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互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陰陽互根陰陽學說術語。系陰陽學說基本內容之一。即陰陽互相依存,雙方均以對方存在為自身存在的前提。《醫貫砭.陰陽論》:「陰陽又各互為其根,陽根於陰,陰根於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陰陽學說多以互根的觀點說明臟與腑、氣與血、功能與物質在生理上或病理上的相互聯繫。陰陽互根

陰陽互根,又稱「陰陽相成」,是指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為用、相互吸引地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陰陽互根的內涵和外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陰陽相互依存

陰陽相互依存,是指陰陽雙方各以其對立面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陽依陰而存,陰依陽而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如上與下,升與降,寒與熱,明與暗,興奮與抑制等,都是相互依存的陰陽雙方:沒有上就無所謂下,沒有下也就無所謂上;沒有升就無所謂降,沒有降也就無所謂升;沒有明就無所謂暗,沒有暗也就無所謂明;沒有寒就無所謂熱,沒有熱也就無所謂寒。如此等等,都說明陰陽中的一方必須以對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因此,陰陽的相互依存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規律,是從哲學的高度歸納出的結論,它與陰陽對立一樣,具有一般性的普遍意義。

陰陽依存互根的概念來源於古代哲人對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或現象以及人體的生命現象的觀察與體悟,脫胎於陰與陽「相對待」的概念。陰陽的概念既然以相對待而生,從日光的向背這一相對待的概念而來,那麼古人在觀察到陰與陽相對立的同時,也必然體悟到陰與陽是不可截然分開的,是相互依賴而存在的。既然陰陽是由一分為二相對待而來的,那麼就必然具有能夠統一的內在機制;陰陽既然具有相互對立的概念,就必然同時具有互根統一的關係。如上與下,動與靜,升與降,左與右,寒與熱,明與暗等等,都以相對待而言,既是相互對立的,又是依存互根的,表達了陰陽的對立統一概念。如《朱子語類.卷七十四》說:「陰陽雖是兩個字,然卻是一氣之消息,一進一退,一消一長,進處便是陽,退處便是陰,長處便是陽,消處便是陰;只是這一氣之消長,做出古今天地間無限事來。所以陰陽做一個說亦得,做兩個說亦得。」

陰陽相互依存的關係因某種原因而遭到破壞,就會出現「孤陰」、「獨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在自然界則表現為各類植物或動物的不生與不長,在人體則表現為生生之機遭到壓抑和破壞而發病,最終導致「陰陽離決」而死亡。

2、陰陽互源互用

陰陽的互源互用,是指在陰陽相互依存的基礎上,某些陰陽範疇還存在著相互資生、相互促進的關係。如《淮南子.天文訓》說:「陽生於陰,陰生於陽。」

陰陽的互源互用關係在自然界和人體內體現的十分普遍。在自然界中,四時寒暑的更替和氣候的相應變化,是陰陽二氣運動變化的結果。陰陽二氣雖然是對立制約的,但又是相互資生和促進的。如夏天雖熱,但陰從陽生,雨水增多;冬日雖寒,但陽從陰化,乾燥少雨。如此則維持一年四季氣候的相對穩定。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在人體內,生命活動的正常有序的進行,也體現出某些陰陽範疇的互源互用關係。以構成人體和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精與氣而言,精有形而屬陰,氣無形而屬陽。精是體內液態精華物質,氣是含有巨大能量的運行不息的極精微物質。精是氣的化生本原,是能量的化生基礎,此即所謂陽依存於陰並化生於陰;沒有精則不能化生氣,能量的產生有賴於精的分解,故精虧則氣少。氣是精的功能體現或功能態,又是化精的動力源泉,即所謂陰依存於陽而又化生於陽;沒有氣則難以生精,精華物質的合成以消耗能量為代價,故氣少則不能生精。精與氣之間存在著既相互資生又相互促進的關係。

