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疫苗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是嬰幼兒急診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發展中國家情況則更加嚴重,兒童腹瀉占整個病死率的15%"34%。,我國每年大約有1000萬嬰幼兒患輪狀病毒感染性胃腸炎,占嬰幼兒總人數的1/4。輪狀病毒疫苗,令人欣慰的是我國科學家經過20多年的努力,幾乎和美國科學家同時攻克了這一世界性難題,研製成功了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可以有效預防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

輪狀病毒疫苗

  

目錄

藥物成份

輪狀病毒疫苗,屬於生物製劑

輪狀病毒疫苗

,該疫苗系採用輪狀病毒減毒株感染新生小牛腎細胞,經培育、收穫病毒液後加入時宜的甜味保護劑製成。為橙紅或粉紅色澄清液體。  

接種對象

主要為6個月-5歲嬰幼兒。  

使用方法

用手開啟瓶蓋,用吸管吸取本疫苗,直接喂於嬰幼兒,用量為每人一次口服3ml,切勿用熱水送服。  

適應症

該疫苗口服免疫後,可刺激機體產生對A群輪狀病毒的免疫力,用於預防嬰幼兒A群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  

禁忌症

①患嚴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

②患急性傳染病發熱者。

③先天性心血管系統畸型患者,血液系統、腎功能不全疾患者。

④嚴重營養不良過敏體質者。

消化道疾患,腸胃功能紊亂者。

⑥有免疫缺陷和接受抑制治療者。  

貯存方法

保存於2-8℃暗處,運輸應在冷藏條件下進行。  

注意事項

①開啟瓶瓿時,切勿使消毒劑接觸疫苗。

安瓿裂紋、標籤不清或液體混濁者切不可使用。

③玻瓶開啟後,疫苗應在1小時內用完。

④注射過免疫球蛋白及其它疫苗接種者,應間隔2周以後方可接種本疫苗。

⑤請勿用熱開水送服,以避免影響疫苗免疫效果

⑥該疫苗為口服疫苗,嚴禁注射。  

研製背景

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是嬰幼兒急診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全世界因急性胃腸炎而住院的兒童中,約50%-60%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發展中國家情況則更加嚴重,兒童

輪狀病毒

腹瀉占整個病死率的15%~34%。我國每年大約有1000萬嬰幼兒患輪狀病毒感染性胃腸炎,占嬰幼兒總人數的1/4。因此,輪狀病毒成為全世界科學家們研究的焦點。輪狀病毒疫苗是預防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的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  

研製歷史

人類首先用活的G6 型牛RV RIT 4237株製成了疫苗,一次服用在芬蘭可減少80% 的HRV 腹瀉,但在發展中國家進行的試驗,發現其保護率較低,因此放棄了此疫苗。此後採用G3 型猴RV MMU 18006株產生的第二種減毒活疫苗,其在委內瑞拉試驗結果較好,該地區流行株血清型為G3,與疫苗株相同, 這表明血清型特異性免疫在保護疾病中是十分重要的。為了擴大疫苗的抗原特異型, 對多種HRV 血清型產生良好的保護效果,研究人員發展了多價重配株疫苗。四價重配株疫苗RRV 2TV 由一個G3 型恆河猴RV 與另三個分別含有G1、G2、G4 型V P7 基因的HRV 重配株構成。RRV 2TV 在美國、芬蘭、委內瑞拉的臨床實驗中顯示很好的免疫原性,在每種條件下都可使腹瀉發病率至少降低50%, 並可預防80%~100%的重症腹瀉, 效果可持續2 年。美國於1999 年8 月31 日批准其使用,分三次在嬰兒2、4、6 月齡時口服,可以和其它DPT、H ib、O PT、HBV 疫苗同時接種,並推薦列為兒童常規免疫程序。但是,1999 年6 月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現服用RRV 2TV 疫苗可能增加腸套疊發病危險性,建議停止其使用。國內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採用G10 型羊RV LLR 株研製的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已於2000 年批准使用。

2、輪狀病毒引起疾病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輪狀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徑為糞-口途徑,臨床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呈滲透性腹瀉病,病程一般為7天,發熱持續3天,嘔吐2~3天,腹瀉5天,嚴重出現脫水症状

全世界每年因輪狀病毒感染導致的嬰幼兒死亡的人數大約為900 000人,其中大多數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在美國,5歲前兒童中大約80%感染過輪狀病毒,每年有55 000名3歲兒童因感染輪狀病毒引起重症腹瀉或脫水而住院治療,其中20~40名兒童死亡。在中國,0~2歲以內的嬰幼兒人數約為4000萬人(含新生兒〉,每年大約有1000萬嬰幼兒患輪狀病毒感染性胃腸炎,占嬰幼兒人數的1/4,是引起嬰幼兒嚴重腹瀉的最主要病原。

