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肝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組成】山茱萸 甘草(炙) 桂心各30克 細辛(去苗) 茯苓 桃仁(麩炒,去皮、尖) 柏子仁 防風各60克 川烏頭(炮,去皮、臍)15克

【用法】上藥銼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薑5片,大棗3枚,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功用】暖肝補虛。

【主治】肝經虛寒,脅滿筋急,不得太息,寒熱腹滿,不欲飲食,悒悒不樂,肢冷腹痛,目視琉琉,或左脅偏痛,筋痿腳弱。  

目錄

補肝湯2

【來源】《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黃耆2.1克 炙甘草1.5克 升麻 豬苓各1.2克 白茯苓 葛根 人蔘各0.9克 柴胡 羌活 陳皮 連翹 當歸身,黃柏(炒) 澤瀉 蒼朮 曲末 知母 防風各0.6克

【用法】上藥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主治】前陰冰冷,陰汗,兩腳軟弱無力。

【禁忌】服藥期間,忌酒、濕面。  

補肝湯3

【來源】《醫學六要》卷七。

【組成】生地 當歸 白芍 棗仁 川芎 木瓜 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養血滋陰柔肝舒筋

【主治】虛勞肝血不足,筋緩不能行走,眼目昏暗;或頭痛眩暈耳鳴,目干畏光,視物昏花,急躁易怒;或肢體麻木筋惕肉瞤,舌干紅,脈弦細數者。

【方論】本方由四物湯加味而成。方中四物湯滋養陰血;酸棗仁、木瓜、甘草酸甘化陰,柔肝舒筋。合用共奏養血滋陰,柔肝舒筋之功。  

補肝湯4

【組成】:附子9克,白朮9克,白芍9克,桂枝6克,炙甘草4.5克,青皮4.5克,陳皮4.5克,當歸12克,雞血藤15克。

辨證肝氣虛,脾陽弱,氣血兩虧。

【治法】溫陽補氣養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劑,日服2次。  

補肝湯5

【組成】茯苓1錢,桔梗1錢,茺蔚子2錢,黃芩1錢,防風2錢,川芎1錢,知母1錢,黑參1錢,當歸身2錢,人蔘1錢。

【來源】《金鑒》卷七十七。

【主治】滑翳內障

【功效】清散虛熱

【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以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後溫服。  

補肝湯6

【組成】天門冬(去心,焙)、酸棗仁(微炒)、柴胡(去苗)、當歸(切,焙)、羌活(去蘆頭)、防風(去叉)、桂(去粗皮)、細辛(去苗葉)、赤茯苓(去黑皮)、升麻、秦艽(去苗土)、黃耆(銼)、杜仲(去粗皮,炙,銼)、鱉甲(去裙襴,醋炙,銼)、鹿茸(去毛,酥炙)、牛膝(酒浸,切,焙)、天麻黃明膠(炙燥)、山茱萸各等分。

【來源】《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主治】肝勞。

【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2片,大棗1枚(擘),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補肝湯7

【來源】《千金翼方》卷十一。

【組成】甘草(炙)2兩,黃芩2兩,人蔘2兩,桂心2兩。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分3次服。

【主治】肝氣不足。

【禁忌】忌生蔥;忌海藻菘菜。  

補肝湯8

【來源】《千金翼方》卷十五。

【組成】蕤仁1兩,柏子仁1兩,茯苓2兩半,烏頭(炮,去皮)4枚,大棗30枚(擘),牛黃1兩,石膽1兩,桂心1兩,細辛3兩,防風3兩,白朮3兩,甘草(炙)3兩。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2升合,分3次服。

【主治】肝氣不足,兩脅滿,筋急不得太息,四肢厥,寒熱偏痛,淋溺石沙,腰尻少腹痛;婦人心腹四肢痛,乳癰,膝脛熱,轉筋,遺溺消渴,爪甲青枯,口噤面青太息,疝瘕上搶心,腹中痛,兩眼不明。

關於「補肝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