又以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的基本物質氣與血而言,氣為陽,血為陰。氣為血之帥,能夠生血、運血和統血,故氣的運行正常有序,有助於血的生成和運行;血為氣之母,能夠載氣、養氣,血的充沛可使氣充分發揮其功能。氣與血之間存在著陰陽的相互資生和相互促進關係。

再以人體的基本機能興奮與抑制而言,興奮為陽,抑制屬陰。它們既是相互制約的,又是相互為用的。白天健全的興奮,精神飽滿,是以夜間充分的抑制即充足的睡眠為代償的,而夜間睡眠安和又以白天的充分的興奮為前提。失眠日久,勢必導致興奮亦趨不足,可出現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卻又無法入睡的病理狀態。

若陰陽互源互用的關係遭到破壞,陰陽雙方中的一方虛弱,不能資助另一方,久之必然導致另一方亦不足,從而出現陰陽互損的病理變化。如《素問次注.四氣調神大論》說:「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

3、陰陽相互吸引

陰陽的相互吸引是與陰陽的相互排斥相對而言的,是指陰陽雙方相吸相抱而維繫它們處於一個統一體中。

陰陽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都是古人在對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及人體自身的觀察和體悟中獲得的認識,即《易傳.繫辭下》所謂「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如動物的雌雄陰陽,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陰陽的相互排斥緣於陰陽的對立,而相互吸引則維繫陰陽的統一。因此,陰陽雙方的相互吸引是維繫陰陽同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的紐帶。如《素靈微蘊.藏象解》說:「陰陽互根:……蓋陰以吸陽,故神不上脫;陽以煦陰,故精不下流。陽盛之處而一陰已生,陰盛之處而一陽已化。故陽自至陰之位而升之,使陰不下走;陰自至陽之位而降之,使陽不上越。上下相包,陰平陽秘,是以難老。」指出精屬陰,神屬陽,陰陽相互吸引,上下相抱,維繫陰陽協調平衡,則「精神乃治」,健康長壽。《寓意草》說:「陽欲上脫,陰下吸之,不能脫也;陰欲下脫,陽上吸之,不能脫也。」指出陰陽的相互吸引能維繫雙方共處一個統一體中。

若陰陽雙方因某種原因而導致相互吸引的機制被破壞,如陰陽雙方中一方過於虛弱而不能吸引另一方,則可導致另一方的脫失,臨床上可見陽脫或陰脫的病證。如此,則陰陽雙方不得相互維繫於一個統一體內,陰陽互根的關係完全被破壞,終致陰陽離決而病勢垂危,甚或死亡。

陰能吸引陽,陽能吸引陰,陰陽雙方通過自身具有的相互吸引維繫其雙方統一的思想,是符合現代辯證法認識的。

需要指出,陰陽的相互對立和相互依存,只是就最一般的哲學意義而言的。只要有陰陽,就有相反性和相成性。因此,陰陽的對立統一,作為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現象的運動變化的基本規律,是普遍存在的。陰陽的相互制約、相互排斥和相互資生、相互為用、相互吸引,則分別是在陰陽相互對立和相互依存基礎上的具體化,深入化。它們是廣泛存在的,但不是普遍存在的。某些範疇的陰陽關係主要體現於陰陽的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如水與火,寒與熱,它們之間的矛盾往往表現為你勝我衰的不可調和性,說它們是統一的,主要是基於沒有水就無所謂火,沒有寒就無所謂熱的一般的哲學涵義。另外一些陰陽範疇則較多地體現了陰陽之間的相互資生和相互為用,如精與氣、氣與血、精與神等,說它們是對立的,是由於它們的陰陽屬性相反,其實它們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排斥表現得並不明顯,而主要表現為互源、互化、互用和互吸的關係。誠如張介賓《景岳全書.補略》說:「以精氣分陰陽,則陰陽不可離;以寒熱分陰陽,則陰陽不可混。」當然,還有一些陰陽範疇兼有以上兩種特性,只是在不同的階段表現為佔主導地位的特性不同。如前述的興奮與抑制,既是相互對立的,相互制約的,又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為用。

關於「陰陽互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