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天皰瘡
A+醫學百科 >> 類天皰瘡 |
本病臨床上以厚壁張力性大皰,病理上以表皮下單房大皰,免疫熒光檢查以基底膜帶有免疫球蛋白G和/或 C3 沉積為其特點。一般全身症状輕微,病程持久,預後較好。多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
目錄 |
病因
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臨床表現
皮損好發於胸腹、腋下、腹股溝區及四肢屈側。在紅斑的基礎上或正常皮膚上出現張力性大皰,蠶豆至核桃大甚至更大些,半球形,皰壁緊張而較厚,皰液呈漿液性,偶呈血性,不易破裂,破後糜爛面亦較易癒合,尼科爾斯基氏征(加壓划過皮膚引起上皮剝脫的現象)陰性。小部分患者可有口腔粘膜損害,但較輕微,全身症状較輕,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病程慢性。
根據皮疹分布及形態特點,本病有如下變形:①局限性類天皰瘡。皮損常發於下肢或頭頸部;②小水皰性類天皰瘡。皮損以小於0.5厘米的小水皰為主;③ 增殖性類天皰瘡。多發於腋窩、腹股溝等摩擦部位,為疣狀增生性損害;④多形性類天皰瘡。皮疹呈多形性,有紅斑、環形紅斑、丘疹、風團及大小不等的水皰。此外,瘢痕性類天皰瘡又稱良性粘膜類天皰瘡,很少見。
診斷
在老年人軀幹、四肢上出現張力性大皰,尼科爾斯基氏征陰性,再結合典型病理表現,即可基本確診。取患者血清做間接免疫熒光檢查,顯示有抗基底膜帶抗體(陽性率約為70%),更有助於診斷。
類天皰瘡的辨證分析
基本同天皰瘡。
類天皰瘡的辨證論治
參照天皰瘡辨證論治施藥。
說明:本病一般也宜採用中西綜合治療措施。中醫辨證論治可參照天皰瘡。西藥主要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但用量一般較天皰瘡小,以強的松計算,一般開始劑量為40毫克/日即可(複發者可加大劑量至40~60毫克/日),病情控制後逐漸減量以至停藥。也有聯合使用免疫抑制劑。此外,宜配合支持療法及預防繼發感染。
類天皰瘡的外治法
參照天皰瘡外治法。
類天皰瘡的治療
類天皰瘡的患部先發生潮紅斑,丘疹迅速變為水皰,皰液澄清,皰壁緊張發亮,外圍紅暈,數日後水皰結痂,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常有輕度全身症状,如低熱,全身不適,食欲不振。部分患者在皮疹消退後有後遺神經痛,可數月或更久。那麼它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類天皰瘡的治療方法
治療時需與單純皰疹、膿皰疹鑒別。皰底液塗片找到多核巨細胞和核內包涵體。皰液或腦脊液分離到病毒等可協助診斷。治療原則: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對症治療和防止繼發感染為原則。
1、局部理療:如氦氖雷射,紫外線,頻譜治療儀照射等可緩解疼痛,提高療效。
2、局部治療以乾燥、消炎為主。皰疹未破時外搽爐甘石洗劑,每日數次,或阿昔洛韋軟膏,噴昔洛韋軟膏外搽。若皰已破潰,需以3%的硼酸或0.5%新黴素液濕敷或外搽,外搽0.5%新黴素軟膏等。
3、全身療法
糖皮質激素:早期使用可抑制炎症過程和減輕脊神經節的炎症後纖維化,並可減少神經痛的發生率,最好在起病5-7天內應用。多用強的松20-30mg/天,分-3次口服,連用一周。
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靜滴或口服,更昔洛韋,伐昔洛韋、萬乃洛韋療效亦佳,療程7-10天。
泛發嚴重者還應注意支持療法,防止並發細菌感染。干擾素,胸腺肽等均有療效。
關於「類天皰瘡」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