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癬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手癬

疾病手癬又稱鵝掌瘋,手癬為手掌的皮膚癬菌感染,若僅累及手背,出現環形或多環形損害,則仍稱為體癬。 

目錄

病因及發病機制

手癬多來自於搔抓足癬,股癬頭癬等的直接接觸傳染甲癬及手背部體癬的蔓延,手癬的病原菌以紅色毛癬菌為主,約佔55.6%,其次為石膏樣毛癬菌,約佔22.7%.白色念珠菌也可引起與手癬相同的損害。不透氣的衣物可增加皮膚局部的溫度和濕度,干擾角質層的屏障功能。紅色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侵入皮膚後,還要經過幾個發展階段,包括孵育期、在抗感染過程中增大和退化期。孵育期在角質層生長,臨床表現輕微。一旦感染建立,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的生長速度和表皮更新速度對於損害的發展是兩個關鍵性因素。兩者必須相等或前者大於後者,否則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數量將下降。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所產生的角蛋白酶和其他蛋白分解酶,不僅與其在皮膚定植和侵入,而且表現為皮膚損害。  

臨床表現

手癬、足癬是最常見的淺部真菌病,在全世界廣泛流行,中國南方地區發病較北方多。夏秋季發病率高,常表現為夏重冬輕或夏病冬愈。多累及成年人,男女比例無明顯區別。皮膚多由一側傳播至對側,手癬常見於單側。根據臨床特點不同,手癬可分為三型(足癬也是同樣分類,臨床上常把手癬、足癬一併分類,因為二者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相差無幾)

水皰鱗屑

起病多為單例,先以手掌的某一部位開始,特別是掌心,食指無名指的掌面,側面及根部,開始為針頭大小的水皰,壁厚且發亮,內含清澈的液體,水皰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覺瘙癢,水皰干後脫屑並逐漸向四周蔓延擴大形成環形或多環形損害,邊緣清楚、病程慢性、持續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並傳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對側手掌。有時水皰可繼發感染形成膿皰。  

角化過度型

好發於掌跖部(若為足癬,則為足跟)。皮膚處多乾燥,角質增厚,表面粗糙脫屑,紋理加深,容易發生皸裂,皮損可向手背(足背)蔓延。一般無瘙癢,有皸裂時疼痛。

手癬.jpg

浸漬糜爛型

也稱間擦型,好發於指(趾)縫。表現為皮膚浸漬發白,表面鬆軟容易剝脫,露出潮紅糜爛面甚至裂隙。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繼發細菌感染時有惡臭味。

本病常以一型為主或幾個類型同時存在,也可從一個型轉向另一型,如同夏季表現為水皰鱗屑型,冬季則表現為角化過度型。治療不測定是遷延不愈的主要原因。

輔助檢驗

刮取鱗屑,挑取皰液加10%koH鏡檢,可見分枝分隔的菌絲,但角化增厚型手癬直接鏡檢陽性率低,需反覆檢查,取鱗屑或皰液接種於沙氏瓊脂上,保溫培養,2周內有菌落生長,根據菌落形態和鏡下特徵可以鑒定菌種。  

診斷

起病於手掌某一部位,緩慢擴大,最終累及大部、全部甚至兩側手掌,損害為紅斑,水皰、鱗屑和角化增厚,應考慮診斷為手癬,真菌學檢查陽性即可確診。

鑒別診斷

手部濕疹

手部濕疹與手癬都是常見的手部皮膚疾病。手部濕疹患者屬過敏體質,由於手部常接觸外界各種致敏因子,如消毒液、洗滌劑、化工用品等而引發。皮疹表現為暗紅斑,皮膚表面乾燥、粗糙,也可角化肥厚,冬季常伴有皸裂,有程度不一的瘙癢,皮膚發生皸裂時有疼痛。

手癬為手指屈面、指間及手掌側皮膚感染皮膚癬菌引起,拇指往往是最先發病的部位。春夏加重,秋冬明顯緩解。皮疹主要表現為片狀紅斑。夏季這些部位可出現水皰,水皰乾燥後形成環狀鱗屑,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瘙癢。

