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莖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方名】 葦莖湯

【出處】 《外台秘要》引《古今錄驗方

異名千金葦莖湯(《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篇.附方》)。

【分類】 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成】 葦莖(60克) 薏苡仁(30克) 瓜瓣(24克) 桃仁(9克)

【方訣】 葦莖湯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仁,肺癰痰熱兼瘀血,化濁排膿病自寧.。

【功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膿

【主治】 肺癰,熱毒壅滯痰瘀互結證。身有微熱,咳嗽痰多,甚則咳吐腥臭膿血,胸中隱隱作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本方常用於肺膿腫大葉性肺炎支氣管炎百日咳等屬肺熱痰瘀互結者。)

【用法】 研末,內葦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當吐如膠(現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斟酌。  

目錄

方解

本方所治之肺癰是由熱毒壅肺,痰瘀互結所致。痰熱壅肺,氣失清肅則咳嗽痰多;《內經》說:「熱盛則肉腐,肉腐則成膿」,邪熱犯肺,傷及血脈,致熱壅血瘀,若久不消散則血敗肉腐,乃成肺癰;癰膿潰破,借口咽而出,故咳吐腥臭黃痰膿血;痰熱瘀血,互阻胸中,因而胸中隱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皆痰熱內盛之象。治當清肺化痰,逐瘀排膿。方中葦莖甘寒輕浮,善清肺熱,《本經逢源》謂:「專於利竅,善治肺癰,吐膿血臭痰」,為肺癰必用之品,故用以為君。瓜瓣清熱化痰,利濕排膿,能清上徹下,肅降肺氣,與葦莖配合則清肺宣壅,滌痰排膿;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熱而排膿,下利腸胃而滲濕,二者共為臣藥。桃仁活血逐瘀,可助消癰,是為佐藥。方僅四藥,結構嚴謹,藥性平和,共具清熱化痰、逐瘀排膿之效。  

功能

本方為治療肺癰之良方,歷代醫家甚為推崇。不論肺癰之將成或已成皆可使用。用於肺癰膿未成者,服之可使消散;膿已成者,可使肺熱清,痰瘀化,膿液外排,癰漸向愈。

方中葦莖一藥,現代臨床上多用蘆根,而鮮用莖者,是古今用藥習慣不同使然。

方中瓜瓣一藥,《張氏醫通》認為:「瓜瓣即甜瓜子」,後世常以冬瓜子代瓜瓣,因其功用近似。

【化裁】 若肺癰膿未成者,宜加金銀花魚腥草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功;膿已成者,可加桔梗生甘草貝母以增強化痰排膿之效。

【方論】本方為治肺癰名方。方中葦莖甘寒輕浮,清肺瀉熱為君;瓜瓣化痰排膿為臣;桃仁活血祛瘀,薏苡仁清肺破毒腫,共為佐使。四藥合用,共成清肺化痰,逐瘀排膿之功。肺癰未成或已成者均可使用。  

各家論述

1.《成方便讀》:癰者,壅也,猶土地之壅而不通也。是以肺癰之證,皆由痰血火邪,互結肺中,久而成膿所致。桃仁、甜瓜子皆潤操之品,一則行其瘀,一則化其濁;葦莖退熱而清上,苡仁除濕而下行。方雖平淡,其散結通瘀、化痰除熱之力實無所遺。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濁之藥重傷其下也。

2.《金匱要略論注》:此治肺癰之陽劑也。蓋咳而有微熱,是在陽分也;煩滿,則挾濕矣;至胸中甲錯,是內之形體為病,故甲錯獨見於胸中,乃胸上之氣血兩病也。故以葦莖之輕浮而甘寒者,解陽分氣熱;桃仁瀉血分之結熱;薏苡下肺中之濕;瓜瓣清結熱而吐其敗濁,所謂在上者越之耳。

【附方】 桔梗湯(《金匱要略方論》)

【附註】 本方為治肺癰的常用方劑,不論肺癰之將成或已成,均可使用本方。臨床應用以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膿血,舌紅苔黃膩,脈數辨證要點。  

文獻

方論 徐彬《金匱要略論注》卷7:「此治肺癰之陽劑也。蓋咳而有微熱,是邪在陽分也。煩滿則夾濕也,至胸中甲錯,是內之形體為病。故甲錯獨見於胸中,乃胸上之氣血兩病也。故以葦莖之輕浮而甘寒者,解陽分氣熱,桃仁瀉血分之結熱,薏苡下肺中之濕,瓜瓣清結熱而吐其敗濁,所謂在上者越之耳。」

《外台秘要》卷10:「肺癰,吐如膿。」

方劑名稱 葦莖湯

藥物組成 桃仁2錢,葶藶3錢,參三七1錢,茜草根3錢,杏仁2錢,川貝1錢5分,廣鬱金2錢,鮮水蘆根1兩(先煎湯代水)。

處方來源 《鎬京直指》。

方劑主治 小兒聯珠咳嗽,嗆則頻頻不息,嘔吐白痰,或鼻衄痰紅。

處方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孫思邈

[組成] 葦莖60克 薏苡仁30克 瓜瓣20克 桃仁9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劑。

[功效] 清肺化痰,祛瘀排膿。

[主治] 肺癰。證見發熱,咳吐腥臭痰,或膿血,胸中隱隱作痛,咳時尤甚,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按語] ①本方證以咳吐腥臭痰,舌苔黃膩,脈數為辨證要點。②本方之瓜瓣,《聖惠方》、《本草逢源》、《張氏醫通》謂即「甜瓜子」,後人用冬瓜子。③本方用治咳嗽因於肺熱者。④本方可用治肺膿瘍、大葉性肺炎、支氣管炎。

關於「葦莖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