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疫苗(vaccine)是指為了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用於人體預防接種疫苗類預防性生物製品。生物製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動物的血清細胞等製備的供預防、診斷和治療用的製劑。預防接種用的生物製品包括疫苗、菌苗類毒素。其中,由細菌製成的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製成的為疫苗,有時也統稱為疫苗。

目錄

類別

Bkhfo.jpg

疫苗分為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包括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執行國家免疫規劃時增加的疫苗,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應急接種或者群體性預防接種所使用的疫苗;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  

原理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製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製劑。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特性。當動物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後,免疫系統便會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等;當動物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動物體的免疫系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製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傷害。  

意義

疫苗的發現可謂是人類發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繁衍生息的歷史就是人類不斷同疾病和自然災害鬥爭的歷史,控制傳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預防,而接種疫苗被認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事實證明也是如此,威脅人類幾百年的天花病毒牛痘疫苗出現後便被徹底消滅了,迎來了人類用疫苗迎戰病毒的第一個勝利,也更加堅信疫苗對控制和消滅傳染性疾病的作用。此後200年間疫苗家族不斷擴大發展,目前用於人類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種,根據技術特點分為傳統疫苗和新型疫苗。傳統疫苗主要包括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新型疫苗則以基因疫苗為主。  

種類

從疫苗的概念來講,它是一種激起人體自動免疫的製劑,所以一些被動免疫製劑(比如抗毒素免疫球蛋白等)就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疫苗,但它們也有防治疾病的能力,所以就一塊闡述。

人工主動免疫製劑

1. 滅活疫苗

選用免疫原性好的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等,經人工培養,再用物理化學方法將其殺滅制

疫苗

成。此種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進入人體後不能生長繁殖,對機體刺激時間短,要獲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複接種。比如:A肝滅活疫苗,就是死疫苗。

2.減毒活疫苗 用人工定向變異方法,或從自然界篩選出毒力減弱或基本無毒的活微生物製成活疫苗或減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結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小兒麻痹症)等。接種後在體內有生長繁殖能力,接近於自然感染,可激發機體對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較小,免疫持續時間較長。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優於死疫苗。 比如:水痘疫苗是減毒活疫苗,麻風腮腺炎疫苗都是屬於活疫苗。

3.類毒素 細胞外毒素甲醛處理後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為類毒素。其中加適量磷酸鋁氫氧化鋁即成吸附精製類毒素。體內吸收慢,能長時間刺激機體,產生更高滴度抗體,增強免疫效果。常用的類毒素有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等。

人工被動免疫製劑

1.抗毒素

2.人免疫球蛋白製劑

3.細胞因子製劑

4.單株抗體製劑

人工主動免疫人工被動免疫均能使機體增加抗病能力,但後者的持續時間短,主要用治療和緊急預防。

新型疫苗

1.亞單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2.結合疫苗

3.合成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

(1)重組抗原疫苗(2)重組載體疫苗(3)DNA/RNA疫苗(4)轉基因植物疫苗  

兒童注射疫苗

按照我國規定的計劃免疫程序,寶寶必須在1歲內完成5種疫苗的接種,具體包括以下幾種:

(1)B肝疫苗:一般在出生兩天內、1個月、6個月各注射1次,每3~5年加強注射1次。目前使用的多為基因工程B肝疫苗,它可以用於預防所有已知亞型的B肝病毒感染。

不能接種該種疫苗的寶寶有:1.發熱、患急性傳染病中耳炎、活動性結核、心肝腎等疾病;2.體制弱,有過敏史或癲痛者;3.近期正在進行免疫抑制劑治療者。

(2) 卡介苗:接種卡介苗可預防結核病。卡介苗在一般嬰兒出生後即可接種,如果出生時沒接種,可在2個月內接種。在3歲、7歲及12歲時,如結核試驗陰性,應進行複種

如果寶寶患有這些疾病,就不能進行接種卡介苗,具體為結核病、急性傳染病、腎炎心臟病免疫缺陷症、濕疹或其他皮膚病患。

(3)小兒麻痹糖丸口服小兒麻痹糖丸可預防嬰兒癱,即醫學上的「脊髓灰質炎」。現在服用的均是白色三價混和疫苗,出生後滿2月,初服,以後每隔1月服兩次,連服兩次,4歲加強1次

