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皮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刺蝟皮
Cì Wei Pí
刺蝟皮
別名 蝟皮、刺鼠皮、刺球子皮、仙人衣
功效作用 降氣定痛,涼血止血。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氣腸風痔漏遺精
英文名 Hedgehog Hide, Hedgehog Skin
始載於 本草原始
毒性 有毒(一說無毒)
歸經 胃經腎經大腸經
藥性
藥味

本品為少常用中藥, "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原名皮。原動物有兩種,因頭部已割除,故生藥外形甚難區別。

目錄

簡介

[名稱] 刺蝟皮Corium Erinacei 別名:偷瓜畜、偷瓜罐皮(江蘇),蝟皮(河北、山東、河南),蝟鼠皮(湖南),毛刺皮(甘肅),刺血兒、偷瓜婆(浙江),刺球子(湖北)。[效用]

性味苦甘,平。

[功用] 涼血解毒,止痛。

[主治] 胃脘疼痛、反胃嘔吐便血、血痢、痔瘡等症。

[用量] 6.5g~13g。

【注意】孕婦忌服  

原動物

刺蝟

別名:刺球子、毛刺、刺魚、蝟鼠。

Bk6zb.jpg

Erinaceus europaeus L.--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食蟲目Insectivora,刺蝟科Erinaceidae

體形肥大。頭寬而吻長。眼小。耳短,其長度不超過周圍棘刺之長。四肢短小,具5趾,有爪。爪較發達,前肢爪特別銳利適於掘土。尾粗短。全身被棘刺。臉部、身體腹面及四肢均被有細而硬的白色長毛,腹面邊上並有灰褐色的軟毛。雌體乳頭5對。全身棘刺有兩類不同顏色組成:一為純白色,為數較少。另一類為基部白色,中上部有一段棕褐色,棘尖又為棕褐色。因而使整個背部呈土褐色。額面部及四肢色較深,呈淺褐色。

成體體重一般為500克左右,體長約20厘米以上,棘刺長為1.5~2.5厘米左右。

棲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草地、雜草叢或丘陵地等等不同環境。一般多在平原及丘陵地較潮濕或污穢的地方活動,偶也進入房屋內。刺蝟雖屬食蟲目,但其食性較為複雜性,除食昆蟲及其幼蟲、小形鼠類、幼鳥、鳥卵、蛙、小蛇、蜥蜴等外,有時也食植物性野果或瓜果蔬菜之類的農作物。在遇敵害時,全身蜷成球狀,以為防禦,故有"刺球"之稱。冬季進入洞穴中冬眠

每年繁殖1~2次。每次產3~6仔,多至8仔。初生幼仔體棘軟無毛。

刺蝟分布極廣,數量亦多,全國除內蒙古、新疆等地區以外,均有發現。  

短刺

別名:達烏爾刺蝟、大耳蝟。

刺蝟皮

Hemichianus dauricus Sundevall--刺蝟科Erinaceidae

外形同刺蝟,唯耳甚大,長於周圍棘刺。棘刺由耳基前端稍後方起始,向後經背至尾部以上。刺較細而短,有棕褐色和白色相間,整個背部呈淺褐色。全身無白色的棘刺。腹毛土黃色。

棲息於西北方乾旱地區草原地帶的低洼地以及半荒漠地區的灌叢中。食性與刺蝟相同,亦有冬眠習慣。

分布於遼寧西部、河北北部以及內蒙古東部草原等地區。

以上兩種原動物的檢索表:

1.體形較大。耳短,其長可超過周圍棘刺長,頭頂刺不中分………刺蝟Erinaceus europaeus

1.體形較小。耳甚大,其長超過周圍棘刺長………………………短刺蝟Hemichianus dauricus  

採制

一年四季都可捕捉,趁刺蝟冬眠時候捕捉更為方便,捉到後用腳緊踏刺蝟,使它四肢伸開,然後用快刀縱剖腹部,割去四爪,用力擠出內臟,剝去肌肉,取皮翻開,使刺毛向里,掛通風處陰乾,刺蝟皮不能太陽曬,以免皮內脂肪溶化走油,影響質量,干後即為成品。  

炮製

取揀淨的刺蝟皮,剁成小塊,洗淨,晒乾,另取滑石粉置鍋內炒熱,倒入刺蝟皮,炒燙呈黃色,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即成。  

