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蛻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蛇蛻 | 中藥圖典 |
蛇蛻 Shé Tuì |
|
---|---|
別名 | 蛇皮、蛇退、長蟲皮、龍衣、蛇殼、龍子衣、蛇符、龍子單衣、弓皮、龍皮、龍單衣、蛇筋、蛇附、龍子皮、蛇蛻皮、青龍衣、白龍衣、龍退 |
功效作用 | 祛風,定驚,解毒,退翳。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翳障,喉痹,疔腫,皮膚瘙癢。 |
英文名 | PERIOSTRACUM SERPENTIS |
始載於 | 《神農本草經》 |
毒性 | 有毒(一說無毒) |
歸經 | 肝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咸 |
蛇 蛻,俗稱蛇皮,本品為少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蛇蛻的原動物極多,凡銀白色或淡棕色者均可入藥,目前商品多是烏風蛇、黑眉錦蛇及錦蛇的蛻皮。
[原動物]
1.黑眉錦蛇: 別名黃長蟲、慈鰻、黃頷蛇。
Elaphe taeniurus Gope-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爬行綱Reptilia,有鱗目Squamata,游蛇科Colubridae
陸棲的爬行動物。全體呈圓柱形,長約1.7米。缺少附肢,也沒有獨立的頸部,軀幹與尾部以腹面橫裂狀的泄殖腔孔為界。全身被複鱗片。頭部為成對的大鱗。吻鱗寬稍大於高。鼻間鱗寬比高大,外緣包至頭側,長為前額鱗長的一半。前額鱗與上眼前鱗的縫合線比和額鱗的縫線要長些。額鱗的長比兩顱頂鱗間的縫合線短。顱頂鱗的長比自吻端至額鱗前緣的長還要大些。鼻孔圓而大,位於兩鼻鱗之間。頰鱗上緣橢圓形,長大於高。眼前鱗2片或3片,不與額鱗相接。眼後鱗2片,少數為3片,前顳鱗2片,個別有1或3片,上面一片甚小。後顳鱗3片,少數為2片,上唇鱗9片,偶有8片或10片者,第4、5(或第5、6片)入眼。前頦鱗比後頦鱗稍寬而短,與前5片下唇鱗相接。下唇鱗11片,第7片最大。體鱗25~25~19行,少數有23~23~19行或26~25~19行。其外側的7行鱗片光滑。余有微弱起棱。腹鱗233~259片;尾下鱗84~111對。
背面呈橄欖色,有4條黑色縱紋。自頸向後呈繩梯狀斑紋。每紋中間有1~2鱗長的間隙。梯狀紋向後漸次縮小。體側的黑色縱線在前呈不規則的黑斑點,到後半部黑斑漸次放大,成高約4~4.5鱗寬的黑色縱帶,向後再漸次增高。黑帶中間每隔4鱗有白色小點3~4個,垂直排列。至尾部成4條黑線,位於體側及腹鱗外緣。尾背黃色,尾下及體側淡黃色。頭部褐黃色,從頰鱗至最後的兩個上唇鱗的上半部呈黑色橫斑,狀如黑眉。上下唇鱗及前後頦鱗,腹鱗的前20餘片均呈淡黃色。
喜生活於家室內,以老鼠、麻雀、昆蟲及蛙類為食。性凶暴,擾亂時昂首張口,"呼呼"發聲。卵生,產卵在石塊泥土底下,或房屋牆基的洞穴內。
分布於河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江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2.錦蛇
Elaphe carinata Guenther--游蛇科Colubridae
陸棲的爬行動物,全長可達1.8米。頭部比頸部稍大。眼亦大,其長徑約為其眼的前緣至鼻孔的距離。高比眼下緣至上唇邊還高。吻鱗寬大於高,從背面看可以見到。鼻間鱗長寬略相等。前額鱗寬大於長,兩鱗間的縫合線很明顯的比鼻間鱗長。額鱗前方稍寬於後方。顱頂鱗寬大。前鼻鱗狹長,後鼻鱗寬廣,鼻孔位於兩鼻鱗之間而稍向後,鼻孔大,幾與上下緣相接。眼前鱗2片,有時3片,極少為1片。眼後鱗2片。前顳鱗2片狹長;偶有3片者。後顳鱗3片短而寬。上唇鱗8片,第4、5兩片入眼;第7片最大。頰鱗1片,偶有2片者;下唇鱗10片,前5片與前頦鱗相碰。前頦鱗比後頦鱗大。體鱗23~23~19行。除最外一、二行鱗列光滑外都起棱。腹鱗215~226片,肛鱗2裂。尾下鱗84~101對。
