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桂枝五物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別名〗黃耆桂枝五物湯、黃耆湯、黃耆五物湯、桂枝五物湯、五物湯

〖方源〗金匱要略》卷上。

《金匱要略》「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

〖組成〗 黃芪三兩[9g] 芍藥三兩[9g] 桂枝三兩[9g] 生薑六兩[18g] 大棗十二枚[4枚](一方有人蔘)。

〖用法〗上藥,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主治〗血痹。陰陽俱微,外證肌膚麻木不仁,如風痹狀。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脈微澀而緊。

〖功效〗調養榮衛,祛風散邪;益氣溫經,和血通痹。[本方立法:以益氣通經,和血通痹為立法。]

〖附註〗黃耆湯(《聖濟總錄》卷十九)、黃耆五物湯(《三因》卷三)、桂枝五物湯(《赤水玄珠》卷十二)、五物湯(《東醫寶鑒.雜病篇》卷二)。  

目錄

病機

衛氣血不足 ── 陰陽俱微。

陽氣不足,陰血澀滯 ── 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  

方解

君 黃芪 ── 甘溫補氣,補在表之衛氣。

. .... ┌ 桂枝 ── 散風寒而溫經通痹

臣 ┤

. .... └ 芍藥 ── 養血和營而通血痹。

佐 生薑 ── 辛溫,疏散風邪

使 大棗 ── 甘溫、養血益氣。  

運用

1.本方為治療血痹之常用方劑。以四肢麻木,或身體不仁,微惡風寒,舌淡,脈無力為證治要點。

2.若風邪偏重者,加防風防己以祛風通絡;兼血瘀者,可加桃仁、紅花以活血通絡;用於產後或月經之後,可加當歸川芎雞血藤以養血通絡。

3.對於皮膚炎、末梢神經炎中風後遺症等見有肢體麻木疼痛,屬氣虛血滯,微感風邪者,均可加味用之。

4.不僅適用於血痹,亦可用於中風之後,半身不遂,或肢體不用,或半身汗出,肌肉消瘦氣短乏力,以及產後、經後身痛等。  

方歌

①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薑,益氣溫經和營衛,血痹風痹攻效良。

②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薑;四肢麻木面無華,溫經通陽此方良。  

各家論述

1、《金鑒》:以黃耆固衛;芍藥養陰;桂枝調和營衛,托實表裡,驅邪外出;佐以生薑宣胃;大棗益脾,為至當不易之治也。

2、《金匱要略方論本義》:「黃芪桂枝五物湯,在風痹可治,在血痹亦可治也。以黃芪為主固表補中,佐以大棗;以桂枝治衛昇陽,佐以生薑;以芍藥入營理血,共成厥美。五物而營衛兼理,且表營衛里胃腸亦兼理矣。推之中風於皮膚肌肉者,亦兼理矣。固不必多求他法也。」

3、由於營衛氣血不足,已不能濡養肌膚,加上風寒入侵血脈,使血行澀滯,運行不暢,肌膚變得麻木不仁。本方中黃芪益氣實衛;桂枝溫經通陽;白芍和營養血;黃芪、桂枝相伍補氣通陽;生薑、大棗合用既可調營衛,又可健脾和中,重用生薑可助桂枝以散風寒通血脈。全方配伍起來,既可溫養衛氣營血以扶正,又可散風寒、通血脈,祛除邪氣。

4、血痹證由素本「骨弱肌膚盛」,勞而汗出,腠理開,受微風,邪遂客於血脈,致肌膚麻木不仁,狀如風痹,但無痛,是與風痹之區別,而脈微澀兼緊,說明邪滯血脈,凝澀不通。《素問.痹論》說:「營氣虛,則不仁。」故以益氣溫經,和血通痹而立法。方中黃芪為君,甘溫益氣,補在表之衛氣。桂枝散風寒而溫經通痹,與黃芪配伍,益氣溫陽,和血通經。桂枝得黃芪益氣而振奮衛陽;黃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藥養血和營而通血痹,與桂枝合用,調營衛而和表裡,兩藥為臣。生薑辛溫,疏散風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棗甘溫,養血益氣,以資黃芪、芍藥之功;與生薑為伍,又能和營衛,調諸藥,以為佐使。方藥五味,配伍精當,共奏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之效。  

現代研究

本方主治血痹亦可治療風痹。適當加減可治療肩周炎、末梢神經炎、坐骨神經痛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風後遺症等疾患。有報導以本方加牛膝、紅花、木瓜天麻等治療末梢神經炎;加當歸、白芷細辛威靈仙等治療面神經麻痹;加羊肉250克煎湯並加雞血藤、當歸等治療產後身痛;加党參白朮赤芍、川芎等治療肢端麻木;加全蟲地龍蜈蚣、細辛等治療橈神經損傷;加炙乳香、沒藥、牛膝、紅花、當歸、水蛭等治療脫疽;加骨碎補、當歸、續斷杜仲等治療痛痹;合烏頭湯化裁治療坐骨神經痛均證明有滿意療效。

