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體質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hqx.jpg

過敏體質(irritable the physique)是一個醫學專業辭彙,是指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及過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發病原因的人。當患者具有過敏性體質時,則該患者更加容易發生過敏性疾病,包括濕疹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等。還可能對其他具體物質發生過敏,比如金屬過敏花粉過敏藥物過敏等。

過敏性體質的人,往往承自父母,另一方面與飲食及壓力過重導致抵抗力變差也有關係。父母遺傳給兒女的不一定是相同的疾病,表現形式不盡相同,比如哮喘父親不一定把哮喘遺傳給兒女,而兒女可能患有過敏性鼻炎,孫輩可能有濕疹等。因為這些過敏性疾病的遺傳因素較為複雜,不是簡單的、單一的基因遺傳病,所以往往不會由上而下地遺傳具體的疾病。當然,兒女患哮喘的機率比正常人要高,這是必須明確的。

過敏性體質患者在使用藥物時應謹慎,因為這類患者比正常人可能更加容易對藥物發生過敏反應,而且程度可能較為嚴重。當然,並不是說這類患者不能用藥物,只是在使用藥物(尤其是自己是非處方藥物)的時候要注意。

如何治療過敏性體質的患者,目前仍沒有較好的辦法。現在常用的是脫敏療法,但效果並非十分確切。可能這是一個趨勢,有可能徹底治癒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體質的患者更加應該增強自身免疫力,多鍛煉,保障好正常飲食、睡眠,調整心態也很重要。自身免疫力增強後可能對過敏性體質的改善有一定的幫助。  

目錄

簡介

一般是將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發病原因的人,稱之為「過敏體質」。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可發生各種不同的過敏反應過敏性疾病,如有的患濕疹蕁麻疹、有的患過敏性哮喘,有的則對某些藥物特別敏感,可發生藥物性皮炎,甚至剝脫性皮炎。但是偶爾對某種已知因素髮生高反應性,不能稱作「過敏體質」。  

造成過敏體質的原因

造成「過敏體質」的原因是複雜而多樣的,但由於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保護身體的天然屏障,可以防止病原體入侵,它可以分泌一種"溶解酵素",殺死入侵的細菌!皮膚上的汗腺體溫起著調節作用,使之維持在37度左右;皮膚對冷.熱.痛.壓等刺激能夠敏感地覺察!它上面分布著200-400萬個痛覺點,50萬個觸覺點,3萬個熱覺點!皮膚出現的問題是由內因外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也就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過敏體質的特徵

免疫學角度看,「過敏體質」的人常有以下特徵:

免疫球蛋白E(IgE)是介導過敏反應的抗體,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極微,而某些「過敏體質」者血清IgE比正常人高1.000倍~10.000倍。

②正常人輔助性T細胞1(Th1)和輔助性T細胞2(Th2)兩類細胞有一定的比例,兩者協調,使人體免疫保持平衡。某些「過敏體質」者往往Th2細胞佔優勢。Th2細胞能分泌一種稱為白細胞介素-4(IL-4)物質,它能誘導IgE的合成,使血清IgE水平升高。

③正常人體胃腸道具有多種消化酶,使進入胃腸道的蛋白質性食物完全分解後再吸收入血,而某些「過敏體質」者缺乏消化酶,使蛋白質未充分分解即吸收入血,使異種蛋白進入體內引起胃腸道過敏反應。此類患者常同時缺乏分布於腸粘膜表面的保護性抗體——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缺乏此類抗體可使腸道細菌在粘膜表面造成炎症,這樣便加速了腸粘膜對異種蛋白吸收,誘發胃腸道過敏反應。

④正常人體含一定量的組織胺酶,對過敏反應中某些細胞釋放的組織胺(可使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等)具有破壞作用。因此正常人即使對某些物質有過敏反應,症状也不明顯,但某些「過敏體質」者卻缺乏組織胺酶,對引發過敏反應的組織胺不能破壞,而表現為明顯的過敏症状。

造成上述免疫學異常的根本原因常與遺傳密切相關。  

過敏體質的注意事項

有了過敏體質怎麼辦呢?最重要的是盡量避免與引起過敏的物質接觸,因為多接觸一次,體內針對過敏物的免疫物質也就多一份,反應會更劇烈;相反如果長期不與過敏物質接觸,那麼相應的抗體或淋巴細胞就會漸漸減少,過敏反應也就會逐漸自行消失。

發作頻繁的過敏反應,家長最好記錄孩子一日的生活內容,如吃過什麼食品,到哪裡去過,聞到過什麼氣味,接觸過哪些特殊的東西等,希望能找到可能的過敏原,避免以後與這些過敏原的接觸,預防過敏現象的發生。此外,還應帶孩子去醫院診治,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地服用抗過敏藥物。  

過敏體質如何吃得安全

周圍越來越多的人出現過敏症状,鼻子癢、皮膚癢、眼睛癢、氣喘咳嗽等病例越來越多。問題出在哪裡呢?飲食是造成過敏的因素之一,但過敏體質是最根本的原因。

過敏體質人群常見的食物過敏症状如下:呼吸系統出現鼻炎、氣喘、咳嗽症状;眼睛瘙癢紅腫;皮膚出現風塊疹、濕疹、血管水腫紅斑、瘙癢現象;消化系統則可能產生腹痛噁心嘔吐腹瀉消化道出血、口咽部瘙癢有異物感等不適。