背面呈黃綠色,體鱗黃底黑綠。體之前半部有不規則的橫斑紋。後半部沒有黑色橫斑;各鱗片因有黑緣的關係,故呈網紋狀。腹面散生不規則的黑色斑紋,向後漸次增濃,至腹鱗前緣呈黑色。頭頂黃色較濃。各鱗片間的縫合線均呈黑色。唇鱗黃色,各鱗片後緣黑色。喉及頸部下面黃色。
高山及平原區域都極普遍,性活潑,動作很快。以其他蛇類作食料,甚至吃自己的小蛇,亦吃鳥類的蛋及鼠類。有一股奇臭,無毒。
分布於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江西、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3.烏風蛇 別名:黃風蛇、烏花蛇、黑風蛇、劍脊烏梢蛇、黑花蛇。
Zaocys dhumnades Contor--游蛇科Colubridae
原動物描寫見烏梢蛇項下。
以上3種原動物的檢索表:
1.鱗列行數為雙數……烏風蛇Zaocys dhumnades
1.鱗列行數為單數..2.身體中部外緣有1~2行鱗片光滑,其餘鱗片具有強的起棱,腹鱗200以上……錦蛇Elaphe carinata..2.身體中部外緣有2行以上的鱗片光滑,其餘鱗片即使起棱,亦不強烈………黑眉錦蛇E. taeniurus
[採制] 全年皆可收集,以3~4月間最多,從山區的地上或樹上拾取,抖淨泥沙即可。
[炮製] 先用甘草水洗淨,晒乾,用黃酒噴勻(每100斤用酒5斤),置鍋內加熱微炒至變黃色取出即成。
[藥材及產銷] 本品為蛇脫下的乾燥皮膜。
[名稱] 蛇蛻Periostracum Serpentis 別名:龍衣(江蘇、河南、四川、陝西);蛇皮(河南);蛇退(陝西、甘肅);長蟲皮(河北、河南);青龍衣(浙江)。
[產地及銷售習慣] 主產於浙江溫州、金華、蘭溪,廣西平樂、容縣,四川江、達縣、江津,江蘇南通、鎮江、蘇州,福建寧化、漳州、上杭,安徽阜陽、六安,陝西安康、商雒,雲南思茅、德宏等地,以浙江、廣西產量最大,銷全國並出口;此外山東、湖南、湖北、河北、河南等地亦產,均系自產自銷。
[化學成份] 含骨膠原。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為圓筒形的半透明皮膜,多少碎斷。完整者長30~60厘米。常壓扁或稍皺縮。背側銀灰色,有光澤,具菱形或橢圓形鱗片。腹面有一排橫長的橢圓形鱗紋。內面平滑而富光澤。質輕柔,易破碎。氣微腥,味淡或微咸。
以色白、皮細、條長、粗大、整齊不碎、無泥沙雜質者為佳。由蛇上剝下及受雨露侵蝕腐爛之皮不能入藥。
[性味] 咸甘、平。
[功用] 祛風濕,明目。
[用量] 3.5g~7g。
釋名: 蛇皮、蛇殼、龍退、龍子衣、龍子皮、弓皮、蛇符、蛇筋。
氣味: 咸、甘、平、無毒。
主治: 1、喉痹腫痛。用蛇蛻燒研為末,乳汁送服一錢。
2、纏喉風疾,呼吸困難。用蛇蛻(炙)、當歸,等分為末。溫酒送服一錢,得吐即為有效。又方:用蛇蛻揉碎燒出煙,由竹筒吸放喉內。又方;用蛇蛻裹白梅一枚噙咽。
3、小兒重舌。用蛇蛻研末,調醋敷塗。
4、小兒口緊(不能開合、不能飲食)。有蛇蛻燒灰敷口內(先將口洗淨)。
5、小兒頭面生瘡。用蛇蛻燒灰,調豬油敷塗。
6、小兒埕血,用蛇蛻燒灰,乳汁調服半錢。
7、目生翳膜。有蛇蛻條,洗淨,晒乾剪細,和白面作成餅,炙成焦黑色,研為末。每服一錢,飯後服,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小便不通。有全蛇蛻一條,燒存性,研為末,溫酒送服。
9、石癰無膿,堅硬如石。用蛇蛻貼癰上,過夜即變軟易治。
10、腫毒無頭。用蛇蛻燒灰,調豬油塗搽。
11、惡瘡似癩,年久不愈。用全蛇蛻一條燒灰,調豬油搽瘡。另燒蛇蛻一條,溫酒送服。
12、白癜風。有蛇蛻燒灰,調醋塗搽。
參考
|
關於「蛇蛻」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