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濟失調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共濟失調是指肌力正常的情況下運動的協調障礙。肢體隨意運動的幅度及協調發生紊亂,以及不能維持軀體姿勢和平衡。但不包括肢體輕度癱瘓時出現的協調障礙、眼肌麻痹所致的隨意運動偏斜,視覺障礙所致的隨意運動困難以及大腦病變引起的失用症。  

目錄

病因

共濟失調是由神經系統各個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個簡單的運動必須有主動肌、對抗肌、協同肌固定肌四組肌肉的參與才能完成,並有賴於神經系統的協調和平衡。共濟失調的病因很多,首先須確定屬於哪一性質的,然後考慮各有關的多種病因。因此,深感覺、前庭系統、小腦大腦損害都可發生共濟失調,分別稱為感覺性、前庭性、小腦性和大腦性共濟失調,還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神經系統的協調和平衡包括:

感覺性共濟失調

深感覺向中樞神經系統反映軀體各部位的位置和運動方向。病因有:

前庭性共濟失調

前庭系統向心傳導平衡信息,引起體位、視線調節和空間定位感覺等的平衡反應。病因有:

小腦性共濟失調

小腦為運動的調節中樞。這些結構的功能又都是在大腦皮層的統一控制下才能完成的。病因有:

額葉性共濟失調

病變部位在額葉前部,運動失調部位是對側。病因有:

分類

凡病人感到肢體運作不准、行走不穩而可能為共濟失調的病人,神經系統檢查應注意排除輕癱、眼肌麻痹,視覺障礙所致的運動障礙;並著重進行有關共濟運動檢查,可分為平衡性及非平衡性兩類。

平衡性共濟運動

軀幹共濟運動。主要觀察病人的站立姿勢及步態。注意病人兩側足跟、足尖相併站立時能否保持直立姿勢,有無搖晃、輕微移動、甚至傾倒,分別在先睜眼、後閉眼時檢查。如有傾倒,應注意傾倒的方向及速度。睜眼時站立能保持直立姿勢,閉目後有搖晃甚至傾倒者為閉目難立征陽性,提示深感覺障礙。病情較輕的病人可用推傾試驗:從右側肩部推向左側,再推向另一側,或用兩手扶持骨盆,先從一側推向另一側,然後再推向另一側,觀察能否繼續保持直立姿勢。也可囑病人將兩足前後站成一直線,或左右獨腳站立,再觀察能否站穩。檢查步態可囑病人循直線或繞物體行走或踏步,注意其步距大小,兩腳動作以及軀體方向。

其次觀察病人能否坐穩或坐位時有無搖晃。軀幹共濟失調嚴重者不能坐穩,並可有軀體或頭部前後或左右側呈現節律性震顫,每秒數次。

非平衡性共濟運動

主要是肢體共濟運動。首先觀察病人的穿衣、系扣、進食、取物等日常活動是否正確協調。

單純小腦萎縮可由許多病因引起,雖然病因較多,但其CT和MRI表現有其共同特點,可以以某一部分萎縮為主,但其CT診斷應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徵象:

①小腦腦溝擴大,超過1mm;

②小腦橋腦池擴大,超過1.5mm(應測量小腦上邊緣與岩骨邊緣之間距離);

第四腦室擴大超過4mm;

小腦上池擴大。

單純第四腦室擴大和出現巨大枕大池並不說明小腦萎縮的存在。  


共濟失調可能是很多疾病的一個臨床表現而已,應該根據伴隨症状找出疾病的真正病因,給予正確的治療,方能為病人解除痛苦。

參看

關於「共濟失調」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