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生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優生學(eugenics)是研究如何改良人的遺傳素質,產生優秀後代的學科。優生學的主要理論基礎是人類遺傳學。它的措施涉及各種影響婚姻和生育的社會因素,如宗教法律、經濟政策、道德觀念、婚姻制度等。優生學專門研究使一個民族未來的遺傳素質在肉體和精神兩方面向前進或衰退的社會因素的學科。優生學按其目標可進一步分為積極優生學消極優生學二類。積極優生學是探討決定人類理想的性狀的基因增加的原因和方法;與此相反的是,消極優生學是研究使不理想的(有害的)基因減少的可能性和方法。過去按照優生學的觀點,曾在各國實行了禁止低劣遺傳素質人的生育的法律(優生法)。但是決定哪個性狀優良,哪個性狀低劣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同時也需要警惕,如果亂用優生法恐怕會侵犯人權。但另一方面,許多學者指出,隨著醫學的進步,有害的突變會在人群中積累起來,所以單是醫療的進步和環境的改善不能解決優生學的根本問題。

優生學一詞由英國博物學家F.高爾頓於1883年首創,源出希臘文eugenes,本意「生好的」,即「研究在社會控制下能改善或削弱後代種族(遺傳)素質的動因。這種遺傳素質既包括體格也包括智力」。後來,人們習慣於將優生學區分為消極優生學和積極優生學。美國遺傳學家C.斯特恩則建議稱為預防性優生學和進取性優生學,前者研究降低產生不利表型等位基因頻率的途徑,後者研究增加或維持產生有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頻率的途徑。由於基因不能脫離特定的遺傳背景而產生有利或不利的結果,因此優生學也包括消除不利的和增加有利的等位基因組合。優生學的這兩個方面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因為降低不利的遺傳結構也就意味著增加有利的結構,反之亦然。

優生學的思想和措施自古以來即已存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一書中曾指出擇偶和生育年齡對後代健康的影響。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更增加了妊期衛生一項。古斯巴達人甚至實行過嚴格的選擇後代的措施。我國古籍《左傳》中也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記載,已經認識到近親結婚的後代往往不易存活和繁育。這些都反映了有關優生學的早期思想和措施。

19世紀中葉C.R.達爾文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學說後,人們很快就意識到人類本身作為生物之一,也同樣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而逐步進化成現代人。考慮到現代人類文明(包括科學、技術、法律、宗教、倫理、道德等)對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革作用,於是產生了兩種形似對立而實則互為補充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為人類文明可能會創造這樣一種環境,在這種環境下不僅最適者能生存繁殖,就連本來不能存活或繁育的個體也能生存和繁殖後代,這就會導致不良的遺傳結構在人群中的增加。另一種意見認為人類社會可以運用他的知識和才能比大自然更有效地和更成功地改進其後代的遺傳素質。F.高爾頓首先認識到這兩種可能性。

優生學有兩個任務:一是增進有關人類不同特徵遺傳本質的知識,並判定這些特徵的優劣和取捨;二是指出旨在改進後代遺傳素質的方案。目前有關人類性狀遺傳的知識仍較局限,判定某種性狀在未來社會中的優劣或對人類進化的利弊則更非易事,所以在制定增加或減少某種基因頻率的方案時更應十分謹慎從事。當前只能對某些已確證為有害的習俗和遺傳性狀採取優生措施。如制定優生法,對婚配、生育和生育年齡進行合理的限制,以減少因近親結婚而產生的隱性遺傳性疾病和因母親年齡過大所致先天愚型等先天缺陷的發病率;通過普查,檢出特定人群中某些隱性有害基因的攜帶者,以避免兩個雜合體結婚而生出隱性純合的患者;通過羊膜穿刺獲得羊水中的胎兒脫屑細胞或取出早期胎盤絨毛進行胎兒的產前診斷,結合必要的人工流產以防止患兒的出生;廣泛設立遺傳諮詢網點,以及宣傳在一定情況下結婚並不是都鬚生育的觀點等。

根據目前的生物醫學知識,為了達到改善人群的智力和體力的目時,除受精時已決定的遺傳結構外,胎兒期的發育、分娩嬰兒撫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近年來又有人提出優體學和優境學概念,前者研究改善胎兒大腦發育的措施,後者研究改善嬰兒的營養、教養等環境的優生途徑。近年來受到很大重視的圍產期醫學則致力於防止引起早產新生兒窒息產傷等所能影響後代智力和健康因素的研究。這些新生學科雖然並不著眼於改變人群的基因頻率,但對於改善人類的素質同樣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因而受到各方面的重視。

