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流行病學
流行病學

流行病學目錄

流行病學(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決定因素,並研究防治疾病及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

目錄

簡介

流行病學是研究疾病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藉以探討病因,闡明流行規律,制訂預防、控制和消滅疾病的對策和措施的科學。它是預防醫學的一個重要學科。「研究」的方法包括監測、觀察、假設檢驗、分析研究以及實驗等。「分布」涉及被研究人群的時間、地區、不同人群的分析。「決定因素」指影響健康的所有物理、生物、社會、文化以及行為因素。「健康狀況」包括疾病、死因、行為如吸煙、對於預防措施的反應以及健康服務的提供和使用情況。「特定人群」指的是那些有某些特徵的人群,即研究所關注的人群。「防制疾病及促進健康」指明了流行病學的研究目的——促進、保護、恢復健康。流行病學曾經有過許多定義。過去50年中,流行病學的研究範圍,從早期僅研究傳染病擴展到研究與人群健有關的所有現象。現在已不清楚首先使用epidemiology一詞,epidemiologia一詞出現於1802年Madrid西班牙疾病流行史一書中。Epidemic一詞的出現則更早,希波可拉底用過該詞。其研究方法不僅適用於疾病的研究,而且適用於預防醫學中環境衛生、勞動衛生、食品衛生等各種有害因素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同時在臨床工作和藥效評價方面也常採用流行病學的分析方法,探討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因此,流行病學又稱方法學,是廣大基層衛生人員和鄉村醫生從事防治工作時必備的預防醫學知識。流行病學研究的基本內容在初級衛生保健中有許多問題是流行病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主要內容

流行病學課程內容包括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介紹流行病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各論介紹流行病學在疾病防制中的應用,主要涉及當前對人群健康危害較大的傳染病、慢性非傳染病,例如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傳染病、消化系統傳染病、性傳播疾病愛滋病以及傷害等。 

講述內容

流行病學的定義和特徵。描述分布的常用測量指標(發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死亡率死亡專率病死率)的意義、用途與計算方法。描述疾病流行強度的常用語:爆發、散發、流行和大流行;疾病的三間分布的概念及主要內容。病因的定義及病因推斷的原則。描述性研究在流行病學研究中的作用、特點與用途;現況研究的概念與用途;常用抽樣方法的種類與特點。普查與抽樣調查各自的優缺點;決定抽樣調查樣本大小的主要因素;篩檢的定義和用途;偏倚的控制。病例對照研究隊列研究和實驗流行病學方法的定義、特點、種類與用途;研究對象選擇的方式與特點;匹配的目的、實施方法與應注意的問題;影響樣本大小的主要因素;主要偏倚及其控制;優缺點。疾病預防策略與措施的概念及制訂原則。疾病三級預防疾病監測的概念。傳染病的流行過程,構成傳染病流行過程的三環節兩因素;疫源地的概念、範圍與消滅的條件;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措施;我國法定傳染病的數量與分類;計劃免疫的概念。在各論中學習中要熟悉流行病學基本方法在控制相應疾病中的應用。  

簡介內容

流行病學簡史、應用、與其他學科的關係。病因概念的發展、病因模型及疾病發生的多因性。現況研究資料的分析步驟與方法;篩查方法的串聯與並聯的設計與計算。病例對照研究樣本的計算;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樣本大小的具體計算;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實驗研究方法的分類;樣本大小的具體計算;研究對象具體的隨機分組方法。疾病自然史與三級預防的關係。各論學習中簡述相應疾病的三間分布特徵及其影響因素。  

重點內容

疾病的人群、地區、時間綜合分布的描述。流行病學探索病因的基本過程。篩檢方法真實性與可靠性評價的主要指標、計算方法與意義;篩查方法診斷水平的改變對靈敏度與特異度的影響,陽性與陰性預測值的概念、計算方法與影響因素。流行病學研究設計的主要內容和實施步驟。病例對照研究、隊列研究、實驗研究資料的統計分析方法,偏倚及其控制。  

具體類型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高,易爆發流行,近百年來曾多次發生世界大流行。按抗原性,流感病毒可分為甲、乙、丙3型,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大流行,且病情較重;乙型和丙型引起流行和散發,病情相對較輕。由於流感病毒抗原性變化較快,人類無法獲得持久的免疫力。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流感發病有較明顯的季節性,北方一般在冬季,南方多在冬夏兩季。流感常呈流行或大流行,還可沿交通線蔓延,傳播迅速。其特點是短時間內突然出現大量病人,兩到三周內達到高峰,主要發生於學校、單位、工廠及公共娛樂場所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後期呼吸道併發症增多,尤其兒童及老年人常並發肺炎,病死率較高,一次流行約6~8周,流行後人群重新獲得一定的免疫力。而普通感冒則多為散在發病,無上述特點。  

