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益氣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方源〗《溫熱經緯

濕熱證濕熱傷氣,四肢睏倦,精神減少,身熱氣高,心煩溺黃,口渴自汗,脈虛者,東垣用清暑益氣湯主治。

〖組成〗 西洋參 [5g] 石斛 [15g] 麥冬 [9g] 黃連 [3g] 竹葉 [6g] 荷梗 [6g] 知母 [6g] 甘草 [3g] 粳米 [15g] 西瓜翠衣 [3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暑熱氣津兩傷證。身熱汗多,口渴心煩,小便短赤,體倦少氣,精神不振,脈虛數

〖功用〗清暑益氣養陰生津。  

運用

1.本方用於夏月感暑,傷津耗氣之證。以體倦少氣,口渴汗多,脈虛數為證治要點。

2.用於小兒夏季熱,久熱不退,煩渴體倦,屬氣津不足者。

【加減法】A.如果暑熱較甚,可加石膏20

B.如果夾有濕濁,舌苔呈白膩者,可去麥冬、知母,加廣藿香12 六一散12 草豆蔻10

C.如果用於治療小兒夏季熱,可去川連、知母,加地骨皮15 白薇10

〖注意事項〗本方間有滋膩之品,故暑病挾濕者不宜使用。

〖附方〗清暑益氣湯(《脾胃論》)

組成: 黃芪 汗少,減五分 蒼朮 泔浸,去皮 升麻 以上各一錢 [各6g] 人蔘 去蘆 炒曲 橘皮 白朮 以上各五分 [各3g] 麥門冬 去心 當歸炙甘草 以上各三分 [各2g] 青皮 去白,二分半 [1.5g] 黃柏 酒洗,去皮,二分或三分 [2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暑益氣,除濕健脾。  

主治

主治:平素氣虛,又受暑濕。身熱頭痛,口渴自汗,四肢睏倦,不思飲食,胸滿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膩,脈虛者。

方歌:東垣清暑益氣湯,參芪歸術加草蒼;升葛澤曲麥味合,健脾祛濕此方強。  

處方

清暑益氣湯

【藥物組成】黃耆1錢(汗少減5分),蒼朮1錢(泔浸,去皮),升麻1錢,人蔘5分(去蘆),澤瀉炒曲5分,橘皮5分,白朮5分,麥門冬3分(去心),當歸身3分,炙甘草3分,青皮(去白)2分半,黃柏(酒洗,去皮)2分或3分,葛根2分,五味子9枚。

【處方來源】《脾胃論》卷中。

方劑主治】平素氣陰俱虛,感受暑濕,身熱頭痛,口渴自汗,四肢睏倦,不思飲食,胸悶身重,便溏尿赤,舌淡苔膩,脈虛弱

【方劑功效】清熱益氣,化濕生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都作1服。以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食遠溫服。劑之多少,臨病斟酌。

關於「清暑益氣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