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原蟲病

(重定向自阿米巴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阿米巴病(amebiasis),由溶組織內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引起的全身性寄生蟲病阿米巴 (ameba)一詞來自希臘文amoibē,意為變形,故曾譯為變形蟲,當其胞漿伸出形成偽足以移動或攝取營養時即改變其外形。本蟲最多侵犯結腸而引起阿米巴痢疾,也常侵犯肝臟和肺臟引起阿米巴肝膿腫肺膿腫,有時也可侵入腦部或皮膚引起阿米巴腦膿腫皮膚阿米巴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尤為多見,溫帶、寒帶也可見到。中國的農村和衛生條件差的地方也有發生。通過被阿米巴包囊污染的水或食物傳播。慢性病人和帶囊者是主要傳染源蟑螂可攜帶包囊傳播本病。本蟲也可寄生於豬、狗、鼠及猴體內,但由這些動物傳播給人的機會極少。腸道阿米巴病的診斷主要依據糞便中找到溶組織內阿米巴,腸外阿米巴病則主要依據臨床徵象、血清免疫診斷方法及影像檢查。甲硝噠唑滅滴靈)或氯喹治療有效。

目錄

病原學

溶組織內阿米巴是一種單細胞原蟲,侵入人體組織並使其溶解和破壞,故得名。在分類學上屬肉足鞭毛門,肉足亞門根足超綱,葉足綱,裸阿米巴亞綱,阿米巴目,管足亞目,內阿米巴科,內阿米巴屬。其生活史包括滋養體、包囊前期和包囊 3期。滋養體大小不等,病人膿血便或病灶中的滋養體較大,稱為大滋養體,直徑達20~30┢m;胞漿分內外兩層,活動時胞漿外質向前流動形成偽足,內質呈顆粒狀,常含被吞噬的紅細胞,這是與非致病性阿米巴鑒別的重要特點。核位於蟲體中央,經鐵蘇木染色後才可清晰地見到,正中有一核仁。無症状帶蟲者糞便中的滋養體較小,稱為小滋養體,直徑僅 7~20┢m,平均13┢m,胞漿內不含紅細胞而有食物泡,能形成包囊。一般認為,寄生抵抗力的降低、腸道細菌感染以及局部損傷等因素均可促使小滋養體侵襲組織,吞噬紅細胞,並轉變為大滋養體而致病。局部腸粘膜壞死、潰破,形成潰瘍。其中的大滋養體隨血液、粘液落入腸腔,再隨糞便排出體外而死亡;亦可在腸腔內轉變為小滋養體。在橫結腸以下,糞便中水分大部吸收,糞便較為成形,小滋養體可攝取的營養減少,於是小滋養體排出體內未消化食物,體積縮小而變成球形,即包囊前期。包囊前期為包囊的過渡型,然後分泌囊壁而形成包囊,並隨糞便排出體外。包囊呈圓球形,直徑 5~20┢m,具有一層幾丁質囊壁,因此能耐受惡劣環境和溫度變化。成熟而具感染性的 4核包囊隨污染的水或食物被人吞食後,在消化液作用下於小腸下端蟲體脫囊而出,並分裂成4個小滋養體,而重複上述的生活循環。

大腸的厭氧環境和酸鹼度最適宜阿米巴的繁殖,所以其病變原發部位多在盲腸及鄰近的升結腸。侵入腸粘膜下層及肌層的阿米巴可侵入靜脈,並隨門靜脈血流入肝,致阿米巴肝膿腫,也再繼發肺膿腫,還可隨血流播散全身各處,引起腦膿腫或脾、腎、尿道心包等處的阿米巴病,但甚少見。肝膿腫可穿破胸腔或腹腔。直腸病變可蔓延至肛門周圍,引起皮膚阿米巴病,也可蔓延至陰道子宮頸

阿米巴痢疾

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夏秋兩季較多見。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侵入結腸壁後,借其分泌的多種蛋白水解酶破壞組織。由於腸壁組織的溶解和破壞,形成了典型的口小底寬的燒瓶樣潰瘍。病變好發於盲腸和升結腸,其次為乙狀結腸直腸。起病緩慢,一般不發熱,有時也可發熱至38℃左右,出現高熱常提示有併發症存在。主要症状有全身不適乏力食欲不振噁心消化不良、腸痛及腹瀉等。大便每天5~6次,一般不超過10次,為粘液膿血便,以血為主,呈暗紅色或紫紅色糊狀便,具有特殊的腥臭味,故一般稱為「赤痢」。若治療不徹底,則可遷延不愈,或轉為慢性而在抵抗力降低時急性發作,或類似潰瘍性結腸炎;這些病人的糞便中不易找到阿米巴滋養體。

