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瘀點
A+醫學百科 >> 皮膚瘀點 |
廣泛性或局限性皮膚、粘膜下出血,形成皮膚粘膜的紅色或暗紅色色斑,直徑約3-5毫米或更大。通常直徑在2毫米以內者稱瘀點。
目錄 |
皮膚瘀點的原因
(1)血管外因素。血管周圍組織若因變性、萎縮和鬆弛,致支撐力量薄弱,則易發生出血形成紫癜。血管外因素多見於老年性或惡病質性紫癜,毛細血管與小血管稍受輕微外力撞壓即可引起破裂出血而致紫癜。 (2)血管因素。是指因毛細血管壁的損害,使血液從血管內滲出到血管外形成的紫癜。血管因素所引起的紫癜佔全部紫癜的首位。正常人小血管損傷後,血管立即發生反射性收縮,局部血流減慢,以促進止血。如果周圍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加及血管舒縮功能異常,則易因為血液自血管內外滲而致出血性紫癜。血管因素所致出血的特點是毛細血管脆性試驗呈陽性,但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均正常。此類紫癜最常見者為過敏性紫癜。其次,細菌或病毒感染、維生素C缺乏、化學因素等均可使血管壁受損而引起紫癜。此外,還有一種原因不清楚的血管壁脆性增加,常見於女性,紫癜可自行消失,亦無不良後果,稱為單純性紫癜。(3)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在止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減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則止血功能減弱或喪失,均易致紫癜。血小板減少可見於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症、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症(又稱症状性紫癜,可因骨髓造血障礙致血小板發生減少,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癌腫骨轉移引起)、放射物質及化學藥品破壞巨核細胞而使血小板生成減少、重度感染(如傷寒、流腦、敗血症)使血小板破壞過多等。此外,脾功能亢進、紅斑狼瘡、尿毒症等也可使血小板減少。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有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無力症等。實驗室檢查對血小板因素所致的紫癜的診斷有重要意義,一般表現為出血時間延長、血塊回縮不良及血小板減少。 (4)凝血因子因素。凝血因子缺乏常致凝血障礙而導致紫癜。此類疾病較少,病因多為先天性,少數為獲得性(主要由肝病引起)。對紫癜病人應做血常規、血小板計數、出血時間、凝血時間、毛細血管脆性試驗、皮膚粘膜微循環、血液流變學和凝血因子等有關檢查。
皮膚瘀點的診斷
①血管性紫癜。很常見,是由於血管壁損傷或其脆性和通透性增高所致,常見於免疫性的(如過敏性紫癜)、感染性的(如敗血症)、血管結構異常(如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及其他(如異常蛋白血症、單純性或老年性紫癜等)疾病。檢查除束臂試驗可能陽性外,無其他異常。
②血小板異常性紫癜。最常見,多數是由於血小板減少、增多及功能異常所致,若口腔頰粘膜有紫癜或血皰,常提示出血嚴重,應積極處理。
③凝血機制障礙,包括凝血因子缺乏、循環中有抗凝物質或纖維蛋白溶解亢進,一般說由凝血機制障礙引起的出血,主要表現為關節積血、肌肉血腫和內臟出血,較少表現皮膚紫癜,僅有時表現為大的瘀斑,而且檢查凝血象有明顯異常,藉此可與血管性紫癜和血小板異常引起的紫癜鑒別。紫癜的治療依病因不同而異。
皮膚瘀點的鑒別診斷
廣泛性或局限性皮膚、粘膜下出血,形成皮膚粘膜的紅色或暗紅色色斑,直徑約3-5毫米或更大,大於5毫米者稱為瘀斑,局部隆起或有波動感者則為血腫。
①血管性紫癜。很常見,是由於血管壁損傷或其脆性和通透性增高所致,常見於免疫性的(如過敏性紫癜)、感染性的(如敗血症)、血管結構異常(如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及其他(如異常蛋白血症、單純性或老年性紫癜等)疾病。檢查除束臂試驗可能陽性外,無其他異常。
②血小板異常性紫癜。最常見,多數是由於血小板減少、增多及功能異常所致,若口腔頰粘膜有紫癜或血皰,常提示出血嚴重,應積極處理。
③凝血機制障礙,包括凝血因子缺乏、循環中有抗凝物質或纖維蛋白溶解亢進,一般說由凝血機制障礙引起的出血,主要表現為關節積血、肌肉血腫和內臟出血,較少表現皮膚紫癜,僅有時表現為大的瘀斑,而且檢查凝血象有明顯異常,藉此可與血管性紫癜和血小板異常引起的紫癜鑒別。紫癜的治療依病因不同而異。
皮膚瘀點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該部分內容資料正在整理中,請查看其他相關內容
參看
- 節段性透明性血管炎
- 小兒出血性疾病
- 小兒播散性血管內凝血
- 小兒血小板釋放功能缺陷性疾患
- 小兒血小板無力症
- 小兒巨大血小板症候群
- 小兒繼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妊娠合併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妊娠合併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皮膚病
- 氣瘤
- 輸血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感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老年人過敏性紫癜
- 皮膚症状
|
關於「皮膚瘀點」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