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鏈球菌病

(重定向自猪链球菌感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9bo.jpg

   豬鏈球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熱性傳染病,由C、D、E及L群鏈球菌引起的豬的多種疾病的總稱。表現為急性出血性敗血症心內膜炎腦膜炎關節炎、哺乳仔豬下痢和孕豬流產等。豬鏈球菌感染不僅可致豬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關節炎及心內膜炎,而且可感染特定人群發病,並可致死亡,危害嚴重。

豬鏈球菌病屬國家規定的二類動物疫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鏈球菌分布廣泛,常存在於健康的哺乳動物和人體內。在動物機體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環境變化誘導下,會引起動物和人發病。豬鏈球菌病可以通過傷口消化道等途徑傳染給人。

在臨床上,急性型以腦炎和敗血症為主症,慢性型以關節炎、心內膜炎、淋巴結膿腫為特徵。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多發,不同年齡均可發病,病豬和病癒帶菌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病原存在於各臟器、血液肌肉關節排泄物中,主要經消化道和損傷的皮膚感染,根據感染髮病的種類不同,發病率死亡率均有不同。

豬鏈球菌病可以通過傷口、消化道等途徑傳染給人,這種病原體早已長期存在豬群身上,因為外界環境發生的變化使得病原體發生變異,從而突破種群障礙,開始從豬傳播給人。  

目錄

傳播途徑

豬鏈球菌病中Ⅰ型和Ⅱ型是重要病菌,其中Ⅱ型可感染並致死人類。

(一)接觸感染 宰殺、加工病豬感染,特別是皮膚表面有損傷,又接觸了帶病菌的豬或豬肉

(二)外界環境 潮濕環境,尤其在夏、秋季節,易使豬鏈球菌生長,且其排泄物中的病菌可污染豬圈、河流、泥土。

(三)經消化道感染 Ⅱ型豬鏈球菌在4℃冷藏的生肉可存活42天,常溫下可在糞便中存活8天,60℃水中能存活10分鐘,煮沸的水中可立即殺死該菌。故豬肉必須煮熟煮透才較安全。

(四)有報導稱,蚊蟲叮咬也會引起感染。

(五)傳播特點 豬鏈球菌病多呈散灶分布,人與人不會傳染。  

主要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短,平均常見潛伏期2~3天,最短可數小時,最長7天。病人感染後起病急,臨床表現為畏寒發熱頭痛、頭昏、全身不適乏力腹痛腹瀉。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嚴重患者發病初期白細胞可以降低或正常。

重症病例迅速進展為中毒性休克症候群,出現皮膚出血點瘀點瘀斑血壓下降,脈壓差縮小。可表現出凝血功能障礙、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軟組織壞死筋膜炎等。

部分病例表現為腦膜炎,噁心嘔吐(可能為噴射性嘔吐),重者可出現昏迷腦膜刺激征陽性,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皮膚沒有出血點、淤點、淤斑,無休克表現。

還有少數病例在中毒性休克症候群基礎上,出現化膿性腦膜炎表現。  

診斷要點

綜合病例的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排除其它明確病因的可進行診斷。診斷要點包括:

1、流行病學史:當地一般有豬等家畜疫情存在,病例發病前7天內有與病(死)豬等家畜的接觸史,如宰殺、洗切、銷售等。

2、疑似病例:流行病學史結合急起畏寒、發熱,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

3、臨床診斷:流行病學史結合中毒性休克症候群和/或腦膜炎。

4、確診病例:全血或屍檢標本無菌部位的標本純培養後,經鑒定為豬鏈球菌。  

治療原則

將病人轉入當地傳染病房,隔離治療。該病發病急,進展快,重症病例病情兇險,各地醫療機構要組織專家力量加強對病人的救治,盡最大可能減少死亡。臨床治療包括一般治療、病原治療、抗休克治療、DIC(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治療等措施。

根據實驗室對豬鏈球菌抗生素藥物敏感性試驗檢測,結果表明,3個試驗菌株萬古黴素氨苄西林亞胺培南均敏感,對鏈黴素復方新諾明、萘啶酮酸耐藥。  

預防控制措施

主要採取以控制傳染源(病、死豬等家畜)、切斷人與病(死)豬等家畜接觸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

1、在有家畜豬鏈球菌疫情的地區強化疫情監測,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發現符合疑似病例、臨床病例診斷的立即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疾控機構接到報告後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同時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程序進行報告。

2、病(死)家畜應在當地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立即進行消毒、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對病例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區域和病例發病前接觸的病、死豬所在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疫點區域進行消毒處理。

3、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健康宣傳教育,向群眾宣傳病(死)家畜的危害性,告知群眾不要宰殺、加工、銷售、食用病(死)家畜。一旦發現病(死)家畜,要及時向當地畜牧部門報告。

4、畜牧獸醫部門組織力量,查清動物疫情範圍,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關於「豬鏈球菌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