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赤散
A+醫學百科 >> 導赤散 |
導赤散
目錄 |
出處
《小兒藥證直訣》
異名
導赤湯(《外科證治全書》卷五)。
分類
組成
竹葉(6克)
【方組趣味記憶】 草地通竹。 解:草(生甘草梢),地(生地黃),通(木通),竹(竹葉)。
功用
主治
心經火熱證。心胸煩熱,口渴面赤,意欲飲冷,以及口舌生瘡;或心熱移於小腸,小便赤澀刺痛,舌紅,脈數。(本方常用於口腔炎、鵝口瘡、小兒夜啼等屬心經有熱者;急性泌尿系感染屬下焦濕熱者,亦可加減治之。)
亦可用治腋下汗出症(左腋下汗出較多).
用法
上藥為末,每服三錢(9克),水一盞,入竹葉同煎至五分,食後溫服(現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減)。
禁忌
方論
方中生地黃清熱涼血,兼能養陰;木通、竹葉清心降火,利水通淋;生甘草和胃清熱,通淋止痛。諸藥相合,既能清熱涼血,而又利水通淋。由於利水與益陰並重,所以利水而不傷陰。
方解
本方證乃心經熱盛或移於小腸所致。心火循經上炎,而見心胸煩熱、面赤、口舌生瘡;火熱內灼,陰液被耗,故見口渴、意欲飲冷;心與小腸相表裡,心熱下移小腸,泌別失職,乃見小便赤澀刺痛;舌紅、脈數,均為內熱之象。心火上炎而又陰液不足,故治法不宜苦寒直折,而宜清心與養陰兼顧,利水以導熱下行,使蘊熱從小便而泄。方中生地甘寒而潤,入心腎經,涼血滋陰以制心火;木通苦寒,入心與小腸經,上清心經之火,下導小腸之熱,兩藥相配,滋陰制火而不戀邪,利水通淋而不傷陰,共為君藥。竹葉甘淡,清心除煩,淡滲利竅,導心火下行,為臣藥。生甘草梢清熱解毒,尚可直達莖中而止痛,並能調和諸藥,還可防木通、生地之寒涼傷胃,為方中佐使。四藥合用,共收清熱利水養陰之效。
化裁
若心火較盛,可加黃連以清心瀉火;心熱移於小腸,小便不通,可加車前子、赤茯苓以增強清熱利水之功;陰虛較甚,加麥冬增強清心養陰之力;小便淋澀明顯,加扁蓄、瞿麥、滑石之屬,增強利尿通淋之效;出現血淋,可加白茅根、小薊、旱蓮草涼血止血。
附方
附註
本方為治心經火熱證的常用方,又是體現清熱利水養陰治法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心胸煩熱,口渴,口舌生瘡或小便赤澀,舌紅脈數為辨證要點。
(1)本方在《小兒藥證直訣》治「小兒心熱」,未言及「心移熱於小腸」,至《奇效良方》擴大了運用範圍,用治小便赤澀淋痛等。《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說:「赤色屬心,導赤者,導心經之熱從小便而出……故名導赤散。」可見本方理論與運用,皆是逐步發展而成。
(2)本方證病機,錢氏只言及「心熱」,或「心氣熱」,未言及虛實,可見不宜以虛火或實火言之;再者,他在《小兒藥證直快.脈證治法》中雖提到「心氣實」一證,但用方瀉心湯僅提到黃連一味,與本方用生地配伍木通不同,說明本方證不應是實火。另一方面他在該書卷三之「目內證」 中云:「赤者,心熱,導赤散主之;淡紅者,心虛熱,生犀散主之」,說明本方證亦不是虛熱。從以藥測證分析,本方用生地配伍木通,甘寒與苦寒相合,滋陰利水為主,滋陰而不戀邪,利水而不傷陰,瀉火而不伐胃,這與小兒稚陰稚陽、易寒易熱、易虛易實、疾病變化迅速的特點和治實宜防其虛、治虛宜防實的治則要求,亦十分吻合。由此觀之,《醫宗金鑒》以「水虛火不實」五字括之,較為貼切。
文獻
方論 吳謙,等《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卷4:「心與小腸為表裡也,然所見口糜舌瘡、小便黃赤、莖中作痛、熱淋不利等證,皆心移熱於小腸之證。故不用黃連直瀉其心,而用生地滋腎涼心,木通通利小腸,佐以甘草梢,取易瀉最下之熱,莖中之痛可除,心經之熱可導也。此則水虛火不實者宜之,以利水而不傷陰,瀉火而不伐胃也。若心經實熱,須加黃連、竹葉,甚者更加大黃,亦釜底抽薪之法也。」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治小兒心熱。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睡,及上竄咬牙,皆心熱也。心氣熱則心胸亦熱,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各家論述
1.《醫方考》:是方也,生地黃可以涼心,甘草梢可以瀉熱;佐之以木通,則直走小腸、膀胱矣。名曰導赤者,導其丙丁之赤,由溺而泄也。
2.《古今名醫方論》:錢氏制此方,意在制丙丁之火,必先合乙癸之治。生地黃涼而能補,直入下焦,培腎水之不足,腎水足,則心火自降;佐以甘草梢,下行緩木之急,即以瀉心火之實,且治莖中痛;更用木通盜小腸之滯,即以通心火之郁,是一治兩得者也。此方涼而能補,較之用苦寒伐胃,傷其生氣者遠矣。
3.《醫方集解》:此手少陰、太陽藥也。生地涼心血,竹葉清心氣,木通除心火入小腸,草梢達莖中而止痛。
4.《古方選注》:生地入胃而能下利小腸;甘草和胃而下療莖中痛;木通、淡竹葉皆輕清入腑之品,同生地、甘草,則能從黃腸導有形之熱邪入於赤腸,其濁中清者,復導引滲入黑腸而令氣化,放曰導赤。
5.《小兒藥證直決箋正》:方以泄導小水為主,雖曰清心,必小溲黃赤短澀者可用。一本有黃芩,則清肺熱,所以宣通水道之上源也。
導赤散
【藥物組成】牛蒡子(炒)、榆子、槐子(炒)、生乾地黃、黃芩各等分。
【處方來源】《醫方大成》卷七引曾師幹家傳方。
【方劑主治】心臟積熱,上攻眼目,兩眥浮腫,血浸白睛,羞明灑淚。
【製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後麥門冬湯調服。
關於「導赤散」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