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桑根
Sānɡ Gēn
桑根
別名 桑樹根
功效作用 驚癇,筋骨痛,高血壓目赤鵝口瘡
英文名  
始載於 南京民間藥草
毒性 無毒
歸經 肝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基本資料》

【藥名】桑根

【別名】桑樹根

【科屬分類】桑科

【拉丁文名】Radix Mori Albae

【漢語拼音】sang ge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rus alba L.  

《藥理作用與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桑樹根的乙醇丙酮浸出液在體外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

中藥化學成分】根含桑根酮(sanggenone)D[1],桑酮(kuwanon)Ⅰ[2]及干擾素誘導劑-桑多糖(morusan)[3]。  

《功能與主治》

【歸經】肝經

【功效】清熱定驚祛風通絡

性味】微苦;性寒

【考證】出自《南京民間藥草》

【主治】驚癇;目赤;牙痛筋骨疼痛

【功效分類】祛風藥;溫經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煎水洗。  

《論述與藥方》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研汁,治小兒天吊,驚癇客忤;敷鵝口瘡

2.《嶺南採藥錄》:去骨節風痰。

3.《南京民間藥草》:治筋骨痛,高血壓

【選方】

①治風濕痛,跌打損傷,高血壓: 桑樹根五錢至一兩,大劑可至二兩。水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藥》)

②治赤眼: 鮮桑根一兩。洗淨,水適量煎服,或煮豬肝於早晨服。 (《閩南民間草藥》)

③治血露不絕:鋸截桑根取屑五指撮,取醇酒服之, 日三。(《肘後方》)

④中蜀椒蜈蚣毒:煮桑根汁解之。(《補缺肘後方》)  

《環境與形態》

Bkesa.jpg

【生態環境】生於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外,多為人工栽培。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挖取,除去泥土和鬚根,鮮用或晒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全國各地。

【動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5m。樹皮灰白色,有條狀淺裂;根皮黃棕色或紅黃色,纖維性強。單葉互生;葉柄長l-2.5cm;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5-20cm,寬4-10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鋸齒或圓齒,有時有不規則的分裂,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脈上有短毛,腋間有毛,基出脈3條與細脈交織成網狀,背面較明顯;托葉披針形,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狀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長l-2cm,被毛,總花梗長5-10mm;雄花序長1-2.5cm,下垂,略被細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頭2裂。瘦果,多數密集成一卵圓形或長圓形的聚合果,長l-2.5cm,初時綠色,成熟後變肉質、黑紫色或紅色。種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藥材鑒定》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粗細不一,直徑通常2-4cm。外皮黃褐色或橙黃色,粗皮易鱗片狀裂開或脫落,可見橫長皮孔。質地堅韌,難以折斷。切麵皮部白色或淡黃白色,纖維性強;木部占絕大部分,淡棕色,木紋細密。氣微,味微甘、苦。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桑。  

《資料來源》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桑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