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炭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姜炭
Jiānɡ Tàn
姜炭
別名  
功效作用 溫經止血溫脾止瀉。主虛寒吐血便血崩漏陽虛泄瀉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脾經肝經腎經
藥性
藥味

藥名:姜炭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姜的乾燥根莖經炒炭形成的炮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ingiber offcinale Rose. 

漢語拼音:jiang ta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ingiber offcinale Rose.

歸經:脾;肝;腎經

藥理作用:參見「炮姜」條。

功效;溫經止血溫脾止瀉

科屬分類:姜科

主治:虛寒吐血便血崩漏陽虛泄瀉  

目錄

資源分布

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各少廣為栽培。  

動植物形態

姜,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莖肥厚,斷面黃白色,有濃厚的辛辣氣味。葉互生,排成2列,無柄,幾抱莖;葉舌長2-4mm;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30cm,寬1.5-2.2cm,先端漸尖,基部狹,葉革鞘狀抱莖,無毛。花葶自根莖中抽出,長15-25cm;穗狀花序橢圓形,長4-5cm;苞片卵形,長約2.5cm,淡綠色,邊緣淡黃色,先端有小尖頭;花萼管長約1cm,具3短尖齒;花冠黃綠色,管長2-2.5cm,裂片3,披針形,長不及2cm,唇瓣的中間裂片長圓狀倒卵開,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條紋和淡黃色斑點,兩側裂片卵形,黃綠色,具紫色邊緣;雄蕊1,暗紫色,花藥長約9m,藥隔附屬體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無毛,花柱1,柱頭近球形。蒴果。種子多數,黑色。花期8月。  

用藥禁忌

陰虛火旺者及孕婦慎服。

1.《本草徵要》:「血寒者可多用,血熱者不過用三四分為嚮導而已。」

2.《本草備要》:「多用報陰耗氣,孕婦忌之。」

3.《得配本單》:「孕婦服之令胎內消,氣虛者服之傷元,陰虛內熱多汗者禁用。」

{藥論}

1.論姜炭善止血:

1.1.李中梓:「吐衄下血崩漏淋產證,熟者反能止之,何也?蓋物極則反,血去多而陰不復,則陽亢無所附,得此助陽之生而復矣,且見火則味苦色黑,守而不走,血安得不止耶?然必病久氣虛,亡陽而多盜汗及手足冷者宜用;若初病火熾,遽爾投之,是抱薪救火,危亡立至矣。」《雷公炮製藥性解》

1.2.纓希雍:「其言止血者,蓋血虛發熱,熱則妄行,乾薑炒黑能引諸補血藥入陰分,血得補則陰生而熱退,血不妄行矣。」(《本草經疏》)

1.3.馮兆張:「姜,若至炒黑,則辛辣變為苦鹹味,既下走,黑又止血,辛熱之性雖無,辛涼之性尚在,故能去血中之鬱熱而不寒,止吐血之妄行而不滯,較之別藥徒以黑為能止血為事者,功勝十倍。」(《馮氏錦囊.藥性》)

1.4.姚球:「乾薑,炮灰色黑,入腎助火。火在下謂之少火,少火生氣,氣充則中自溫也。血隨氣行,氣逆火動,則血止溢。炮姜(炭)入腎,腎溫則浮逆之火氣皆下,火平氣降,其血自止矣。」(《本草經解》)

1.5.趙其光:「後世遇失血每用姜炭,以為火從水化,使洛陽不僭而血自止。不知姜炭全失姜之本性,止宜炒以守中,配入涼血之味,使寒不凝而血乃和。」(《本草求原》)

2.論姜炭散寒助陽:

2.1.徐大椿:「姜炮黑,辛苦大熱,入脾胃而守中逐冷,救急回陽,為溫中止血專藥,產後虛冷必須之,即設假熱外浮,非炮姜導之不可。」(《藥性切用》)

2.2.汪級:「黑姜,色黑則人腎經,火化則不熱而止於溫,苦堅腎水,辛補命火,續絕回陽。」(《醫林纂要.藥性》)

