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賊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木賊
Mù Zéi
木賊
別名 銼草、筆頭草、筆筒草、節骨草、木賊草、節節草、擦草、無心草、響草、接骨葉、筆桿草、筆管草
功效作用 風熱,退目翳。用於風熱目赤迎風流淚,目生雲翳
英文名 Common Scouring Rush Herb, Herb of Common Scouring Rush, Herb of Dutch Rushes, Herb of Rough Horsetail, Herb of Scouring Rush
始載於 嘉佑本草
毒性 無毒
歸經 肺經肝經
藥性
藥味

木賊 mù zéi  

目錄

概述

木賊Horsetail

[出處]始載《嘉佑本草》。本品草干有節,面糙澀,制木骨者用之,磋搓則光淨,猶雲木之賊,故名。.

[中藥材學名] Radix Aucklandiae

[別名]木賊草、銼草、節骨草、無心草、節節草、擦草、擦桌草

[基原]本品為木賊科植物木賊 Equisetum hiemale L. 的乾燥地上部分。

[採制貯藏]夏秋二季采割,除去雜質,晒乾或陰乾,置乾燥處,以備切段,生用。

[形態]根莖短,棕黑色,匍匐叢生;營養莖與孢子囊無區別,多不分枝,高達60cm以上,直徑4--10mm,表面具縱溝通18--30條,粗糙,灰綠色,有關節,節間中空,節部有實生的髓心。葉退化成鱗片狀基部連成筒狀鞘,葉鞘基部和鞘齒成暗褐色兩圈,上部淡灰色,鞘片背上有兩面三刀條棱脊,形成淺溝。孢子囊生於莖頂,長圓形,無柄,具小尖頭。該物種起源於泥盆紀時期,在石炭紀時期特別興盛,當時一些種類可生長到三十公尺高。木賊是規則對稱的植物,莖幹有節而葉子為圓形狀。現今仍存有一些種類,但沒有一種其高度超過數公尺

【產地】生於坡林下陰濕處、河岸濕地、溪邊,喜陰濕的環境,有時也生於雜草地。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北半球溫帶其他地區也有。

【習性】一年或 多年生草本蕨類植物。枝端產生孢子葉球,矩形,頂端尖,形如毛筆頭。植株高達100厘米。地上莖單一枝不分枝,中空,有縱列的脊,脊上有疣狀突起2行,極粗糙。葉成鞘狀,緊包節上,頂部及基部各有一黑圈,鞘上的齒極易脫落。喜潮濕,耐陰,常生於山坡潮濕地或疏林下。盆栽冬季需移入不低於0℃的室內越冬。多年生草本蕨類植物。枝端產生孢子葉球,矩形,頂端尖,形如毛筆頭。植株高達100厘米。地上莖單一枝不分枝,中空,有縱列的脊,脊上有疣狀突起2行,極粗糙。葉成鞘狀,緊包節上,頂部及基部各有一黑圈,鞘上的齒極易脫落。喜潮濕,耐陰,常生於山坡潮濕地或疏林下。盆栽冬季需移入不低於0℃的室內越冬。

Bk31a.jpg

  

藥材性狀

莖呈長管狀,不分枝。長40--60cm,直徑約6mm。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18--30條細縱縱棱,平直排列,棱脊上有2行細小的疣狀突起,觸之稍掛手。節上著生鱗處狀合生的筒狀葉鞘,葉鞘基部和先端具2圈棕黑色較寬的環。鞘片背面有2條棱脊及1條淺溝。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邊緣有20--30個小空腔,排列成環狀,內有白色或淺綠色的薄瓤。氣微,味微澀,嚼之有沙粒感。  

功能主治

風熱,退目翳。用於風熱目赤,迎風流淚,目生雲翳。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草有毒,馬多食後引起反射機能興奮,步行眼蹌、站立困難、後肢麻痹等運動機能發生障礙,但食慾和神經活動仍能維持正常,到末期才受影響。急性中毒數小時至1日即倒斃,多則2至8日。牲畜如少量長期誤食則呈慢性中毒,出現消瘦下痢等。解剖發現小腦脊髓充血水腫

性味歸經 甘,苦,平。歸肺,肝經

1,疏散風熱,明目退翳:主治外感風熱之目赤多淚,目生翳膜。

2,止血:用於便血痔瘡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氣虛血虛目疾者應慎用。  

藥方選錄

1.木賊散(《證治準繩》)治目赤醫翳:木賊、蟬蛻谷精草甘草蒼朮蛇蛻黃芩。水煎服。方中木賊疏風熱、退目翳,為君藥。

2.木賊散(《仁齋直指方》)治腸風下血:木賊(去節,炒)30g,木饅(炒),枳殼(制)、槐角(炒)、茯苓荊芥各15g,上為末,每服6g,濃煎棗湯調下。方中木賊疏風熱,為君藥。