臨床應用

1.驗方:用於遺精遺尿尿頻。刺蝟皮、益智仁各等分,研末。每服3g,日服2-3次。方中刺蝟皮固精止遺,為君藥。

刺蝟皮

2.驗方:用於痔瘡腫痛出血。刺蝟皮、槐花各9g,地榆黃芪各15g,水煎服。方中刺蝟皮收澀止血化瘀止痛,為君藥。

3.驗方:用於血瘀氣滯之胃脘疼痛。刺蝟皮研末。每服3g,日服2-3次。方中刺蝟皮收澀止血,化瘀止痛,為君藥。

刺蝟皮-功能主治 刺蝟皮降氣定痛,涼血止血。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氣腸風痔漏,遺精。

①《本經》: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酒煮殺之。

②《別錄》:療腹痛疝積,燒為灰,酒服之。

③《藥性論》:主腸風瀉血,痔病有頭,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飲下方寸匕;燒末吹主鼻衄

④孟詵:燒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⑤《本草備要》:瀉,涼血。

⑥《本經逢原》:除目中翳障。

⑦《隨息居飲食譜》:煅研服,治遺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選方

①治反胃吐食:蝟皮燒灰,酒服或煮汁,或五味淹炙食。(《普濟方》)

刺蝟皮

②治腸風下血:白刺蝟皮一枚(於銚子內煿針焦,去皮,只用針),木賊半兩(炒黃)。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空心食前。(《楊氏家藏方》蝟皮散)

③治痔:蝟皮、穿山甲等分,燒存性,入肉豆蔻-半,末之,空肚熱米飲調二錢服。(《本草衍義》)

刺蝟皮④治腸痔下部如蟲齧:蝟皮燒末,生油和敷之。(《簡要濟眾方》)

⑤治肛出:蝟皮一枚,磁石四兩,桂心一尺。上三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一服。(《千金方》)

⑥治五色痢疾:蝟皮燒灰,酒服二錢。(《壽域神方》)

⑦治遺精:炒刺蝟皮研末。每次錢,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⑧治前列腺炎腎結石:蝟皮2個,焙乾研末。分包,早晚用米湯各送服1包。服藥過程中可有尿道灼痛感,勿顧慮。(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⑨治鼻衄:蝟皮一枚,燒為灰,細研,每用半錢,綿裹納鼻中,數易之。(《聖惠方》塞鼻散)

⑩治鼻中息肉:蝟皮炙末,綿裹塞之三日。(《千金方》)

⑾治猘犬咬人:蝟皮、頭髮等分。燒末,水和飲一杯。若或已目赤口噤者,折齒下之。(《補缺肘後方》)  

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蝟皮治大腸濕熱血熱為病,及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也。陰腫痛引腰背,腹痛疝積,皆下焦濕熱邪氣留結所致,辛以散之,苦以瀉之,故主之也。

刺蝟皮

2.《本經逢原》:蝟皮,《本經》主五痔陰蝕,取其銳利破血也,酒煮治陰腫痛引腰背,取其筋脈能收縱也。

3.《神農本草經》: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酒煮殺之。

4.《名醫別錄》:療腹痛疝積,燒為灰,酒服之。

5.《藥性論》:主腸風瀉血,痔病有頭,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飲下方寸匕;燒末吹主鼻衄。6.孟詵:燒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7.《本草備要》:瀉,涼血。

8.《本經逢原》:除目中翳障。

9.《隨息居飲食譜》:煅研服,治遺精。  

產地及銷售習慣

刺蝟皮

主產於河北保定、通縣、天津、永清,江蘇南通、如皋、震澤,山東惠民、即墨、五蓮,河南開封、中牟、鄭州,陝西榆林、洵陽、紫陽,新疆伊犁、察布查爾,甘肅文縣、武都、宕昌、西禮、 成,內蒙古呼盟、哲盟、昭盟,浙江嘉興、海寧、德清、紹興,安徽蚌埠、六安,吉林東遼、安廣、洮南,湖北房縣、隨縣,湖南安鄉、濃縣;此外,廣東、黑龍江、遼寧、江西等地亦產,一般自產自銷。  

藥材鑒別

刺蝟

性狀鑒別

本品呈多角形板刷狀,或呈條狀、筒狀、盤狀,長約3~4厘米。皮焦黃色,表面密生硬刺而錯綜交叉。刺長1.5~2厘米,堅硬如針,黃白或灰白色,尖端呈焦黃色。皮的內麵灰棕色,有突起,即刺的基部。有特殊腥臭氣。

以體干、肥大、皮厚、刮淨肉脂、刺毛整潔者為佳。

參看

關於「刺蝟皮」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