高血壓

高血壓(原發性)為城鄉人民的常見病多發病,它嚴重地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特別是由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更是給人們生活和家庭帶來諸多不幸。因此早期積極預防治療高血壓對減輕器官受損,降低併發症具有重要意義。高血壓的發病率國外比國內高,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飲食結構改變等因素變化,其發病率也呈上升勢頭。據調查,1979年大規模普查其發病率為7.8%,1991年全國30個省市調查結果為11.88%,而因高血壓所致的心腦血管併發症死亡率居我國疾病死亡率之首。  

淋病的流行病學

淋病是一種在世界上廣泛流行的性病。淋病的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每年在7-10份發病率最高。12-3份發病率最低。目前高收入階層發病下降,普通收入階層發病率增加,大城市人口感染逐漸下降,中小城市人口感染增加,淋病從城市走向農村,農村病人增多。球菌在世界的流行情況以歐美和非洲一些國家最高,美國1975年發病率為473/10萬,1988年為300/10萬;烏干達坎帕拉為10000/10萬。亞洲國家發病也較驚人,新加坡1980年為630/10萬,秦國1985年為408/10萬。在美國,淋病發病率在男性中最高,而在婦女中帶菌率最高。性活躍者、青少年、貧民、黑人、受教育較少者、未婚者中發病率最高,這些人對淋病起著傳播作用。在美國,自1985年以來,白種人淋病的發病率已持續下降,但黑人中無明顯下降或仍有增加。有一些淋病的傳播與妓女的吸毒有關,婦女或妓女因吸毒後性交易傳播淋病。妓女淋球菌感染率在新加坡和台北市陽性培養率為8.5%。在美國科羅拉多州陽性培養率為31%,非洲的Bata地區陽性培養率為51%。 人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淋病患者是傳播淋病的主要傳染源,淋病主要通過不潔性交而傳染。但也可以通過非性接觸途徑傳播,性接觸傳播是淋病的主要傳染形式,成人特別是男性淋病99—100%幾乎都是通過性交感染。男性與患淋病的女性一次性交後可有25%的感染機會,性交次數增多感染機會增加。  

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包括監測、觀察、假設檢驗、分析研究以及實驗等。「分布」涉及被研究人群的時間、地區、不同人群的分析。「決定因素」指影響健康的所有物理、生物、社會、文化以及行為因素。「健康狀況」包括疾病、死因、行為如吸煙、對於預防措施的反應以及健康服務的提供和使用情況。「特定人群」指的是那些有某些特徵的人群,即研究所關注的人群。「防制疾病及促進健康」指明了流行病學的研究目的——促進、保護、恢復健康。流行病學曾經有過許多定義。過去50年中,流行病學的研究範圍,從早期僅研究傳染病擴展到研究與人群健有關的所有現象。  

研究方法類型

從邏輯推理的角度來看,人們認識事物的方式可分為歸納和演繹。「流行病學基本上是一門歸納性的科學」(Frost,1941)。流行病學從「描述」與「分析」兩方面來體現它的歸納性。在描述中注重分析,在分析中貫穿描述。  

1.分析性

所謂分析性描述即人們常說的描述流行病學,是將所得資料按不同地區、不同時間以及不同人群特徵分組,將疾病、健康或衛生事件的分布情況真實地展示出來。其方法既基礎又靈活。人們往往會從其結論中獲得啟迪,引導人們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  

2.描述性

所謂描述性分析,從方法學上來看是指那些已發展成熟的方法如觀察性研究、實驗性研究以及數學模型研究。其實,人們對某一衛生事件深入的認識都需要反覆經歷分析性描述與描述性分析的過程。在分析性描述的基礎上可以比較容易地開展描述性分析,而當一項或多項描述性分析結束後,往往需要對此在更高的層次上做分析性描述,如此循環不已,直至事物的本質得到充分的揭示,完成從具體描述到宏觀描述,從初步分析到深入分析的飛躍。  