3.(《聖濟總錄》)治胎動不安:木賊(去節)、川芎等分。為末、每服9g,水1盞,入金銀花3g煎服。方中木賊疏風熱,為君藥。  

各家論述

1.《本草綱目》:木賊,與麻黃同形同性,故亦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郁風濕,治眼目諸血疾也。

2.《本草經疏》:木賊草,首主目疾,及退翳膜,益肝膽而明目也。其主積塊、療腸風、止痢,及婦人月水不斷、崩中赤白、痔疾出血者,皆入血益肝膽之功,肝藏血故也。

3.《本經逢原》:木賊專主眼目風熱,暴翳,止淚,取發散肝肺風邪也。

4.《本草求真》:木賊,書雲形質有類麻黃,升散亦頗相似,但此氣不辛熱,且入足少陽膽、足厥陰肝,能於二經血分驅散風熱,使血上通於目,故為去翳明目要劑,初非麻黃味辛性燥,專開在衛腠理而使身汗大出也。是以疝痛脫肛,腸風痔漏,赤痢崩帶,諸血等症,審其果因風熱而成者,得此則痛止肛收,腸固血止,而無不治之症矣。至其去翳明目,功雖有類谷精,能駕甘菊,但谷精則去星障,甘菊則止調和血藥,於障全不能退,此則能去翳障也。然氣血虧損,則用谷精、木賊去障,又當兼以芍藥熟地滋補肝腎,使目得血能視。若徒用此二味退障,則即加以當歸補助,亦恐氣味辛散,非其所宜。

5.《本草正義》:木賊,治療肝膽木邪橫逆諸病,能消目翳,破積滯,皆消磨有餘之用也。然則為目科要藥者,固不僅取其克木,能磨擦障翳,亦含有疏風、泄化濕熱、升散鬱火諸義。其治喉痹、血痢、瀉血、血痔、血崩月事淋漓、疝氣等證,固皆氣滯血瘀肝鬱不疏為病,疏泄窒滯,升散鬱熱,兼以伐肝木之橫,而順其條達之性,木賊之用,盡於此矣。要知克削之力甚強,即治下血、血痢、血崩、血痔諸症,皆惟有餘之體為宜,苟其氣虛,皆當審慎,而血痢、便血、崩中及月事淋瀝諸病,則氣虛血不能攝者為多,尤不可不知所顧忌也。

6.《嘉祐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積塊,益肝膽,明目,療腸風,止痢及婦人月水不斷。

7.《本草綱目》:解肌,止淚,止血,去風濕,疝痛,大腸脫肛。

8.《本草正義》:發汗,解肌。治傷寒瘧疾。去風濕,散火邪

9.《王揪藥解》:平瘡瘍腫硬,吐風狂痰涎。治癰疽瘰癧,疔毒,腫,汗斑,粉渣,崩中亦白諸證。  

藥理作用

木賊所含的矽酸鹽鞣質有收斂作用,從而對於接觸部位,有消炎,止血作用。同屬植物E.ArvenseL.全草有利尿作用;臨床上曾用以治糖尿病,但動物實驗未能證實。牲畜食木賊及木賊屬植物可引起中毒,症状有四肢無力共濟失調、轉身困難,牲畜活動時產生震顫及肌肉強直脈搏弱而頻,四肢發冷血液化學分析表明維生素B缺乏,用大量維生素B有解毒作用。

1.對心血管的作用:木賊醇提液能增加離體豚鼠心臟冠脈流量。0.2ml/kg(100%提取液)靜脈注射垂體後葉素引起的T波升高和心率減慢有一定的對抗和緩衝作用。木賊醇提物10-15g/kg腹腔注射或20g/kg十二指腸給藥,對麻醉貓有持久的降壓作用。降壓強度和維持時間與劑量有一定的相關性。並能對抗組胺收縮血管作用,對切斷脊髓的貓仍有降壓作用,故認為其降壓部位的外周性的。對家兔離體血管有明顯擴張作用。

2.其它作用:阿魏酸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釋放的作用在動物實驗中有鎮靜、抗驚厥作用,其半數致死量(mg/kg),小鼠腹腔注射為946,大鼠灌胃為3000。毒性表現為共濟失調,肌肉強直及四肢發冷。血液分析表明維生素B缺乏,用大量維生素B治療可恢復正常。

李時珍說:「木賊氣溫,味微甘苦,中空而輕,陽中之陰,升也,浮也。也麻黃同形同性,故亦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郁風濕,治眼目諸血之疾也。」

參考

關於「木賊」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