2.3.張秉成:「乾薑,炮黑則辛少苦多,操散之性已減,溫守之力尤獨,能入血分,協助補藥之力,故營血虛寒而欲溫補者,非此不為功,即純虛而無寒者,亦可用之,不溫則虛不復也。」(《本草便讀》)

3.論姜炭燮理陰陽的配伍應用:金靈昭:「按前賢朱丹溪雲,姜本車熱,炒黑則苦平矣,能由陽入陰,由陽出陽,所以引氣藥入血分而補血,引血藥入血分而止血,如血虛發熱、產後大熱必須用之。止血痢腸紅及唾血、吐血、嘔血、下血、血脫,面色白而夭不澤,六脈懦弱,有陰無陽者,大宜加之,如古方有用四君子配當歸熟地,加炒黑乾薑而治氣虛血脫者;有用四物湯配人蔘、黃芪,加炒黑乾薑而治血虛氣弱者,有陽生陰長、陰和陽合之義。」(引自《本草匯言》)

功效分類:溫經止血藥;溫脾止瀉藥

性味味苦;辛;澀;性溫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姜的乾燥根莖經炒炭形成的炮製品。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出處

《中華本草》

【各家論述】【藥論】1.論姜炭善止血:1.1.李中梓:「吐衄下血崩漏淋產證,熟者反能止之,何也?蓋物極則反,血去多而陰不復,則陽亢無所附,得此助陽之生而復矣,且見火則味苦色黑,守而不走,血安得不止耶?然必病久氣虛,亡陽而多盜汗及手足冷者宜用;若初病火熾,遽爾投之,是抱薪救火,危亡立至矣。」《雷公炮製藥性解》1.2.纓希雍:「其言止血者,蓋血虛則發熱,熱則妄行,乾薑炒黑能引諸補血藥入陰分,血得補則陰生而熱退,血不妄行矣。」(《本草經疏》)1.3.馮兆張:「姜,若至炒黑,則辛辣變為苦鹹味,既下走,黑又止血,辛熱之性雖無,辛涼之性尚在,故能去血中之鬱熱而不寒,止吐血之妄行而不滯,較之別藥徒以黑為能止血為事者,功勝十倍。」(《馮氏錦囊.藥性》)1.4.姚球:「乾薑,炮灰色黑,入腎助火。火在下謂之少火,少火生氣,氣充則中自溫也。血隨氣行,氣逆火動,則血止溢。炮姜(炭)入腎,腎溫則浮逆之火氣皆下,火平氣降,其血自止矣。」(《本草經解》)1.5.趙其光:「後世遇失血每用姜炭,以為火從水化,使洛陽不僭而血自止。不知姜炭全失姜之本性,止宜炒以守中,配入涼血之味,使寒不凝而血乃和。」(《本草求原》)2.論姜炭散寒助陽:2.1.徐大椿:「姜炮黑,辛苦大熱,入脾胃而守中逐冷,救急回陽,為溫中止血專藥,產後虛冷必須之,即設假熱外浮,非炮姜導之不可。」(《藥性切用》)2.2.汪級:「黑姜,色黑則人腎經,火化則不熱而止於溫,苦堅腎水,辛補命火,續絕回陽。」(《醫林纂要.藥性》)2.3.張秉成:「乾薑,炮黑則辛少苦多,操散之性已減,溫守之力尤獨,能入血分,協助補藥之力,故營血虛寒而欲溫補者,非此不為功,即純虛而無寒者,亦可用之,不溫則虛不復也。」(《本草便讀》)3.論姜炭燮理陰陽的配伍應用:金靈昭:「按前賢朱丹溪雲,姜本車熱,炒黑則苦平矣,能由陽入陰,由陽出陽,所以引氣藥入血分而補血,引血藥入血分而止血,如血虛發熱、產後大熱必須用之。止血痢腸紅及唾血、吐血、嘔血、下血、血脫,面色白而夭不澤,六脈懦弱,有陰無陽者,大宜加之,如古方有用四君子配當歸、熟地,加炒黑乾薑而治氣虛血脫者;有用四物湯配人蔘、黃芪,加炒黑乾薑而治血虛氣弱者,有陽生陰長、陰和陽合之義。」(引自《本草匯言》)

關於「姜炭」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