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金匱要略》  

目錄

分類

和解劑-和解少陽  

組成

柴胡(15克) 黃芩(9克) 芍藥(9克) 半夏(9克) 生薑(15克) 枳實(9克) 大棗(4枚) 大黃(6克)  

功用

和解少陽,內瀉熱結。  

主治

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鬱郁微煩心下痞硬,或心下滿痛大便不解協熱下利舌苔黃脈弦數有力。(本方常用於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少陽陽明合病者。)  

用法

水煎2次,去渣,再煎,分兩次溫服。  

禁忌

斟酌。  

方解

本方系小柴胡湯人蔘甘草,加大黃、枳實、芍藥而成,亦是小柴胡湯與小承氣湯兩方加減合成,是和解為主與瀉下並用的方劑。小柴胡湯為治傷寒少陽病的主方,因兼陽明腑實,故去補益胃氣之人蔘、甘草,加大黃、枳實、芍藥以治療陽明熱結之證。因此,本方主治少陽陽明合病,仍以少陽為主。症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表明病變部位仍未離少陽;嘔不止與鬱郁微煩,則較小柴胡湯證之心煩喜嘔為重,再與心下痞硬或滿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黃、脈弦數有力等合參,說明病邪已進入陽明,有化熱成實的熱結之象。在治法上,病在少陽,本當禁用下法,但與陽明腑實並見的情況下,就必須表裡兼顧。《醫方集解》說:「少陽固不可下,然兼陽明腑實則當下。」方中重用柴胡為君藥,配臣藥黃芩和解清熱,以除少陽之邪;輕用大黃配枳實以內瀉陽明熱結,行氣消痞,亦為臣藥。芍藥柔肝緩急止痛,與大黃相配可治腹中實痛,與枳實相伍可以理氣和血,以除心下滿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薑,以治嘔逆不止,共為佐藥。大棗與生薑相配,能和營衛而行津液,並調和脾胃,功兼佐使。總之,本方既不悖於少陽禁下的原則,又可和解少陽,內瀉熱結,使少陽與陽明合病得以雙解,可謂一舉兩得。正如《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所說:「斯方也,柴胡得生薑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黃之少,攻半里之效徐,雖雲下之,亦下中之和劑也。」然較小柴胡湯專於和解少陽一經者力量為大,名曰「大柴胡湯」。  

化裁

黃疸者,可加茵陳梔子清熱利濕退黃;脅痛劇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膽結石者,可加金錢草海金沙鬱金雞內金以化石。  

附方

厚朴七物湯(《金匱要略》)  

附註

本方為治療少陽陽明合病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下滿痛,嘔吐,便秘,苔黃,脈弦數有力為辨證要點。  

文獻

方論 吳謙,等《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卷8:「柴胡證在

,又復有里,故立少陽兩解法也。以小柴胡東加枳實、芍藥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內也。去參、草者,以里不虛。少加大黃,以瀉結熱。倍生薑者,因嘔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薑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黃之少,攻半里之效徐,雖雲下之,亦下中之和劑也。」

《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臨證加減

(1)脅脘痛劇者——川楝子、延胡索,行氣止痛

(2)噁心、嘔吐——姜竹茹黃連降逆止嘔。  

現代運用

膽系急性感染膽石證、膽道蛔蟲病、急性胰腺炎、腮腺炎等證屬少陽陽明合病者。  

注意事項

(1)單純少陽證者禁用。

(2)單純陽明證者禁用。

(3)少陽陽明病而陽明尚未結熱成實者禁用。  

來源

《傷寒論》。  

組成

柴胡15克

柴胡

枳實9克(炙) 生薑15克(切) 黃芩9克 芍藥9克 半夏9克(洗) 大棗12枚(擘) 一方有大黃6克  

用法

上七味,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溫服200毫升,日三服。  

功用

和解少陽,內瀉熱結。  

主治

治療肝膽系統疾病效果確切

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鬱郁微煩,心下痞硬或滿痛,大便秘結,或協熱下利,舌苔黃,脈弦有力者。現用本方加減治療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症等見有上述證候者。  