不能接種這種疫苗的寶寶有:患嚴重疾病、發熱或有過敏史(特別是有雞蛋過敏史者)不得接種。

(4) 百白破混合製劑:注射百白破混合製劑可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這三種疾病可嚴重威脅小兒的健康與生命。接種一般是在嬰兒出生滿3個月時進行,初種必須注射3針,每次間隔4~6周,孩子1歲到2歲時再複種1次。

百白破的禁忌:1.有癲癇神經系統疾患抽風史者禁用;2.急性傳染病(包括恢復期)及發熱者暫緩注射。

(5)麻疹疫苗:注射麻疹疫苗可預防麻疹。第一次接種應在嬰兒滿8個月,到2歲、7歲、12歲時再進行複種。

患有這些疾病的兒童不能接種麻疹、風疹腮腺炎三價疫苗:1.對新黴素和雞蛋有過敏者或類過敏反應者;2.伴有發熱的呼吸道疾病、活動性結核、血液病、惡疾質等;3.原發性繼發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4.個人或家庭有驚厥史和腦外傷史。

小提示:寶寶發熱,有急性傳染病時接種疫苗,可能誘發、加重原有病情,不能接種。家長帶孩子去打預防針時,應主動說清孩子的身體情況,以便醫生正確掌握禁忌症,這樣既可減少疫苗接種副反應,又能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尤其是卡介苗屬於活菌苗,小兒麻痹糖丸、麻疹疫苗屬於減毒活疫苗,對於那些體質特別虛弱的孩子在注射後,一定要密切觀察孩子的反應,將孩子出現的不良反應同其他的病症加以區別。

以下是規定強免的疫苗(2006年3月1日執行):

出生時:B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齡:B肝疫苗(第二次)

2月齡: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一次)

3月齡: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齡: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齡:百白破(第三次)

6月齡:B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腦疫苗(第一次)

8月齡: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腦疫苗(非活第一、二次)、(減活第一次)

9月齡:A群流腦疫苗(第二次)

18月齡: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歲:乙腦疫苗(非活第三次)、(減活第二次)

3歲:A群流腦疫苗(第三次)

4歲:脊髓灰質炎疫苗(第四次)

6歲:乙腦疫苗(非活第四次)、(減活第三次)、A群流腦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歲:精白破(第二次)

還有一些疫苗不屬於強免範圍,如麻腮風、風疹、腮腺炎、肺炎水痘等,都要收費的,可自願選擇打或不打。記住一點,凡是收費的疫苗都需要家長簽名認可,方可接種。  

疫苗反應

疫苗雖經滅活或減毒處理,但畢竟是一種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質,對人體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其實這也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就象感冒發熱一樣是機體在抵禦細菌或病毒。

疫苗

正常反應

局部反應如輕度腫脹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種後,屁股上出現硬結就是吸附製劑接種後常見的現象。

接種疫苗後的全身反應有發熱和周身不適,一般發熱在 38.5 ℃以下,持續 1 ~ 2 天均屬正常反應。無論局部還是全身的正常反應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多喂水、並注意多休息即可。如果高熱,可服用退燒藥,可以做物理降溫、吃些富有營養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並要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異常反應

局部感染無菌膿腫;暈針、癔病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等。

遇到暈針、過敏性休克應立即平臥、頭部放低、口服溫開水或糖水;與此同時立即請醫生作緊急對症處理。

出現皮疹,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脫敏藥。

出現過敏性休克一般表現為接種後很短時間內面色發白、四肢發涼、出冷汗、呼吸困難、甚至神志不清、抽風等。此時一般醫生會立即進行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同時給激素和脫敏藥觀察治療。  

成人可注射的疫苗:

B肝疫苗、A肝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麻風腮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支氣管炎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傷寒疫苗痢疾疫苗、宮頸癌疫苗、霍亂疫苗等很多

還有愛滋病疫苗、甲型H1N1疫苗已研製出。  

生物製品

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動物的血清、細胞等製備的供預防、診斷和治療用的製劑。預防接種用的生物製品包括疫苗、菌苗和類毒素。其中,由細菌製成的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製成

疫苗

的為疫苗,有時也統稱為疫苗。  

常用疫苗列表

參看

參考文獻

健康問答網關於疫苗的相關提問

關於「疫苗」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