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巴豆油
Bā Dòu Yóu
別名  
功效作用 通關開竅峻下寒積。主厥證喉痹寒積腹痛
英文名 Croton Oil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有毒
歸經 心經大腸經
藥性
藥味

藥 名

巴豆油

拼 音

BADOUYOU

來 源

為雙子葉植物藥大戟科植物巴豆種仁中的脂肪油

用法用量

外用:熏鼻或吸煙,內服宜慎。

拉丁名

原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

考 證

出自《本草綱目》。

性味歸經

辛,熱,有毒。入心、大腸二經

亞洲產的一種小樹(大戟科〔Euphorbiaceae〕巴豆〔Croton tiglium〕)的種子中獲得的有毒性的黏稠液體。巴豆野生或栽培於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群島。巴豆油呈淺黃色至棕色,透明,具持久的辛辣味和不愉快的氣味,具有劇毒和強烈的刺激性。從前曾用作峻瀉藥、抗刺激藥及獸藥,但現在認為藥用太危險。巴豆油作為藥物利用顯然源於中國,於16世紀由荷蘭人引入西方。  

目錄

主治與功效

主 治

中風痰厥氣厥中惡喉痹腹脹便閉

功 效

逐痰通竅、逐水瀉下。  

生藥材鑒定

為黃色或黃褐色液體,有粘稠性,透明,微具螢光。有辛灼的香氣。  

動植物形態

巴豆 灌木或小喬木,高2-10m。幼枝綠色,被稀疏星狀毛,老枝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6cm;托葉線形,長2-4mm,早落;葉膜質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5-15cm,寬2.5-8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近葉柄處有2枚無柄的杯狀腺體,葉緣有疏淺鋸齒,齒尖常具小腺體,幼時兩面均有稀疏星狀毛,後變無毛或在下面被極少數星狀毛,干時呈淡黃色。總狀花序頂生,長5-14cm,有時達觀20cm,上部著生雄花,下部著生雌花,也有全為雄花而無雌花的;苞片鑽狀,長約2mm;雄花花梗細而短,長3-4mm,有星狀毛;雄花綠色,較小;花萼5深裂,先端疏生星狀毛,裂片卵形,長約2mm;花瓣5,長圓形,與花萼幾等大,反卷,內面和邊緣生細綿毛雄蕊15-20,著生花盤邊緣,花絲上部被柔毛,花藥干時呈黑色;花盤盤狀,邊緣有淺缺刻;無退化子房;雌花花梗較粗,長2-3mm;花萼5深裂,裂片長圓形,外被星狀毛,長約2.5mm;無花瓣;子房倒卵形,密被粗短的星狀毛,3室,每室1胚珠,花柱3,每個深裂。蒴果倒卵形至長圓形,有3鈍角,長約2cm,近無毛或被稀疏星狀毛,種子3顆,長卵形,背面稍凸,淡黃褐色,長約是1cm,寬6-7mm。花期3-10月,果期7-11月。  

各家論述

1.《綱目》:治中風痰厥,氣厥,中惡,喉痹;一切急病,咽喉不通,牙關緊閉,以研爛巴豆綿紙包,壓取油作拈,點燈吹滅,熏鼻中,或用熱煙刺入喉內,即時出涎或惡血便蘇。又舌上無故出血,以熏舌之上下,自止。

2.《現代實用中藥》:作強烈的瀉下劑用。

關於「巴豆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