方論

方中柴胡、黃芩和解少陽;枳實、大黃內瀉熱結,芍藥助柴胡、黃芩清肝膽之熱,合枳實、大黃治腹中實痛;半夏和胃降濁以止嘔逆,生薑、大棗既助半夏和胃止嘔,又能調營衛而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和解少陽、內瀉結熱之功。

大柴胡湯

【藥物組成】柴胡2兩(去苗),黃芩1兩,赤芍藥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1兩,枳實(麩炒令黃)1兩,檳榔1兩,白朮1兩,赤茯苓1兩。

【處方來源】《聖惠》卷十一。

【方劑主治】傷寒2-3日,心中悸,嘔吐不止,心急鬱郁微煩者,尚未解。

【製備方法】上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大柴胡湯方論】

元•王好古:大柴胡湯治有表復有里。有表者,脈浮,或惡風,或惡寒頭痛,四症中或有一、二尚在者乃是,十三日過經不解是也。有里者,譫言妄語,擲手揚視,此皆里之急者也。欲汗之則里已急,欲下之則表證仍在。故以小柴胡中藥調和三陽,是不犯諸陽之禁。以芍藥下安太陰,使邪氣不納;以大黃去地道不通;以枳實去心痞下悶,或濕熱自利。若里證已急者。通宜大柴胡湯,小柴胡減人蔘、甘草,加芍藥、枳實、大黃是也。欲緩下之,全用小柴胡加枳實、大黃亦可。(《此事難知》)

明•許 宏:柴胡性涼,能解表攻里,折熱降火,用之為君。黃芩能盪熱涼心,用之為臣。枳實、芍藥二者合用,而能除堅破積,助大黃之功,而下內熱而去堅者;生薑、半夏辛以散之;大棗之甘,緩中扶土,五者共為其佐。獨用大黃為使,其能斬關奪門,破堅除熱,宣行號令,而引眾藥共攻下者也。(《金鏡內台方議》)

明•吳 昆:傷寒陽邪入里,表證未除,里證又急者,此方主之。表證未除者,寒熱往來、脅痛、口苦尚在也;里證又急者,大便難而燥實也。表證未除,故用柴胡、黃芩以解表;里證燥實,故用大黃、枳實以攻 里。芍藥能和少陽,半夏能治嘔逆,大棗、生薑又所以調中而和榮衛也。(《醫方考》)

清•張 璐:此湯治少陽經邪漸入陽明之腑,或誤下引邪內犯,而過經不解之證。故於小柴胡方中除去人蔘、甘草助陽戀胃之味,而加芍藥、枳實、大黃之沉降,以滌除熱滯也。與桂枝大黃湯同義,彼以桂枝、甘草兼大黃,兩解太陽誤下之邪;此以柴胡、苓、半兼大黃,兩解少陽誤下之邪,兩不移易之定法也。(《傷寒纘論》)

清•柯 琴: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十餘日結熱在里,心下痞硬,嘔吐下利,復往來寒熱,或妄下後,柴胡證仍在,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者,此皆少陽半表裡氣分症。此方是治三焦無形之熱邪,非治胃腑有形之實邪也。其心下急煩痞硬,是病在胃口而不在胃中,結熱在里,則蒸蒸而發熱,不復知有寒矣。因往來寒熱,故倍生薑,佐柴胡以解表;結熱在里,故去參、甘,加枳、芍以破結。條中並不言及大便硬,而且有下利症,仲景不用大黃之意曉然。後要因有下之二字,妄加大黃以傷胃氣,非大廖乎?……大、小柴胡,俱是兩解表裡之劑,大柴胡主降氣,小柴胡主調氣。調氣無定法,故小柴胡除柴胡、甘草外,皆可進退;降氣有定局,故大柴胡無加減法。後人每方俱有加減,豈知方者哉!(《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

