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脈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生脈散  

目錄

異名

生脈湯(《丹溪心法》卷一)。  

出處

《醫學啟源》  

分類

補益劑-補氣  

組成

人蔘(9克) 麥門冬(9克) 五味子(6克)  

功用

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主治

1.溫熱暑熱耗氣傷陰證汗多神疲體倦乏力氣短懶言咽干口渴,舌干紅少苦,脈虛數。2.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證乾咳少痰短氣自汗口乾舌燥脈虛細。(本方常用於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神經衰弱所致咳嗽心煩失眠,以及心臟病心律不齊屬氣陰兩虛者。生脈散經劑型改革後製成的生脈注射液,經藥理研究證實,具有毒性小、安全度大的特點,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冠心病內分泌失調等病屬氣陰兩虛者。)  

用法

長流水煎,不拘時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若屬外邪未解,或暑病熱盛,氣陰未傷者,均不宜用。久咳肺虛,亦應在陰傷氣耗,純虛無邪時,方可使用。  

方解

本方所治為溫熱、暑熱之邪,耗氣傷陰,或久咳傷肺,氣陰兩虛之證。溫暑之邪襲人,熱蒸汗泄,最易耗氣傷津,導致氣陰兩傷之證。肺主皮毛,暑傷肺氣,衛外失固,津液外泄,故汗多;肺主氣,肺氣受損,故氣短懶言、神疲乏力;陰傷而津液不足以上承,則咽干口渴。舌干紅少苔,脈虛數或虛細,乃氣陰兩傷之象。咳嗽日久傷肺,氣陰不足者,亦可見上述徵象,治宜益氣養陰生津。方中人蔘甘溫,益元氣,補肺氣,生津液,是為君藥。麥門冬甘寒養陰清熱潤肺生津,用以為臣。人蔘、麥冬合用,則益氣養陰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溫,斂肺止汗,生津止渴,為佐藥。三藥合用,一補一潤一斂,益氣養陰,生津止渴,斂陰止汗,使氣復津生,汗止陰存,氣充脈復,故名「生脈」。《醫方集解》說:「人有將死脈絕者,服此能復生之,其功甚大。」至於久咳肺傷,氣陰兩虛證,取其益氣養陰,斂肺止咳,令氣陰兩復,肺潤津生,諸症可平。  

化裁

方中人蔘性味甘溫,若屬陰虛有熱者,可用西洋參代替;病情急重者全方用量宜加重。  

方論

方中人蔘補肺氣,生津液,為君;麥門冬養陰清肺而生津,為臣;五味子斂肺止渴、止汗,為佐。三藥合用,共成補肺益氣,養陰生津之功。  

附方

無。  

附註

本方是治療氣陰兩虛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體倦,氣短咽干舌紅,脈虛為辨證要點。  

文獻

方論 吳儀洛《成方切用》卷7:「肺主氣,肺氣旺則四肢皆旺;虛,故脈絕氣短也。人蔘甘溫,大補肺氣而瀉熱,為君;麥冬甘寒,補水源而清燥金,為臣;五味酸溫,斂肺生津,收耗散之氣,為佐。蓋心主脈,而百脈皆朝於肺,補肺清心,則氣充而脈復,故日生脈。夏月火旺克金,當以保肺為主,清晨服此,能益氣而御暑也。」

《醫學啟源》卷下:「補肺中元氣不足。」  

實驗研究

1.微量元素的測定 《中成藥研究》1986(8):17,採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對生脈散中微量元素進行測定,三味藥含鐵量最高;尤其是五味子;其次是錳含量,亦以五味子最高,鎳在麥冬中含量較豐富,銅、鉻也以五味子含量較高。 2.提高心肌缺氧的能力 《中華醫學雜誌》1974(4):246,心電圖組織化學法的實驗結果,顯示生脈散可提高心肌對缺氧的耐受性,使缺血的心肌以最經濟的方式作功,延長心肌的存活時間,這可能與改善缺血心肌的合成代謝和離子傳遞系統,減少心肌對氧和能量的消耗有關,因而本方對心臟復甦具有特殊的"強心效應"。3。改善微循環 《遼寧中醫雜誌》1984(12):36,生脈散注射液可改善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實驗性微循環障礙,並能阻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發生,從而為臨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病症提供了實驗藥理學依據。

關於「生脈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