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丘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本病稱白色痤瘡粟丘疹白色苔蘚。系起源於表皮或附屬器上皮的良性腫物或瀦留性囊腫。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性別,也見於新生兒外傷後引起的粟丘疹往往發生於擦傷、搔抓部位或面部炎症發疹以後。常見於皮膚外葉啉症或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的損害中,也可發生於帶狀皰疹之水皰後,有些患者有遺傳因素。  

診斷要點

一、病史

發病緩慢,可持續數年,最後自然脫落而形成疤痕

二、臨床表現及分型

(一)症状

1.損害呈乳白色或黃色,針頭至米粒大的堅實丘疹,頂尖圓,上覆以極薄表皮。

2.繼發性損害多分布於原有皮損周圍,可持續數年,自然脫落,無疤痕形成。

3.個別損害可有鈣鹽沉積,硬如軟骨、損害增大時呈暗黃色。

4.多見於面部,尤其是眼瞼、頰及額部。成年人也可發生於生殖器嬰兒通常限於眼瞼及顳部。

(二)體征

白色粟粒狀大丘疹為本病特殊體征。

(三)臨床分型

1.原髮型:從新生兒開始發生,由未發育的皮脂腺形成,損害可自然消失。

2.繼髮型:常在炎症後出現,可能與汗管受損有關。可在陽光照射後,二度燒傷後,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後,遲髮型皮膚外卟啉症後,皰性扁平苔蘚後,皰疹樣皮炎後,天皰瘡後,類天皰瘡後和X線照射後等情況下發病。

三、病理診斷

組織病理示為表皮樣囊腫,囊壁由多層扁平上皮細胞組成,囊腔由排列成同心圓的角質細胞所填充。

治療方法

本病為良性病變,一般無自覺症状,通常不需治療。

局部治療:以75%酒精消毒,用針挑破丘疹表面的皮膚,再挑出白色顆粒即可。

關於「粟丘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