分析方法

(一)觀察性研究觀察性研究是指研究者不對被觀察者的暴露情況加以限制,通過現場調查分析的方法,進行流行病學研究。在概念上與實驗性研究相對立。觀察性研究主要包括橫斷面研究、病例對照研究和定群研究三種方法。(二)實驗性研究實驗性研究是指在研究者控制下,對研究對象施加或消除某種因素或措施,以觀察此因素或措施對研究對象的影響。實驗性研究可劃分為臨床試驗、現場試驗和社區干預試驗三種試驗方式。(三)數學模型研究又稱理論流行病學研究,即通過數學模型的方法來模擬疾病流行的過程,以探討疾病流行的動力學,從而為疾病的預防和控制、衛生策略的制定服務。例如人們通過模擬AIDS/HIV在不同人群中和社會經濟狀況下的流行規律來預測AIDS/HIV對人類的威脅並比較不同干預策略預防和控制AIDS/HIV的效果。  

定義的發展

19世紀就已奠定了流行學的基礎。當時一些經典的研究對搶救生命做出了很大貢獻,比如,1854年J.斯諾運用流行學方法找出倫敦霍亂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井水污染,否定了當時盛行的「瘴氣」學說。針對各種急性、烈性傳染病的威脅,作為專門研究其傳播、流行和防制的疾病流行學就應運而生。因此,流行學的傳統定義是一門研究人群中疾病流行的科學,研究範疇主要是傳染病。1930年比較有代表性的定義是:「流行病學是關於傳染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及預防的科學」。隨著一些國家傳染病發病率的下降,特別是抗生素及其他特效療法的出現,某些傳染病的死亡率急劇下降,因此傳染病死亡率在許多國家已退居次要地位,而一些非傳染病如心腦疾患、惡性腫瘤等成了主要死因。面對這種情況,世界上許多學者提出流行學應包括傳染病和非傳染病兩者。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不僅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追求更高的滿足,而且健康需要也成為人們願意為之付出代價的一種更高級的需求。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召開的流行學教育專題討論會上就說:流行學研究健康和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響因素,以保證合理地計劃衛生服務,有效地進行疾病監測,並使預防和控制規劃得以實現。綜上所述,流行學作為一門社會性很強的應用和方法學科,其定義必然要不斷發展,以適應所處的社會和時代的需要。

流行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流行學作為群體醫學的一門學科,與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採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進行醫學的研究,使醫學研究更全面,方法更完善,內容更充實。流行學研究受許多學科的影響,它也對醫學各科的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因此逐漸受到醫學界的重視。

流行學與臨床醫學的關係

流行學研究需要一定的臨床醫學知識作基礎,例如研究同一病名下不同病型的不同致病因素作用的強度、時間與發病的關係時,就需要臨床醫學知識。有時,進行流行學某些方面(如輕型、隱型疾病的診斷,病原攜帶狀態等)的研究時需要的臨床醫學知識比臨床醫師所需要的還多。此外,研究疾病的臨床表現,往往能從中得出病因的線索,在考慮某種因素能否成為病因時,除以疾病分布為依據外,也應分析這種解釋是否符合臨床經過。反之,臨床醫學上疾病的診療問題,可以運用流行學方法來解決。比如,以臨床病例為基礎,探索疾病在某人群中發病的特徵、可能的病因、以及評價防治措施的效果,就是流行學在臨床醫學上的應用。兩學科的發展與融合,便形成了臨床流行學。

流行學與臨床醫學是互相支持、互相補充的,其主要區別在於研究對象的不同,前者以群體為對象,後者則以病例個體為對象。正是由於研究對象的差異,故需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進行不同內容的研究。

流行學與基礎醫學的關係

流行學與基礎醫學分別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進行疾病的研究,二者的發展又相互促進。比如研究傳染病的流行學,就需要微生物學寄生蟲學和免疫學的知識,有時還涉及到生物學。流行學的發現又可以促進基礎醫學研究。比如斯諾、G.巴德分別闡明霍亂、傷寒是經糞口傳播的、這些發現均在病原體發現之前,後人正是根據流行學結果才從糞便中分離出病原體。流行學與基礎醫學也相互融合、滲透,研究疾病的遺傳性病因,過去多以攣生子為研究對象,現則充分運用遺傳學的新理論和新技術,這種研究遺傳與疾病關係的學科稱作遺傳流行學。

流行學與基礎醫學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在群體水平上進行疾病的病因、病機與轉歸的研究,而大部分基礎醫學則從分子細胞、組織的水平上探討發病的機理。