輪狀病毒感染從無症状、輕微發病到嚴重發病,嚴重時發生致命性胃腸炎、脫水及電解質平衡失調。輪狀病毒胃腸炎的症状包括發燒、嘔吐、腹痛以及無血色水樣腹瀉,症状可持續3~9天。

據國內專家、WHO報告,全世界每天有1100萬人患腹瀉病,其中多數為5歲以下兒童,腹瀉病是導致嬰幼兒死亡的第二大疾病(發展中國家)。5歲以下兒童腹瀉主要原因是病毒性感染,其中輪狀病毒導致腹瀉最為重要,占病毒性腹瀉的60%以上。5歲以下兒童人人都可能傳染,2個月~3歲患者最多,3歲前的嬰幼兒約90%都要受到輪狀病毒。  

研究進展

1、截至2008年,新型高效疫苗正在研製中,DNA 疫苗、病毒樣顆粒亞單位

DNA 疫苗

苗正用於動物實驗, 轉基因植物疫苗及其它新型疫苗也可望用於HRV 疫苗的開發。

2、在2008年4月出版的愛思唯爾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中,澳大利亞昆士蘭兒科傳染病實驗室的Keith Grimwood 和Carl Kirkwood提出,在非洲和亞洲的輪狀病毒毒株具有更高的多樣性,每年有41.3萬人死於輪狀病毒,在這些地區的試驗結果對於評估這種疫苗的有效性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3、2005年4月舉行的第四屆疫苗研究年會上,來自澳洲North Adelaide省NorthField實驗室的Janina Pacyna博士及其同事公布了兩項研究成果。他們對含抗輪狀病毒抗體的超免疫牛初乳(HBC-R)的免疫力進行了評價。 Pacyna博士指出:「接受過免疫的母親可通過授乳使孩子產生被動免疫,但HBC-R提供了一種不用哺乳也可獲取保護性抗體的途徑。」她補充道:「住院患兒是輪狀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HBC-R是住院期間保護他們的一種方法。」HBC-R可單獨以液態形式供給,也可以粉末形式添加到嬰兒食物中。Pacyna博士強調,服用HBC-R「必須有規律」,一旦停用,其保護性就會喪失。她指出,服用HBC-R後平均8小時就可在糞便中檢出抗體活性。 Pacyna博士還提到她的公司已和美國的研究者取得聯繫,不久就可能在美國進行試驗。

4、對潛在的干擾因素如口服脊灰疫苗和母乳餵養也要進一步評價。泰國和美國的研究表明,RRV 2TV 與脊灰疫苗無相互作用,但這需要在更大規模的其它背景下加以確證。在美國母乳餵養與非母乳餵養條件下,RRV 2TV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一致 ,但在發展中國家的情況還不清楚。  

預防保健

1、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是急性胃腸炎的重要病原,直徑60~80nm,核心為雙股RNA,由11個節段組成,外有雙層衣殼,內層殼粒呈放射狀排列,與薄而光滑的外層衣殼形成輪狀,故名為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暴露於胰蛋白酶後,其感染力可增強100倍以上,在寒冷季節,發病率達到高峰。

輪狀病毒按習慣分為小兒輪狀病毒、成人輪狀病毒和非典型輪狀病毒,又按其抗原特性和核酸電泳圖形分為A~F6個組。小兒輪狀病毒也稱普通輪狀病毒,屬於A組;成人輪狀病毒又稱成人腹瀉輪狀病毒,屬B組。

小兒輪狀病毒對理化因素抵抗力較強,能耐乙醚弱酸,在室溫中傳染性可保持7個月,-20℃能長期保存。

小兒輪狀病毒是嬰幼兒尤其是秋冬季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6~12月齡為高發年齡,其次是12~23月齡的幼兒,小於4個月的嬰兒和老人也可發病,甚至可引起暴發流行。成人對小兒輪狀病毒有抵抗力,但對成人輪狀病毒易感,發病年齡主要為青壯年。

輪狀病毒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傳染性很強,病人和隱性帶菌者傳染源。病毒隨糞便排出體外,一般經糞-口途徑傳播(也可通過呼吸道傳播),可散發或暴發流行。主要在十二指腸粘膜細胞增殖,引起十二指腸粘膜表面絨毛變短而鈍,十二指腸表皮細胞二糖酶減少,從而影響腸道對鹽類、木糖和水分的正常吸收,引起腹瀉。

機體感染輪狀病毒後很快產生特異性抗體,腸道局部出現SIgA,有中和病毒的作用。

關於「輪狀病毒疫苗」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