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勞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虛勞(consumptive disease),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衰弱證候的總稱。以五臟虧損、氣血陰陽不足為主要病機

內經》指出:「精氣奪則虛。」《難經》以五臟虛損立論,提出了相應的治療大法。漢代《金匱要略》對虛勞的證治著重溫補脾腎。隋代《諸病源候論》詳細地論述了虛勞的病因及各類症状。金元許多醫家對虛勞的認識及治療有較大的發展,如李東垣重視脾胃,長於甘溫補中;朱丹溪重視肝腎,善用滋陰降火。明代張景岳陰陽互根的理論作了深刻的闡發,擬定左歸丸右歸丸兩方,分別用於真陰虧損和真陽不足。明末汪綺石理虛元鑒》以肺、脾、腎為治虛「三本」。清代吳澄《不居集》彙集了前人對虛勞的論述,尤其對外感致損有所闡發。

病因病機

導致虛勞的原因很多,首先與稟賦薄弱、體質不強有關,而父母體虛、遺傳缺陷、胎中失養、孕育不足及生後餵養不當等,則是造成稟賦薄弱、體質不強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或因虛致病,或因病致虛,日久不復而成虛勞。至於憂鬱思慮、煩勞過度、損傷心脾,暴飲暴食飢餓,也可損傷脾胃;早婚多育、房室不節傷腎,進而損及五臟,日久不復,形成虛勞,也為臨床所常見。此外,大病之後臟氣損傷,或熱病日久耗傷氣陰,或瘀血內結、新血不生,均可使精氣耗傷,由虛致損,逐漸發展成為虛勞。

辨治

虛勞的辨證以氣、血、陰、陽為綱,五臟虛候為目。其治療以補益為基本原則,根據氣血陰陽的偏虛,採取益氣養血滋陰溫陽等不同治法。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為先天之本、寓元陰元陽,所以補益脾腎又是治療虛勞的重點方法。此病常見以下證型:①氣虛。以肺氣虛脾氣虛較為多見,如證見短氣自汗,時寒時熱,聲音低怯,或兼咳嗽,平時易於感冒面白舌淡脈軟弱,為肺氣虛,治宜補肺益氣,用補肺湯加減;如證見飲食減少,食後中脘不適,倦怠乏力大便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軟弱,為脾氣虛,治宜健脾益氣,用參苓白朮散加減;由於肺脾氣虛而衛外之力不足者,容易感受外邪,經常感冒,損傷正氣,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薯蕷丸玉屏風散加減。②血虛。以心、脾、肝血虛較為多見,如證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面色不華,舌質淡,脈細或結代,屬心血虛,治宜養血安神,用養心湯加減;如證見頭暈目眩脅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急,或驚惕肉,婦女月經不調,甚則閉經,面色不華,舌質淡,脈弦細或細澀,屬肝血虛,治宜補血養肝,用四物湯加味;如證見怔忡,健忘,失眠,短氣,食少,脈弱,舌淡,屬心脾血虛,治宜補益心脾,用歸脾湯。③陰虛。以肺腎陰虛肝腎陰虛較為多見。如證見乾咳咽燥,甚則失音潮熱盜汗面色潮紅咳血舌紅少津脈細數,為肺陰虛,治宜養陰潤肺,用百合固金湯加減;如證見心悸,失眠,煩躁,潮熱,盜汗,或口舌生瘡,面色潮紅,舌紅少津,脈細數,屬心陰虛,治宜滋養心陰,用天王補心丹加減;如證見口乾唇燥,不思飲食,大便燥結,甚則乾嘔呃逆,面色潮紅,舌干,苔少無苔,脈細數,為脾胃陰虛,治宜養陰和胃,用益胃湯加減;如證見頭痛眩暈耳鳴,目干畏光,視物昏花,或視力減退急躁易怒,或肢體麻木,筋惕肉,面色潮紅,舌干紅,脈弦細數,屬肝陰虛,治以滋養肝陰,用補肝湯加減;如證見腰酸遺精,兩足痿弱,眩暈耳鳴,甚則耳聾口乾咽痛顴紅,舌紅少津,脈沉細,屬腎陰虛,治宜滋補腎陰,用左歸丸加減。④陽虛。以心脾腎的見證多見。如證見心悸,自汗,神倦多寐形寒肢冷,心胸憋悶疼痛,面色蒼白,舌淡或紫黯,脈細弱或沉遲,為心陽虛,治宜益氣溫陽,用拯陽理勞湯;如證見面色萎黃,食少,形寒,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腸鳴腹痛,每因受寒或飲食不慎而發,舌淡苔白脈虛弱,屬脾陽虛,治宜溫中健脾,用附子理中湯加減;如證見面色蒼白,畏寒肢冷,腰背酸痛,遺精,陽痿多尿或不禁,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瀉,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脈沉遲,為腎陽虛,治宜溫補腎陽、兼養精血,用右歸丸加減。此外,虛勞日久,氣血運行不暢而有血瘀者,證見形體消瘦腹滿不能食肌膚甲錯面目黯黑等,治宜祛瘀生新,用大黃蟲丸加減。

虛勞的預後,關鍵在於脾胃中氣的有無,脾胃中氣衰敗者,預後不佳。若虛而不受補,勞嗽音啞,喘急氣促跗腫溏泄,不能食,羸瘦至大肉已脫,多屬難治。虛勞脈象緩和者,有生機;若脈弦甚者,病多進;數甚者,病多危;脈弦勁數急,為胃氣垂絕之象。

在治療期間,患者需注意生活起居及飲食調養,保持樂觀情緒,以利康復。

參看

關於「虛勞」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