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蔻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白蔻
Bái Kòu
白蔻
別名  
功效作用 行氣開胃。主胃脘疼痛;消化不良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別名】多骨、殼蔻、白蔻、白蔻仁豆蔻

中藥劑量】1.5~5克,後下。

【藥用部分與產地】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果實,10一12月份果實呈黃綠色,尚未開裂時採取,除去殘留的果柄晒乾作藥用。主產於泰國、越南、柬埔寨、寮國、斯里蘭卡,我國廣東、廣西、雲南亦有栽培。

【成分】 果實含揮髮油,其中有。α-龍腦、。α-樟腦、葎草烯及其環氧化物、1,δ—桉葉素、α-及δ—松油烯、—4-α。及β-蒎烯、時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松油烯—4-醇、香檜烯等。

【藥理】 豆蔻油很不穩定,即使儲藏很好, 也常易喪失其特有之香味。—般百T製成芳香酊或醑劑。種子應在臨用前方可磨碎,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其揮髮油參豚鼠實驗性結核,能增強小劑量鏈黴素的作用。

【傳統應用】 性味歸經:辛,溫,入肺、脾經。功能:化食和胃,行氣寬中。主治:濕阻脾胃,胸腹脹滿,舌苔白膩,濕溫發熱,胸中痞悶,食慾缺乏胃寒嘔吐

(1)溫胃行氣:用於脾胃寒濕所致的脘腹脹滿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可配厚朴陳皮。(2)芳香化濁:用於濕溫病胸悶不飢舌苔濁膩,可配薏苡仁滑石通草

【中藥劑量】1.5~5克,後下

【臨床新用途】

1.治療萎縮性胃炎 有人以清化濕熱法治療本病7例。方法:白豆蔻、薏苡仁、滑石各20g,茯苓15g,厚朴、半夏藿香佩蘭各1.0g,黃連竹葉各6g,每日劑,水煎3次服,3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顯效5例,有效2例。

2.治療胃酸過多症 有人用蒲飲治療本病40例。方法:白豆蔻15g,蒲公英烏賊骨各12g,炒刺蝟皮甘松枳殼白芍胡黃連石斛各10g,甘草5g。胃脘痛甚者加元胡10g;嘔吐者加陳皮、法半夏各10g;口渴喜飲心煩花粉12g,炒梔子10g;腹脹噯氣木香8g,砂仁6g;納少者加神曲10g,炒麥芽9g;大便乾結者加火麻仁10g。結果:服藥2~16劑,痊癒31例,好轉3例,中斷治療和無效各2例,總有效率為90%。

3.治療虛寒痢疾 方法:白豆蔻、橘皮各100g,訶子60g,當歸50g,共研細末。瓶裝備用,每次g,大棗7枚,煎水沖服,每日2次。

4.治療妊娠嘔吐 方以白豆蔻3g,竹茹9g,大棗三枚,鮮姜20g。將生薑搗碎取汁,前三味煎取200ml過濾,沖薑汁服。

5.治療小兒吐乳 方以白豆蔻5g,縮砂仁5g,生甘草6g,水煎緩緩喂之。

6.治療外感嘔吐 方以白豆蔻、藿香各10g,半夏、陳皮各6s,生薑58,水煎服。  

白蔻.中藥材.版本二

【拼音名】Bái Kòu

【來源】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滑葉山姜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IpiniatonkinensisGagnep.

採收和儲藏:果實將熟時採收,烘乾或陰乾。

【原形態】滑葉山姜,多年生直立草本。莖較粗壯。葉柄長3-6cm;葉舌長1.5-2cm,鈍,革質;葉鞘具條紋;葉片線狀被針形,長達60cm,寬約7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革質,上下兩面均無毛。圓錐花序頂生,直立,長40-50cm,寬約4cm,下部無毛,上部密被長柔毛;花3-5朵聚生,花梗極短;苞片卵形,花時脫落,長約1.5cm;小苞片與苞片相似,惟較小;花萼近鍾狀,長9-10mm,無端不規則齒裂,一側開裂至中部;花冠管長7-8mm,裂片長圓形,長1.5-1.8cm,內凹,背面被柔毛,後方的一枚先端有小尖頭,下部具緣毛;唇瓣卵形或圓形,長1.4cm,寬l-1.2cm,先端微凹,基部略收縮;側生退化雄蕊線形,極短,花絲長4-5mm,花藥長6mm;子房球形,被絹質長柔毛。花期2-3月,果期4-6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路邊和草叢等潮濕之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蒴果呈長橢圓形,長1.2-1.6cm,表面光滑,黃棕色,去果皮後三室,每室有種子4-8粒,內果皮假種皮緊密包裹著種子團,不易分開;種子呈不規則的多面體,直徑約6mm,背部隆起,並有一淺溝,種子表面談棕色,有縱紋。假種皮白色。氣微,味辛、苦。

顯微鑒別:果皮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方形細胞組成。中果皮中石細胞帶為1列細胞組成,石細胞徑向延長,壁不甚厚,紋孔,孔溝明顯、其中散在維管柬。薄壁細胞含有大量小分晶或不定形結晶。假種皮較厚,由數層細胞組成,最外層細胞長條形,兩端鈍圓。可見草酸鈣簇晶。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行氣開胃。主胃脘疼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關於「白蔻」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