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腫大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正常情況下,肝臟在腹腔的右上方,處於肋骨包圍之中,又在橫膈膜穹隆之下,一般在右側肋下不能觸及。如在平靜呼吸時,距右肋下1.5厘米或超過1.5厘米處,能觸及肝臟,提示肝右葉腫大。 在上腹正中部位,肝臟應在劍突與臍聯線的上1/3以內,如果超出提示為肝左葉腫大。這是對肝腫大的初步判斷。造成肝腫大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可由於肝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或其他臟器發生器質性或功能性改變後所導致。

目錄

肝臟腫大的原因

肝臟腫大十分常見。但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病,而是許多疾病所共有的一種表現。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膿瘍、血吸蟲病肝吸蟲病、包囊蟲病瘧疾敗血症肝結核等;腫瘤,如原發性轉移性肝癌白血病淋巴瘤肝臟浸潤肝血管瘤等;中毒,如酒精中毒砷中毒氯丙嗪中毒等;瘀膽,如膽總管結石胰頭癌、毛細膽管型肝炎;瘀血,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等;其他如結締組織病糖尿病脂肪肝肝囊腫多囊肝肝豆狀核變性等,都可導致肝腫大

肝臟腫大的診斷

①檢查肝臟時注意腹部情況,右上腹有無隆凸,淺靜脈有無怒張,叩診檢查肝上界應排除液氣胸肺氣腫引起肝臟下移;②肝臟腫大程度:輕度肝腫大肝在肋下3cm以內;中度肝腫大肝在肋下3cm以上至臍;重度肝腫大肝超過臍水平;極重度肝腫大多已入骨盆,並橫過中線;③注意肝臟硬度,肝質地較軟者多見於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細菌性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質地較硬者多見於肝硬化肝癌;④注意肝臟有無結節、包塊、壞死後肝硬化或膽汁性肝硬化,肝癌患者可能觸及大小不等結節;先天性囊腫和膽道擴張,包蟲病可觸及囊性包塊及波動感;⑤肝臟及膽囊區有無壓痛腹肌強直;⑥肝頸靜脈迴流征陽性常見於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肝腫大。同時應注意全身淋巴結脾臟有無腫大,以及有關伴隨症状(消瘦黃疸腹水水腫等)。腹後壁脊肋角有無包塊。

肝臟腫大的鑒別診斷

在臨床判斷肝臟是否腫大時,應注意通過叩診幫助確定肝臟的上界和下緣位置,必要時可做B超檢查綜合判斷是否存在肝腫大。在臨床實踐中,常由於經驗不足而將患者腹壁組織或肝臟鄰近組織誤認為腫大的肝臟,應與以下情況相鑒別:

1、腹部肌肉發達的腹直肌腱及肥胖者的皮下脂肪結節,都可能被認為是肝下緣,鑒別要點是上述觸及的肌腱和脂肪結節不隨呼吸而上下移動.

2、膽囊腫大:梗阻性黃疸患者的肋F緣剛觸及球形有囊狀感的膽囊,如膽囊與周圍的大網膜十二指腸有粘連,則界限不清,容易混淆,應做進一步檢查如B超、膽囊造影、cT或MRI予以區別。

3、右橫結腸:體格消瘦和腹壁鬆弛者,如果橫結腸脹氣或便秘時,常易和肝下緣混淆,注意排除上述因素後再行觸診予以鑒別。

①檢查肝臟時注意腹部情況,右上腹有無隆凸,淺靜脈有無怒張,叩診檢查肝上界應排除液氣胸肺氣腫引起肝臟下移;②肝臟腫大程度:輕度肝腫大肝在肋下3cm以內;中度肝腫大肝在肋下3cm以上至臍;重度肝腫大肝超過臍水平;極重度肝腫大多已入骨盆,並橫過中線;③注意肝臟硬度,肝質地較軟者多見於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細菌性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質地較硬者多見於肝硬化肝癌;④注意肝臟有無結節、包塊、壞死後肝硬化或膽汁性肝硬化,肝癌患者可能觸及大小不等結節;先天性囊腫和膽道擴張,包蟲病可觸及囊性包塊及波動感;⑤肝臟及膽囊區有無壓痛腹肌強直;⑥肝頸靜脈迴流征陽性常見於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肝腫大。同時應注意全身淋巴結脾臟有無腫大,以及有關伴隨症状(消瘦、黃疸腹水水腫等)。腹後壁脊肋角有無包塊。

肝臟腫大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接種B肝疫苗

2、防止肝炎病毒通過血源傳播:不輸入未經嚴格檢驗血液血製品;不去街頭撥牙、耳垂穿孔紋身等。醫生、護士打針要一人管一消毒

3、防止性傳播。

4、防止生活接觸傳播:最好在集體聚餐實行分餐制,不要與他人共用牙刷、剃鬚刀、水杯等。平時注意個人衛生。

5、生活有規律,不過度勞累,不暴飲暴食,不喝酒。

參看

關於「肝臟腫大」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