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白豆蔻
Bái Dòu Kòu
白豆蔻
別名 多骨、殼蔻、白蔻、圓豆蔻、扣米、豆蔻
功效作用 行氣暖胃,消食,寬中。治氣滯,食滯,胸悶腹脹噫氣噎膈,吐逆,反胃瘧疾
英文名 cardamom, cluster, katsumadai seed,Round Cardamom, Fruit Java Amomum, Round Cardamom Fruit, round cardamon seed, Semen Amomi Cardamomi
始載於 本草拾遺
毒性 無毒
歸經 肺經脾經
藥性
藥味

為姜科植物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成熟的果實。

目錄

植物形態

Bk07a.jpg

白豆蔻: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粗大有節,近木質。莖直立,圓柱狀,高2~3米。葉2列,無葉柄,葉片線狀披針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達23厘米,寬7.5厘米,罕達10厘米,先端狹漸尖,基部狹,邊緣近波狀,兩面光滑,葉舌長達7毫米,先端2裂,被長硬毛。穗狀花序生於

Bk144.jpg

根莖上,花莖連花梗長達8厘米;有卵圓形的鱗片,鱗片先端急尖,基部被短密絹毛;苞片卵圓形,先端急尖,被纖毛,灰色,長達3厘米;小苞片管狀,3齒裂,稍被絹毛,長15毫米;花萼管狀,3裂,被長柔毛,裂片刷狀;花冠透明黃色,管部狹,長2厘米,喉部被小柔毛。裂片鈍,長約1厘米,唇瓣倒卵形,長1.6厘米,先端微呈3裂狀,中間厚,被微柔毛,黃色或帶赤色條紋;側生退化雄蕊鑽狀,長3毫米;花絲寬而有溝,長5毫米,花藥長3毫米,藥隔附屬物3裂,3裂片等長,長方形反折;蜜腺2枚,半圓柱狀,長2毫米;子房下位,被絹毛,3室,胚珠多數。蒴果扁球形,直徑約1.5厘米,灰白色,3爿裂。

栽培於熱帶地區。分布泰國、越南、柬埔寨、寮國、斯里蘭卡、瓜地馬拉以及南美洲等地。我國廣東、z西、雲南亦有栽培。

植物的花(豆蔻花)、果殼(白豆蔻殼)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10~12月果實呈黃綠色尚未開裂時採收,除去殘留的果柄,晒乾。  

化學成分

Bk07c.jpg

果實含揮髮油,其中有d-龍腦、d-樟腦、葎草烯及其環氧化物、1,8-桉葉素、α-及δ-拍帕烯、α-及β-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縷酮、松油烯-4-醇、香檜烯等。  

炮製

揀淨雜質,篩去皮屑,打碎,或剝去果殼,取仁打碎用。

《綱目》:"白豆蔻入藥去皮炒用。"  

藥材

乾燥果實,商品即稱"豆蔻"。略呈圓球形,具不顯著的鈍三棱,直徑約1.2~1.7厘米。外皮黃白色,光滑,具隆起的縱紋25~32條,一端有小突起,一端有果柄痕;兩端的棱溝中常有黃色毛茸。果皮輕脆,易縱向裂開,內含種子20~30粒,集結成團,習稱"蔻球"。蔻球分為3瓣,有白色隔膜,每瓣種子7~10粒,習稱"白蔻仁"或"蔻米"。為不規則的多面體,直徑3~4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微細的波紋,一端有圓形小凹點。質堅硬,斷面白色,有油性。氣芳香,味辛涼。以個人飽滿,果皮薄而完整、氣味濃厚者為佳。

Bk07d.jpg

主產越南、泰國等地。

另有一種小豆蔻,系姜科植物小豆蔻的乾燥果實,呈長卵形,兩端尖,具3鈍棱,長1~1.5厘米,徑約1厘米,表面乳白色至淡黃棕色。種子團3瓣,每瓣5~9粒,每粒種子長卵形或3~4面形,表面淡橙色至暗紅棕色。斷面白色。氣芳香,味辣、微苦。

產地越南、斯里蘭卡、印度等地。這種豆蔻,市場上亦有作白豆蔻使用者,但品質較差。  

藥理說明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脾、胃經。

Bk141.jpg

【主要成分】含揮髮油,其中有d-龍腦、d-樟腦、葎草烯及其環氧化物、1,8-桉葉素、a-及 r- 松油烯、a-及B-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縷酮、松油烯-4-醇、香檜烯等。

【性狀】類球形,直徑0.8~1.2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3條較深的縱向槽紋,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兩端均具有淺棕色絨毛。果皮易縱向裂開,內分3室,每室含種子約10粒。種子呈不規則多面體,背面略隆起,直徑3~4mm,表面暗棕色,有皺紋。氣芳香,味辛涼略似樟腦。

【功效】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用量、用法】3-10克,煎服,後下;散劑2-5克。

【氣味】 (仁)辛、大溫、無毒。

【禁忌】陰虛血燥而無寒濕者忌服。  

功能主治

行氣,暖胃,消食,寬中。治氣滯,食滯,胸悶腹脹噫氣噎膈,吐逆,反胃瘧疾。 ①《開寶本草》:"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

②《本草圖經》:"主胃冷。"

③《醫學啟源》:"《主治秘要》雲,肺金本藥,散胸中滯氣,感寒腹痛,溫暖脾胃,赤眼暴發,白睛紅者。"

④楊士瀛:"治脾虛瘧疾,嘔吐寒熱,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Bk07f.jpg

⑤王好古:"補肺氣,益脾胃,理元氣,收脫氣。"

⑥《綱目》:"治噎膈,除瘧疾,寒熱,解酒毒。"

