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皮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生薑皮
Shēnɡ Jiānɡ Pí
別名 姜皮、生薑衣
功效作用 行水消腫。主水腫初起,小便不利
英文名 Ginger peel
始載於 本草圖經
毒性  
歸經 肺經脾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出自《本草圖經》

【拼音名】 Shēnɡ Jiānɡ Pí

【英文名】 Ginger peel

【別名】 姜皮生薑

【來源】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姜的根莖的根莖外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採收和儲藏:秋季挖取姜的根莖,洗淨,用竹刀刮取外層栓皮,晒乾。

【原形態】 姜,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莖肥厚,斷面黃白色,有濃厚的辛辣氣味。葉互生,排成2列,無柄,幾抱莖;葉舌長2-4mm;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30cm,寬1.5-2.2cm,先端漸尖,基部狹,葉革鞘狀抱莖,無毛。花葶自根莖中抽出,長15-25cm;穗狀花序橢圓形,長4-5cm;苞片卵形,長約2.5cm,淡綠色,邊緣淡黃色,先端有小尖頭;花萼管長約1cm,具3短尖齒;花冠黃綠色,管長2-2.5cm,裂片3,披針形,長不及2cm,唇瓣的中間裂片長圓狀倒卵開,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條紋和淡黃色斑點,兩側裂片卵形,黃綠色,具紫色邊緣;雄蕊1,暗紫色,花藥長約9m,藥隔附屬體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無毛,花柱1,柱頭近球形。蒴果。種子多數,黑色。花期8月。

【生境分布】 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各少廣為栽培。

【性狀】 性狀鑒別,呈捲縮不整齊的碎片,灰黃色,有細皺紋,有的具波狀環節痕迹,內表面可見黃色油點。質軟。有特殊香氣,味辣。

【性味】 味辛;性涼

歸經】 脾;肺經

【功效與作用】 行水消腫。主水腫初起,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6g。

【附方】 ①治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促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有妨飲食,上攻下,來去不定,舉動喘乏:五加皮地骨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候。切忌生冷油膩堅硬等物。(《局方》五皮散)②治偏風:生薑皮,作屑末,和酒服。(《食療本草》)

【各家論述】 1.《醫林纂要》:姜皮辛寒,凡皮,多反本性,故寒。以皮達皮,辛則能行,故治水浮腫,去皮膚之風熱。姜發汗,則姜皮止汗,且微寒也。

2.《江蘇植藥志》:外用於膿腫創傷皮膚癬症。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生薑皮」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