診斷主要依據在糞便中找到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一般在糞便帶血液的部分較易找到,天氣寒冷時要注意對標本保溫。檢查時需與寄生人體的非致病性阿米巴如結腸內阿米巴和哈氏內阿米巴相鑒別。血清免疫學試驗在阿米巴痢疾時陽性率偏低,最近有人用單株抗體和免抗血清作間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患者糞便中的阿米巴抗原,這對早期或輕型病例有一定的價值。本病需與細菌性痢疾直腸息肉(兒童病例)和直腸癌(中老年患者)鑒別。

本病可出現腸出血腸穿孔等併發症,也可引起瀰漫性腹膜炎。少數病例在原先潰瘍部位出現較硬的結節狀腫塊,稱為阿米巴肉芽腫或阿米巴瘤。慢性病例也可因腸道瘢痕性狹窄而出現腸梗阻,此時需根據病情考慮外科處理。用滅滴靈或甲硝磺醯咪唑治療有效。吐根素也有效,但毒性較大,已很少應用。中藥白頭翁湯也可應用。

阿米巴肝膿腫

腸道阿米巴感染時,腸壁組織中的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可以侵入潰瘍底部的小血管,經門靜脈系統而到達肝臟。在蟲體分泌的酶作用下,肝細胞發生壞死,並液化為稠厚的巧克力色膿液,這是阿米巴肝膿腫所特有的徵象。由於腸道阿米巴感染好發於盲腸和升結腸,此處的血液匯合入腸系膜上靜脈並進入肝右葉,而肝門靜脈的右枝較左枝粗而直,帶有阿米巴滋養體的血液可直流入肝右葉,且肝右葉的體積較左葉大4~5倍,因而阿米巴肝膿腫多發生在肝右葉,以右葉上方為多見。膿腫常為單發,偶可多發。肝膿腫的中心為壞死區,膿腫壁上常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在大而久的膿腫周圍可見一層結締組織薄壁,遠離膿腫的肝組織則仍正常。治癒後膿腫癒合而不形成瘢痕,也不引起肝硬變,這與肝臟其他嚴重感染不同。

阿米巴痢疾患者中約1/3發生阿米巴肝膿腫,約半數左右的患者既往有痢疾或腹瀉史。自患痢疾到發生肝膿腫的時間為數天至20多年,但多數在4年內。起病大多緩慢,病人有發冷、發熱,體溫一般在38~39℃,呈弛張熱(每天早晚體溫波動超過1.5℃以上),也可呈稽留熱(每天體溫波動不超過1℃),以及右上腹部疼痛。此外,尚有疲乏食慾減退及出汗等症状,偶感右下胸痛咳嗽氣短。檢查時發現肝臟腫大,中等硬度,並有局限性壓痛及肝區叩擊痛,膿腫較大或接近腹壁時,局部可隆起。久病患者常有明顯的貧血消瘦、衰弱甚或惡病質胸部X射線檢查可見右側膈肌隆起,運動受限。若不及時診斷和治療,近膈面的肝膿腫常可破潰而穿入胸腔和肺臟,引起繼發性阿米巴膿胸和肺膿腫,病人可死亡。

診斷的主要依據:①阿米巴痢疾史;②典型的臨床表現;③超聲檢查肝臟有液平段。胸透右側膈肌抬高;運動受限對診斷也有參考價值。放射性核素肝掃描,可見充盈缺損區。肝臟穿刺抽出巧克力色膿液,並在膿液中找到阿米巴滋養體即可確診;④血清免疫學診斷方法如補體結合試驗間接免疫熒光抗體試驗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對阿米巴肝膿腫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輔助價值,也可用於流行學調查。診斷時應與細菌性肝膿腫肝癌鑒別。

甲硝噠唑、氯喹有良好的療效,但氯喹偶可引起心跳驟停而死亡。吐根素也有效,但因毒性大已很少應用。從前對阿米巴肝膿腫行切開引流,但病死率高,現很少採用。阿米巴肝膿腫患者痊癒後具有一定的免疫保護力,很少發生再感染。

其他阿米巴病

原發性阿米巴肺膿腫少見,多繼發於阿米巴肝膿腫,病人咳嗽,右胸痛,吐醬色粘痰。原發性腦膿腫少見,除發冷、發熱等全身症状外,尚有頭痛癲癇偏癱神經系統症状。皮膚阿米巴病常見於肛門附近或會陰部皮膚,因受糞便中蟲體的污染而發病。

病人和帶囊者是主要傳染源,其糞便中感染性包囊污染水源或食物是主要傳播途徑。包囊在水中可存活數天至數周,自來水中的氯濃度不能殺死包囊。蠅、蟑螂等昆蟲也可攜帶感染性包囊而傳播本病。在預防工作中,對阿米巴痢疾患者及帶囊者應及時治療,對其糞便應進行處理,講究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不喝生水,加強水源和糞便管理,消滅蠅和蟑螂等。

參看

關於「阿米巴原蟲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