從F.高爾頓起幾乎所有的優生學者都特別關心人類的智力天賦。因為人類有別於其他生物的主要之點是人類依靠豐富的文化和科學技術(主要通過語言文字傳授)去適應和改造客觀世界,沒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則既不能接受這份寶貴的財富,更談不上使之向前發展。然而有關人類智力遺傳的研究雖然已經進行了 100多年,卻仍未得出一致的結論。其主要困難在於人類社會的複雜性使研究者不易獲得能明確反映遺傳或環境因素的客觀數據。根據迄今累積起來的人類遺傳學和醫學遺傳學資料,大致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嚴重的先天性智力缺陷大都由單個基因的缺陷或某種染色體畸變所引起。比奈於1907年為幫助巴黎學童分班而設計的,雖然後來經過不斷改進,也還不能全面反映被測者的智力水平。學校里成績平平而在工作中卻取得輝煌成就,或在許多方面被認為平庸而在某一特定領域卻顯示卓越才能者都不罕見。智力天賦雖以遺傳決定的大腦結構為依據,但大腦能否正常或充分發育和表達其功能,卻有賴於孕婦和嬰幼兒的合理營養和對後者的教養和環境。最後,人類文明是由互相依存的各行各業的無數勞動者和具有各種不同天賦的人在漫長的歲月中創造出來的,人類能夠經受住各種嚴酷的選擇壓力(包括氣候變化、疫病流行、戰爭等)而繁衍進化,正是由於人群的高度多態性和人類基因庫的豐富多彩,因此在採取任何旨在降低或增加某些特定基因頻率的措施之前必須十分慎重考慮其對人類前途的遠期後果。

西方早期的優生學者出於偏見和缺乏遺傳學知識,曾經使優生學走上歧途。20世紀初德國的優生學者提出了種族衛生學,宣傳北歐人是優秀人種,防止優秀的雅利安人血統被劣等民族污染等主張,後來發展到與納粹的排猶種族主義同流合污,實際上為希特勒在40年代初「最終解決」「猶太人問題」而大規模屠殺猶太人提供了輿論準備和理論根據。一些早期優生學者也曾無限擴大遺傳的作用,不但認為人的軀體和精神性狀全由遺傳決定,甚至把犯罪、酗酒、暴力行為和漂泊習性等也都納入孟德爾遺傳範疇。這類觀點曾對公眾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助長了種族歧視,並曾反映到某些國家的立法和移民政策中。

蘇聯在20年代曾建立優生學研究機構和優生學會,出版優生學雜誌。20年代末即被禁止,有關學者都轉向動植物研究領域。30年代醫學遺傳學研究所也被解散,人類遺傳學和優生學被宣布為納粹的科學。40年代以後優生學的研究一直處於窒息狀態。直到1971年才重新建立醫學遺傳學研究所,近年來也開始在刊物上號召採取措施以改善人的先天素質,減少或消除不良遺傳因素的影響。日本早期的優生運動受德國和英、美的影響甚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8年6月議會通過以法律形式推行預防性優生措施。現在的高級中學教科書《高等保健教育》(1978)也包含有遺傳學基礎知識和優生法的內容,使國民在中學時代就懂得實行優生是國民應盡的義務。這些做法對於改善日本國民的遺傳素質起了積極的作用。

20年代初優生學開始傳入中國,當時譯為「善種學」。後來中國學者潘光旦去美國專攻優生學,回國後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學內講授優生學,並譯有《優生原理》等專著若干種。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蘇聯影響下優生學遭到批判。1979年學術界倡議開放這一禁區,旋即在限制人口的需要和醫學遺傳學廣泛開展的背景下引起了公眾和有關方面的重視。

目前預防性優生學比較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而進取性優生學則無論在研究和實踐方面都還存在若干困難。當前美國醫學科學研究中最活躍的方面之一是所謂「出生缺陷」,它涉及人體細胞遺傳學生化遺傳學、圍產期醫學、產前診斷學、人體發生遺傳學、畸胎學等眾多學科,它的目的與預防性優生學完全一致。

參看

關於「優生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