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有:牛奶、黃豆、花生、蛋和魚、核果類、甲殼類海鮮(如蝦蟹)、麵粉等。現代食品工業發達,也有一些人因為食品添加劑而過敏,例如色素、抗氧化劑防腐劑等。這類含有添加劑的食物,如蜜餞、金針和一些糖果,過敏患者還是少吃為妙,以免誘發哮喘。此外,有些食物不一定要食用,即使只有接觸,也可能造成皮膚發癢、紅腫的過敏反應,例如香蕉、酪梨、奇異果、栗子木瓜等。

避免過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遠離過敏原。每當逢年過節,過敏體質人群常常只能望梅止渴。其實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改善過敏體質。過敏體質,說得通俗一些就是機體的免疫系統出現了異常的反應,

最新的研究表明,過敏體質的形成,以及過敏的發作,都與機體內「健康殺手」——自由基過多地堆積有關。而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化學品濫用及輻射問題,都會直接造成自由基在體內的堆積。國外過敏研究機構通過清除自由基,調節機體免疫,達到逐步改善過敏體質,使過敏原與機體的不良免疫反應降到最低限度。此外,還通過服用OPC保護過敏參與細胞——肥大細胞嗜鹼細胞細胞膜,使它們難以釋放過敏反應介質。  

過敏體質飲食上應注意的事項

過敏體質的人要盡量少吃加工或精製的食物,儘可能少吃糖類,避免高油、高熱量。吃對營養也很重要。確認你吃的食物里,是不是富含可以降低過敏機率的下列營養素∶omega-3脂肪酸(鮭魚、沙丁魚等魚類)、蛋白質(包括雞、魚、豆莢類,但黃豆是常見的過敏原)、抗氧化物(水果蔬菜,例如綠色蔬菜中有維生素C,深色有色蔬菜中有β胡蘿卜素)。

另外,過敏的人不要喝冰水,中醫甚至主張不要多吃涼性食物,以免刺激誘發過敏。  

解決療法

在7月8日全球首個「世界過敏日」里,中華醫學會會長鍾南山院士指出,中國有兩億多人患過敏性疾病,脫敏已是公認療效顯著的療法。

鍾南山院士介紹,目前全球有22%的人群患有過敏性鼻炎、哮喘、濕疹等過敏性疾病,並以每10年倍的速度增加,預計2010年將達到全球人口的40%。依此類推目前我國有兩億多人患有過敏性疾病,應引起重視。

誘發過敏反應的抗原稱為過敏原。過敏原是過敏發生的必要條件。引起過敏反應的抗原物質常見的有2000-3000種,醫學文獻記載接近2萬種。它們通過吸入、食入、注射或接觸等方式使機體產生過敏現象。  

脫敏療法具體做法

在確定對哪幾種過敏原過敏之後,即可選擇相應的過敏原進行脫敏治療。首先根據患者對過敏原過敏的陽性程度,確定脫敏液的起始濃度,由小量到大量,由低濃度到高濃度,有規律地給患者皮下注射,直至維持濃度,再緩慢延長注射時間,由1周2次漸改為1周1次、2周1次、3周1次……最後停用。

常用浸液濃度有1:10[5]、1∶10[4]和1∶5×10[3]三種,每一濃度級注射10次,由O.1毫升開始,每次遞增O.1毫升,劑量增至1.0毫升後更換下一濃度級,最後濃度為1∶5×10[3],劑量遞增至1.0毫升後為維持治療。

脫敏方法有兩種:季節前脫敏和終年脫敏。季節前脫敏是在好發季節前2-3個月進行,每年重複一次。季節前脫敏對單一的某花粉過敏效果較好。但對多種在不同季節開花的花粉過敏或塵蟎過敏則不適用,應採用終年脫敏法,維持量一般持續2-3年,如連續2年基本不發作,可考慮停止治療。  

常見的過敏原如下

A、吸入式過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塵、蟎蟲、動物皮屑、油煙、油漆、汽車尾氣、煤氣、香煙等。

B、食入式過敏原:如牛奶、雞蛋、魚蝦、牛羊肉、海鮮、動物脂肪、異體蛋白酒精、毒品、抗菌素消炎藥、香油、香精、蔥、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C、接觸式過敏原:如冷空氣、熱空氣、紫外線、輻射、化妝品、洗髮水、洗潔精、染髮劑、肥皂、化纖用品、塑料、金屬飾品(手錶、項鏈、戒指、耳環)、細菌、黴菌、病毒寄生蟲等。

D、注射式過敏原:如青黴素鏈黴素、異種血清等。

E、自身組織抗原: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受微生物感染電離輻射燒傷等生物、理化因素影響而使結構或組成發生改變的自身組織抗原,以及由於外傷或感染而釋放的自身隱蔽抗原,也可成為過敏原。

治療頑固性過敏最有效的措施是尋找出過敏誘發因子(過敏原),但要在2萬種不同的誘發因子中準確地找到致病因子猶如大海里撈針。最新權威實驗證實:過敏人群體內自由基數量比非過敏人群高許多!自由基對人體免疫系統侵害是過敏體質形成的基礎,還會直接氧化人體的肥大細胞和嗜鹼細胞,導致細胞膜破裂釋放出組織胺,產生過敏反應。因此,改善過敏體質就要清除自由基。

自由基來源於兩個渠道:一是在機體本身氧化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二是環境污染、輻射、不良生活習慣等,也會不斷產生自由基。自由基可稱萬惡之源,百病元凶。人體的老化、許多疾病的產生都與其密切相關。自由基所形成的脂質過氧化物,能夠損害生物膜,破壞細胞,阻礙正常的新陳代謝,加速衰老,並能引起諸如免疫失衡,過敏,頑固皮炎,鼻炎,結膜炎,哮喘,濕疹,高血壓心肌梗塞糖尿病肝炎痛風腎炎白內障等多種疾病。  

參看

關於「過敏體質」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