從以上對濕疹和手癬的描述來看,瘙癢是它們的共同特徵,這也是導致疾病常常被誤診、誤治的主要原因。那麼,如何區分這兩種疾病呢?可以根據以下三大法則來正確判斷。

法則一:看發病部位 濕疹皮疹為多形性、滲出明顯、對稱發生、瘙癢劇烈、接觸洗滌用品後常反覆發作,手背、手掌均是好發部位;手癬皮疹較為單一,一般發生於單個手掌,瘙癢不很明顯,嚴重時可波及手背,常合併有足癬,病程久的患者合併有灰指(趾)甲,春夏發病較重,秋冬明顯好轉。

法則二:看實驗室檢查結果 由於手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因此其真菌鏡檢和培養呈陽性,手部濕疹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因此呈陰性。

法則三:看用藥效果 可以從治療藥物對疾病是否有緩解作用來區分。手部

手癬

濕疹患者內服抗組胺藥(如開瑞坦等)以及外用激素類軟膏治療能夠達到很好的療效,但容易複發;而手癬患者外用激素軟膏反而會導致皮疹擴散。  

剝脫性角質松解症

又名層板狀出汗不良,是一種表淺的掌跖部角質剝脫性皮膚病,皮損初起為針頭大白點,由表皮角層松解形成,漸擴大脫屑,無丘疹和水皰,也無瘙癢,雙手對稱發生,多見於青少年,常有季節性複發傾向。  

汗皰疹

典型損害為位於表皮深處的米粒大小水皰,略高出皮面,無炎症,常對稱分布於手掌、手指側面及指端,少見於手背和足部,可定期反覆發作。皰壁真菌檢查陰性。注意與汗皰型手癬區別。  

手部汗皰型癬菌疹

水皰較淺、皰壁較薄,常呈群集、對稱分布於雙手指間、掌心部位,身體其他部位同時患有活動期的皮膚癬菌病。皰壁真菌檢查陰性,但毛癬菌素試驗強陽性。皮膚癬菌病治癒後癬菌疹自然消失。  

手癬預防及治療原則

預防

1.平時要講究個人衛生,不要用公用拖鞋、腳盆、擦布等,鞋襪、腳布要定期,保持足部清潔乾燥;滅菌

手癬和足癬


2.手足多汗和損傷,往往是腳癬或手癬最多見的誘因之一,平時要減少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物質對手足皮膚的不良刺激,如果是患者少飲刺激性飲料,如濃茶、咖啡、酒類等,因為這些飲料激惹汗腺的分泌與排出,給表皮黴菌的易感性提供了有利的環境;

3.晚上洗腳或洗澡後,要揩乾趾縫間的水分,撲上消毒撒布粉(薄荷腦0.1克,麝香草酚碘化物2克,硬脂酸鋅4克,碳酸鎂2克,硼酸15克,滑石粉加至100克),目的在於盡量保持各趾間的乾燥,以防止表皮黴菌的再感染。

4.鞋襪、腳布要定期滅菌,保持足部清潔乾燥浴室、游泳池等公共場所是傳染足癬的主要地方,應嚴格執行消毒管理制度。

5.潔身自好,不與他人發生不正當性關係。不使用他人內衣、內褲及洗浴用品。

6.經常換洗內褲,並保持外陰部清潔,經常洗晒衣被。

7.減少出汗,促進股根部蒸發作用。盡量保持會陰部乾燥,穿寬鬆合適的貼身內褲,勿過緊。

8.如患有灰指甲、鵝掌風、股癬,應積極治療,以防經手傳染於陰股部。  

治療

局部治療

  1. 鱗屑角化型:復方苯甲酸軟膏3%克霉唑霜1%益康唑霜1%聯苯苄唑霜2%咪康唑霜
  2. 水皰型:0.2%醋酸鉛浸泡,乾燥後再塗擦上述外用藥;
  3. 浸漬糜爛型:先用1%依沙吖啶溶液、1:5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然後撒足癬粉,乾燥後外用上述霜劑和軟膏。

內服治療

手癬嚴重者可口服灰黃黴素酮康唑氟康唑每周150mg或每日50mg頓服,連用2-6周。伊曲康唑每日200mg頓服,連續1-2周。特比萘芬每日250mg頓服,連服2周。

參看

參考文獻

關於「手癬」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