清•汪 琥:大柴胡湯即小柴胡東加減。何為乎不留人蔘也?余答雲,小柴胡湯中用人蔘者,乃輔正氣以除邪氣也;大柴胡湯證,為邪實而正未虛,……故去人蔘而加大黃、枳實。並甘草亦恐其滿中而不用。其留大棗者,和諸藥之性也。其加芍藥者,非酸以涌瀉之意,取其和營而助陰也。況病熱之人,止虞陰虛,勿虛陽損。(《傷寒論辨證廣注》)

清•汪 昂:此足少陽、陽明藥也。表證未除,故用柴胡以解表;里證燥實,故用大黃、枳實以攻里。芍藥安脾斂陰,黃芩退熱解渴,半夏和胃止嘔,姜辛散而棗甘緩,以調營衛而行津液。此表裡交治,下劑之緩者也。(《醫方集解》)

清•周楊俊:心下者,胸也。滿且痛,不屬有形乎?古曰實。實則當去,然何取於大柴胡湯?柴胡,表藥也,非有外邪,無取兩解。乃必出於此者,正以實則必滿,按則必痛,以至內發熱,津液耗而元氣下陷,勢所必致也。故仲景以柴胡升清陽為主治。而散滿者,去熱者,收陰者,下結者,各有分治。且兼姜、棗以益脾液,取意豈淺鮮哉!(《金匱玉函經二注》)

清•吳 謙:柴胡證在,又復有里,故立少陽兩解法也。以小柴胡東加枳實、芍藥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內也;去參、草者,以里不虛;少加大黃,以瀉結熱;倍生薑者,因嘔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薑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實得大黃之少,攻半里之效徐,雖雲下之,亦下中之和劑也。(《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

今•李疇人:寒熱往來,胸下硬滿,嘔吐不止,甚至心煩便秘,是胃家熱結已重,少陽證少,陽明證多。故宜去小柴胡之參、草,以免壅滯,而以柴胡、黃芩疏少陽來路之邪以清熱,芍藥助柴胡泄犯胃之肝邪以止嘔,半夏和胃氣之滯,枳實、大黃攻其滿而清其熱,生薑、大棗以回復胃氣之疲,則證可解。故大柴胡湯為胃病已重,少陽未盡之主方。(《醫方概要》)

今•何廉臣:少陽證本不可下,而此於和解中兼以緩下者,以邪從少陽而來,漸結於陽明。少陽證未罷,或往來寒熱,或胸痛而嘔,不得不借柴胡、生薑以解表,半夏、黃芩以和里。但里證已急,或腹滿而痛,或面赤燥渴,或便秘溺赤,故加赤芍以破里急,枳實、生軍以緩下陽明將結之熱;佐以大棗,以緩柴胡、大黃髮表攻里之烈性,而為和解少陽陽明、表裡緩治之良方。但比小柴胡專於和解少陽一經者,力量較大,故稱大。(《重訂通俗傷寒論》)

今•王邈達:發熱汗出,謂發熱,自汗出也。系傷寒已傳陽明之候,再見嘔吐,則更入少陽,且與陽明並病也。陽明之腑屬胃,夫惟邪 腑而化熱,故犯胃中則嘔吐,犯上則痞硬,犯下則泄利,無非邪熱入胃之所致,故宜攻下。然不用調胃承氣而獨任大柴胡,蓋由嘔吐一症,止見於太、少二陽,今既傷寒,又曰汗出,則知傷寒非太陽之傷寒,而嘔吐為少陽之嘔吐矣。故用姜、半扶胃陽以平嘔,芩、芍抑邪熱以止利,枳以消痞,棗以生津,然後使輕芳之柴胡策外,沉雄之大黃靖內,一切姜、半、芩、芍、枳、棗為佐輔以成功。其邪之在陽明、少陽者,均得而解散矣。方名大柴胡者,即由柴胡東加芍藥、枳實、大黃而擴之使大雲。(《漢方簡義》)

[方歌]大柴胡湯用大黃,枳實芩夏白芍將,煎加姜棗表兼里,妙法內攻並外攘。

關於「大柴胡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