研究內容和範疇

目前幾乎在醫學的每一學科和每種疾病的研究中都需應用流行學研究方法。但就其內容和範疇而言,不外乎有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有關傳染病的研究。這是因為傳染病死亡率雖較低,但發病率仍較高,尤其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此外一時得到控制的傳染病,一旦在人們放鬆預防措施時,就可能再度流行,一旦出現適宜於疾病蔓延傳播的條件時,傳染病仍可能發生大流行。傳染病的流行學研究主要包括其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和人群中的流行規律,制定防治措施和檢驗防治效果。研究的核心是尋找傳播途徑,以達到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目的。其二是進行健康與非傳染病的研究。健康的維持有賴於機體內環境的平衡和機體與外環境的平衡。流行學要研究從健康演變為疾病這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及其分布,以及影響疾病轉歸的預後因素,觀察疾病發生、發展、轉歸的全過程,從群體角度出發來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和影響人群中疾病變化的因素,藉以探索病因,提出防制措施並評價防制效果。研究的核心是尋找病因線索,以達到預防的目的。

作用和意義

流行學作為預防醫學的一門學科,在控制傳染病上起了巨大作用。使傳染病在死因中所佔地位下降。在非傳染病的研究中,流行學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例如對惡性腫瘤和其他慢性病進行的流行學研究後提出了可能的病因和對策。隨著社會和生活環境的顯著改變,流行學方法正在擴大其應用範疇,例如可用於研究影響身心健康的各種因素、保健服務、社區衛生、醫療評價、計劃生育、衛生經濟管理、行為科學等,還用於研究車禍、自殺、犯罪及其他社會現象。當代流行學不僅作為一門應用學科在病因的探索、疾病的預防上發揮著作用,而且作為一門方法學推動著研究;不僅為流行學本身服務,而且在為其他許多學科作出積極的貢獻。

流行病學目錄

  1. 流行病學緒論
    1. 流行病學簡史
    2. 流行病學研究方法
    3. 流行病學的研究範圍及應用
  2. 疾病的分布
    1. 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率和比
    2. 疾病流行的強度
    3. 疾病的地區分布
    4. 疾病的時間分布
    5. 疾病的人群分布
    6. 疾病的地時人群分布的綜合描述
  3. 流行病學描述性研究
    1. 流行病學相關性研究
    2. 個例調查和病例報告
    3. 流行病現況調查
    4. 爆發與流行的調查
  4. 流行病學分析性研究
    1. 病例對照研究
    2. 流行病隊列研究
    3. 病例對照研究與隊列研究優缺點比較
  5. 診斷試驗及疾病篩檢的評價
    1. 流行病篩檢
    2. 診斷試驗
    3. 預測值
    4. 似然比
    5. 正常與異常
    6. 臨床診斷的分歧及一致性的判斷
    7. 提高診斷質量的一些方法
  6. 臨床療效和預後分析
    1. 臨床療效分析
    2. 臨床依從性及其監測
    3. 治療的費用效益
    4. 臨床決策分析
    5. 藥物不良反應的判定及報告
    6. 預後的判斷
  7. 病因及其推斷
    1. 病因的概念
    2. 病因研究的方法
    3. 病因與疾病的聯繫
    4. 病因推導
    5. 病因研究中的偏倚
    6. 病因研究中偏倚的控制
    7. 判斷因果聯繫的標準
  8. 傳染病流行病學
    1. 傳染過程
    2. 傳染源
    3. 傳播途徑
    4. 人群易感性
    5. 疫源地及流行過程
    6. 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
    7. 傳染病的控制與消滅問題
  9. 疾病的預防措施
    1. 疾病的預防策略
    2.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3. 慢性病的預防措施
    4. 疾病監測
    5. 現場干預試驗及其效果評價
  10. 醫院感染
    1. 醫院感染的狀況
    2. 醫院感染的傳播過程
    3. 醫院感染髮生的原因
    4. 醫院感染的管理
  11. 各種傳染病的潛伏期和病人及接觸者的管理方法
  12. 消毒
    1. 物理消毒法
    2. 化學消毒法
  13. 殺蟲
  14. 滅鼠
  15. 分析流行病學有關計算
  16. 確定診斷標準
  17. 率的調整或標準化
  18. 進一步學習用參考書目錄

參看

流行病學緒論 32

醫學電子書 -- 700多本醫學電子書閱讀和下載。

關於「流行病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