提示: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鎮痛鎮靜、擴血管、增強機體免疫力等作用。  

臨床醫案

1.痹:張,形寒,手足痛,肌肉漸腫,勞力行走,陽氣受傷,客邪內侵,營衛失和。仿《局方》「痹在四肢,汗出陽虛者,與黃耆五物湯」。黃耆、桂枝、茯苓、炙草、當歸、煨姜、南棗。

2.真中風:診得兩手脈厚而長,惟左手略兼弦象,兩寸稍緊,脈厚者,得土之敦氣,厚道足以載福,為長壽之徵。但弦為風脈,緊為痛脈,今緊在兩寸,主上半身有痹痛之患,據稱手腕及臂上痛,時愈時作,已閱五年久,且指尖時苦麻木,昔年尤甚,近年略減,細察此症,系風在關節而作痛,至其所以痛者,乃氣血與風邪相抗拒,非同偏枯者之全不覺痛,其妙在於痛處,不難扶正以屏邪,書稱中指麻木,三年內防患中風,以中指屬手心經故也。今幸麻木之處以食指拇指為甚,系肺與大腸氣之不調,尚無大害,然風善行而變數,必須及早治之,然斯時若肥風藥以預防中風,是適招風取中,無異藉寇兵而齊盜糧,宜出諸鄭重,切勿孟浪以圖一逞,宜用黃耆五物湯。黃耆2錢,桂枝尖2錢,生白芍2錢,生薑4錢,大棗2枚,同煎服。

3.腦血管意外後遺症:一老嫗,證見右半身癱瘓,口眼喎斜,手足麻木,肌肉不仁,右半身自汗出。血壓:150/100毫米汞柱。此乃營衛氣血虛虧,陽氣阻閉,經脈失於營養之證。予黃耆桂枝五物湯治之。共服15劑,血壓:140/90毫米汞柱,脈舌正常。諸症蠲除,一如常人。四年後追訪,終未再作。

4.血痹:劉某,患四肢麻木一年余,夜晚尤甚。用維生素B12維生素B1肌肉注射60餘日,療效不明顯。後改為針灸治療,初針有小效,繼之無效。證見氣虛懶言,疲乏無力,四肢麻木以上肢較甚,臀部發涼。脈雙沉細,舌質淡嫩,苔薄白。取黃耆桂枝五物湯治之。服15劑,諸證俱蠲。

5.自汗:患者,女,31歲。工人。痢後繼見汗出,已兩年余。動則大汗淋漓,乍冷乍熱,時時惡風,並出現腸鳴,進食不慎即瀉,頭暈無力,舌淡苔薄白,脈無力寸浮大。經某醫院診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屢治罔效。遂用黃耆桂枝五物東加白朮、五味子,水煎4劑,服後自汗明顯改善,將桂枝減量,白朮增制,使之外助黃耆以固表,內達健脾以收功。繼進6劑,腸鳴消失。再進3劑,諸症悉除。

6.胸痹:患者,女,51歲,幹部。病初自覺胸悶氣短,繼則胸前區時感隱痛,並向左肩背放射,遇寒痛甚,已2年余。心電圖診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予黃耆桂枝五物東加薤白炙甘草,共服30餘劑,胸痛諸證得以控制,心電圖近於正常。

7.胃脘痛:患者,女,42歲,工人。胃脘時感隱痛,逢勞遇寒尤甚,已5年許,鋇餐透視診為「胃竇炎」。曾屢服大劑辛熱理氣之品,漸致腹脹納呆,大便時溏,周身乏力,舌淡潤,脈沉弦遲。方用黃耆桂枝五物東加炙甘草、乾薑,服藥後,胃痛頓解。酌去乾薑,加腹皮與茯苓交替使用,予以健脾,因病陳久,宜緩緩圖治。繼服20餘劑,諸證漸愈。

8.低熱:朱某某,女.35歲,教師。低熱2年余,體溫常在37.5℃左右,偶爾達38℃。伴有怯風怕冷,自汗津津,聲低氣短,納谷不香,大便溏薄,周身乏力等證。舌苔薄白,舌質淡紅而胖,脈細緩無力。證屬氣虛身熱。擬取甘溫除熱法,黃耆桂枝五物東加焦白朮、炙甘草。服上方12劑後,症状基本消失。改用補中益氣丸調服半月以善後,隨訪至今未發。

關於「黃芪桂枝五物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