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心湯
A+醫學百科 >> 瀉心湯 |
【來源】《金匱要略》卷中。
【組成】大黃10克 黃連 黃芩各5克
【用法】上藥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50毫升,頓服之。
【主治】邪火內熾,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或濕熱內蘊而成黃疸,胸痞煩熱;三焦積熱,眼目赤腫,口舌生瘡,外證瘡瘍,心胸煩悶,大便秘緒;濕熱黃疸,胸中煩熱痞滿,舌苔黃膩,脈數實者。
【藥理作用】
①抗缺氧作用《四川中醫》(1988;8:5):實驗表明,本方水醇法提取液對常壓下異丙腎上腺素、亞硝酸鈉和氰化鉀等引起的急性缺氧現象,有明顯對抗作用。該作用可能與增強心肌耐缺氧能力、降低腦耗氧量、提高腦對缺氧的耐受力以及減小整體細胞耗氧量有關。
②抗凝血作用《中成藥研究》(1988;6:24):據實驗,本方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凝血作用。認為可用於某些血管梗塞性疾病。
【各家論述】
1.《金鑒》:心氣「不足」二字,當是「有餘」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必是傳寫之訛。心氣有餘,熱盛也,熱盛而傷陽絡,迫血妄行,為吐、為衄。故以大黃、黃連、黃芩大苦大寒直瀉三焦熱,熱去而吐自止矣。
2.《金匱要略淺注》:此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連之苦寒泄心之邪熱,即所以補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黃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後釀成咳嗽虛勞之根。
3.《金匱要略今釋》:黃連、黃芩治心氣不安,即抑制心臟之過度張縮,且平上半身之充血也。大黃亢進腸蠕動,引起下腹部之充血,以誘導方法,協芩、連平上部充血也。
4. 方中黃芩瀉上焦火。黃連瀉中焦火,大黃瀉下焦火。三焦實火大便實者,誠為允當。由於三黃之性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故對濕熱內蘊而發的黃疸,也能主治。
【附註】大黃黃連瀉心湯(《活人書》卷十四)、三黃湯(《聖濟總錄》卷三十)、三黃瀉心湯(《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臨床醫案】
1.吐血:史,五十歲。酒客大吐狂血成盆,六脈洪數,面赤,三陽實火為病。與大黃六錢,黃連五錢、黃芩五錢。瀉心湯一帖而止,二帖脈平,後七日又發,脈如故,又二帖。
2.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屬中醫嘔血、便血範疇,是臨床常見而多發的血證之一。我們從1981年7月-1982年7月,以瀉心湯為主,治療該病60例,取得滿意效果。60例中,男50例,女10例。平素有煙、酒嗜好者36例,嗜食辛辣者9例,佔60%左右。經胃和十二指腸檢查而確診者37例,經胃腸鋇餐X線檢查而確診者17例,未確診者6例。大便潛血試驗(+++)43例,(++)17例;有嘔血症状者29例。嘔血量在100毫升以下者2例,200-300毫升13例,400-500毫升8例,600毫升以上者5例。經本方治療後。痊癒者50例(嘔血、便血消失,大便潛血試驗連續兩三次陰性);好轉9例(嘔血止,大便潛血試驗(+);自動出院而中止治療者1例。
3.天行赤眼:張某,男,32歲。三天來兩眼瞼紅腫,球結膜充血嚴重,且見水腫,眼眵多,口乾,大便乾結,舌赤苔黃燥,脈數。診斷為:急性結膜炎,證屬邪火上擾,治以清心降火。用瀉心東加玄明粉,服六劑。眼瞼紅腫消退,大便通暢而愈。
目錄 |
瀉心湯-《奇效良方》
【處方】大黃、當歸、芍藥、荊芥、麻黃、甘草,各一錢半;白朮,三錢半。
【功能與主治】火證通治。
【用法與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三片,薄荷少許,煎至一鍾,去渣,不拘時溫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瀉心湯-《魏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人蔘(去蘆)、黃連、乾薑(炮,洗)、黃芩、甘草(炙)各等分。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九。
【主治】積熱喉閉,舌腫口瘡。
【製法】上為細末。
【用法】每服3錢,水1盞半,生薑10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
瀉心湯-《種痘新書》卷十一
【組成】桑白皮(蜜炙)、地骨皮、甘草、淡竹葉、燈心、天花粉、連翹,玄參、川連、川貝各等分。
【來源】《種痘新書》卷十一。
【主治】麻疹,咳嗽煩渴。
【用法】水煎服。
瀉心湯-《千金》卷十五
【來源】《千金》卷十五。
【組成】人蔘1兩,甘草1兩,黃芩1兩,橘皮1兩,栝樓根1兩,黃連2兩,半夏3兩,乾薑1兩半。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2升,分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瀉心湯專治心下痞滿,然以按之不痛為虛,故取半夏瀉心湯分解冷熱虛痞。緣有唇口乾燥,故加樓根、橘皮,以滋虛熱燥渴。
關於「瀉心湯」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