⑦《本草備要》:"除寒燥濕,化食寬膨。"  

藥方搭配

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錢。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Bk07g.jpg

②治胃氣冷,吃飯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搗,篩,更研細,好酒一盞,微溫調之,並飲三、兩盞。(《隨身備急方》)

③治脾胃氣不和,止脾泄瀉痢:白豆蔻二兩(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殼半斤(去瓤,以漿水煮軟,麩炒令香止),肉桂二兩(去皮),橘皮二兩(去瓤,炒,切細),訶子二兩(去核,半生半熟),當歸二兩(洗)。上六味,杵為末,每服-錢,水一中盞。姜、棗同煎至七分,稍溫服。如要丸,用好棗,漿水煮,去皮核,細研,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湯,下十五丸。(《博濟方》白豆蔻散)

④治氣膈脾胃,全不進食:白豆蔻仁、縮砂各二兩,陳米一升(淘洗,略燕過,銚內炒),丁香半兩(不見火)。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飲下。(《魏氏家藏方》太倉丸)

⑤治妊娠嘔吐:白豆蔻一錢,竹茹三錢,大棗三枚,鮮姜一錢。將生薑搗碎取汁,前三藥煎取一茶杯(約50~60毫升)過濾,沖薑汁服。(《武漢醫藥衛生》(3):288,1959)

⑥治小兒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個,縮砂仁十四個,生甘草二錢,炙甘草二錢,為末,常摻入兒口中。(《世醫得效方》)

⑦治嘔吐噦:白蔻藿香半夏陳皮、生薑。水煎服。(《沈氏尊生書》白豆蔻湯)

⑧治產後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兩。研細,桃仁湯服一錢,少頃再服。(《乾坤生意》)  

藥用植物栽培

Bk07h.jpg

生物學特徵性,喜溫暖、涼爽、濕潤氣候,幼苗遇短時9.5℃低溫時,停止生長,葉片干縮,葉尖焦枯。成年植株遇0℃時地上部分死亡。極端高溫達41℃,有蔭蔽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以選向陽、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不宜在粘土或砂礫土種植。

栽培技術用種子和分株繁殖。

種子繁殖:採收成熟果實,剝除果殼.搓洗淨果肉,將種子攤於室內阻於,播前在露天濕沙催芽兩星期。條播,行距12cm。實生苗長葉2-3片時,間苗移於新的苗畦或營養袋中,畦裁行株距12cm×5cm。經培育1年便可定植於大田。

分株繁殖:從大田株叢中,選取莖3-5條相連在一起的壯實幼齡植株,用小刀將與母叢相連的根莖切斷後拔出,便可直接定植。種植前先種好蔭蔽樹。海南省於春季3-4月或秋季8-9月進行;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於5-6月定植,行株距為(2-1.5)m×1m。每1hm2種植4995-6660叢。

田間管理定植後新株每年除草4-5次。至開花結果年限,在開花前要清除株叢內的雜草及枯枝落葉,收果後,要剪除枯、病、殘株。每年施肥5-6次,以施土雜肥為主。在海南平原地區,因缺少傳粉昆蟲,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可提高成果率。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摔倒病、莖枯病、葉枯病,可用多靈菌、托布律或銅氨液噴洒。  

臨床應用

【應用】1.用於濕滯中焦及脾胃氣滯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等。有化濕行氣之功。常與厚朴、陳皮等同用;濕溫初起,胸悶不飢舌苔濁膩,濕邪貪重者,配滑石薏苡仁杏仁等,如三仁湯;若熱邪偏重者,可與黃芩、滑石等同用,如黃芩滑石湯

2.用於嘔莫過於。有行氣、溫中、止嘔作用。尤以胃寒濕阻氣滯嘔吐最為適宜。可單用為末服,或配藿香、半夏等藥同用。小兒胃寒葉乳,可與砂仁甘草同研細末,常摻口中。  

古籍典注

Bk07i.jpg

【古籍論述】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木篇》:「白豆蔻,出 伽古羅國 ,呼為多骨。形似芭蕉,葉似杜若,長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淺黃色,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則變白,七月采。」

《本草綱目.草三.白豆蔻》:「白豆蔻子,圓大如白牽牛子,其殼白厚,其仁如縮砂仁,入藥,去皮炒用。」

《開寶本草》:「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

《珍珠囊》:「散肺中滯氣,消谷進食。」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其用有四:破肺中滯氣,退口中臭氣,散胸中冷氣,補上焦元氣。」

《綱目》:「治噎膈,除瘧疾,寒熱,解酒毒。」

用於濕阻中焦,脾胃氣滯證。如《聖濟總錄》白豆蔻丸。

用於噁心嘔吐,如《沈氏尊生書》白豆蔻湯;用於濕溫初起。

《得宜本草》:「得砂仁、甘草,治小兒吐乳;得砂仁、丁香、陳皮,治胃反。」

附方 白豆蔻是治吐名藥,也治噎膈,除瘧疾寒熱。  

烹飪指導

1. 白豆蔻忌見火。

2. 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則將失去或減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

3. 濕溫初起,身熱不揚,胸悶不飢,濕重於熱者,可與杏仁、薏苡仁、滑石等配伍

4. 脾胃寒濕嘔吐者,可與半夏、藿香、生薑等配伍。

5.烹調用途:作調味料,可去異味,增香辛。用於配製各種鹵湯及供製鹵豬肉、燒雞之用。亦為咖喱粉原料之一。  

食療價值

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成熟果實。產于越南、泰國、寮國等地,我國產於雲南、廣東、廣西。秋季採收,晒乾生用,用時搗碎。

性味辛溫。有與砂仁相似的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的功用。常與砂仁同用。

參看

關於「白豆蔻」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