏仁煎。《濟生》桔梗湯等。本病與肺膿瘍、肺壞疽等相似。 

肺癰是肺部發生癰瘍、咳唾膿血的病症,類於肺膿瘍、肺壞疽等疾患。多因風熱病邪阻郁於肺,蘊結而成;或因嗜酒或嗜食煎炸辛熱厚味,燥熱傷肺所致。 病情變化一般分為三期: 表證期:主要表現為惡寒發熱、出汗、咳 嗽胸痛、脈浮數等症; 釀膿期:主要表現為咳逆胸滿、胸痛、時時振寒、脈象滑數等症; 潰膿期:主要表現為咳吐膿血腥臭。也可續於其它疾病

肺癰是肺葉生瘡,形成膿瘍的一種病證。臨床以咳嗽、胸痛、發熱和吐痰腥臭,甚則咳吐膿血為特徵。西醫的肺膿腫、化膿性肺炎支氣管擴張合併感染等,均可參考本證辨證論治

病因病理

1,感受風熱

感受風熱,或者感受風寒郁而化熱,肺部受邪熱熏灼,熱雍血淤,熱盛則肉腐血敗,而成為癰膿.

2,正虛痰熱

痰熱素盛,熏蒸於肺;正氣不足而內虛,衛表功能減退減弱,外邪乘機入侵,均可能導致本症状的發生.

辨證要點:

發病多急,常突然寒戰高熱,咳嗽胸痛,呼吸氣粗。 咯吐多量黃綠色膿痰或膿血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癰膿,浮者是痰」,氣味腥臭。 x線胸部攝片檢查可見肺膿瘍病灶。

辨證分析:

本證病因為風熱犯肺,或痰熱素盛,以致熱傷肺氣,蒸液成痰,熱壅血瘀,肉腐血敗,成癰化膿。病變部位在肺,病理性質主要為邪盛的實熱證候,為熱毒瘀結在肺。 臨床辨證一般多按病程的先後各個階段,分為初期(表證期)、成癰期、潰膿期、恢復期,以作為分證的依據。治療以清熱解毒散結,解毒排膿為主。在未成膿前應予以大劑清肺消癰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膿者當解毒排膿,按照「有膿必排」的要求,尤以排膿為主要措施。膿毒清除後,再予補虛養肺

辨證論治

(一)初期

【證見】 惡寒發熱,胸痛,呼吸不利,口乾舌苔薄黃,脈浮滑而數。

【治法】 清肺祛邪

【方藥】

1.主方銀翹散(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金銀花18克,連翹15克,蘆根20克,竹葉10克,荊芥10克,薄荷6克(後下),瓜蔞15克,魚腥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羚翹解毒丸,每次l丸,每日3次。

(2)銀芩解毒片,每次片,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肺癰湯(王國慶等《日本漢醫方選》)

處方:桔梗、黃芩各3克,杏仁、貝母各4克,瓜蔞根、白芥子、甘草各2克。水煎服。

(2)清癰湯(劉正錫《新千金方》)

處方:金銀花50克,蘆根50克,黃芩25克,薏苡仁25克,杏仁15克,紫菀10克,桃仁10克,浙貝母10克,魚腥草3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劑。

(二)成癰期

【證見】 壯熱寒戰;胸痛轉側不利,咳吐腥臭膿痰。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 清熱解毒,化瘀消癰。

【方藥】

1.主方葦莖湯(孫思邈《千金要方》)合如金解毒散(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葦莖30克,冬瓜仁20克,薏苡仁20克,桃仁12克,桔梗12克,黃芩12克,黃連10克,梔子10克,魚腥草30克,紅藤30克,蒲公英20克,瓜蔞仁18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穿心蓮片,每次片,每日3次。

(2)魚腥草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3次,肌肉注射

3.單方驗方

(1)消癰湯(賴天松等《l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金銀花50克,黃芩、薏苡仁各25克,杏仁、紫菀、桃仁、陳皮橘紅生甘草各15克,蘆根50克。水煎服。

(2)蕎麥製劑(南通市中醫院驗方)

干野蕎麥根莖250克,切薄片,加水或黃酒1 250毫升,置於瓦罐內,以竹密封,隔水文火蒸煮3小時,最後得淨汁約1 000毫升,加防腐劑備用。每次服30.40毫升,每日3次。一般病例用水劑;如發熱、臭痰排不出或排不盡,經久不愈,宜採用酒劑

也可用野蕎麥根莖60克煎服,每日劑,但效果較差。以原生藥中提取的「黃烷醇」,每服4片,每日3次,個別增大劑量為每次片,每日4次,有較好的祛痰排膿作用。

(三)潰膿期

【證見】 咳吐膿血,腥臭異常,氣喘甚則不能平臥,身熱,煩渴欲飲。舌質紅或紅絳,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 排膿解毒。

【方藥】

1.主方加味桔梗湯(程鍾齡《醫學心悟》)加減

處方:桔梗15克,薏苡仁20克,川貝母12克,金銀花18克,白及12克,魚腥草30克,野蕎麥根30克,敗醬草20克,黃芩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劑。

咯血者,可加牡丹皮12克,三七末3克,紫珠草30克,藕節20克。傷津者,加沙參15克,麥冬12克,天花粉18克。氣虛者,加黃芪18克。

2.中成藥參照成癰期用藥。

3.單方驗方參照成癰期單方驗方。

(四)恢復期

【證見】 身熱漸退,咳減,膿痰日少,神疲納呆氣短自汗盜汗午後潮熱。舌質紅或淡紅,脈細數無力

【治法】 養陰補肺。

【方藥】

1.主方沙參麥冬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北沙參18克,麥冬15克,玉竹15克,太子參12克,桑葉12克,桔梗12克,薏苡仁18克,冬瓜仁20克,百合18克,川貝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低熱者,加青蒿15克,白薇地骨皮各12克。咯痰腥臭膿濁者,加魚腥草30克,敗醬草20克。

2.單方驗方

(1)復方貝及散(劉國普驗方)

處方:白及120克,浙貝母、川貝母、百合各30克。共研細末,早晚各服6克。

(2)野蕎麥製劑參見成癰期。

參看

關於「肺癰」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